编者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定期印发《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我省部分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获国家推广,现予以刊登,供各地学习借鉴。
广东省创新“一口受理一次办成”新模式 高效办好信用修复“一件事”
为高效办好信用修复“一件事”,广东省建立企业信用修复“一口受理、一次办成”机制。针对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3类信息修复,梳理优化不同部门修复标准、文书和流程;通过“信用广东”平台整合归集3类信用修复数据,依托省“一网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共享互认;制定并公布失信信息修复指引“一张图”,明确申请条件、材料、流程、时限等内容。
一、制定细化方案,压实工作责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决策部署,解决企业信用修复多头、重复办理等问题,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深化信用修复“一口受理、一次办成”改革办好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方案》,力争取得3方面突破。一是修复主体实现全覆盖,由企业拓展至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内的所有主体。二是修复范围实现全覆盖,由行政处罚信息拓展至包括行政处罚信息、经营异常名录信息、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在内的所有失信信息。三是修复流程实现再优化,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调整为统一由社会信用主管部门负责受理。
二、创新四个“一”模式,高效办成一件事
一是修复申请“只进一门”。针对行政处罚信息修复,明确全省所有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依托“信用中国”网站提出修复申请,社会信用主管部门通过“信用中国”网站收到修复申请后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进行修复。针对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修复,明确向作出列入决定的部门提出申请,有关部门按照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规定办理相关信用修复事项。
二是修复办理“一次办成”。针对行政处罚信息修复,广东省社会信用主管部门完成修复后,通过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每日将修复结果信息共享至省市场监管部门,省市场监管部门每日同步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广东)”修复相关主体信用信息。针对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修复,有关部门完成信用修复后3个工作日内将修复结果数据通过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共享至“信用广东”网站,“信用广东”网站在收到修复结果数据后同步修复。
三是修复指引“一图尽览”。针对上述3类失信信息修复制定修复指引“一张图”,明确信用修复的申请条件、申请材料、修复流程、办理时限等,在“信用广东”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广东)”、广东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大厅等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公布,为企业群众办理信用修复提供“办事地图”。同时,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受理、帮办代办,实现修复事项线下“一站式”服务,实现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
四是修复政策“一书告知”。探索“两书同达”机制,明确具有行政处罚职权的部门在对执法对象作出行政处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根据信息公开属性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告知信用修复的政策要求、修复条件和流程等,实现信用修复政策的主动告知。
三、加快共享互认,降低企业修复成本
一是创新“一口受理、一次办成”信用修复新模式。打通不同平台间信用修复信息共享通道,最大程度减少多头修复、数据壁垒等问题的发生,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和流程。
二是建立数据共享及修复结果互认机制。推动修复结果信息跨部门共享互认,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减轻企业负担。按1条信息修复成本100元计算(人力、交通费等支出),可减少企业成本约4.3亿元。
三是推动各类失信信息修复线上“一网通办”。规避企业“多部门跑腿、多层级跑办”面临的隐形门槛及利益输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物理隔离,最大限度提升企业办事的便利度、满意度,构建风清气正的亲清政商关系。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