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省发展改革委梳理总结了近年来省内形成的系列做法,供各地推进相关工作参考借鉴。
典型做法之十四:
韶关市武江区凝心聚力“打擂比武”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韶关市武江区通过“打擂比武”方式,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政府干、群众看”的“上热下冷”现象。有关做法得到广泛认可,获《农民日报》、新华网等多次专题报道。
一、支部建在专班上,让干部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围绕韶关市武江区龙归-江湾和西河-重阳两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沿线35个行政村(119个自然村),由区委书记、区长各牵头统筹1条线路,组成20个专班,采取“党政主要领导包片、处级领导抓村、科级干部驻组、百家企业扶点”的方式,构建起“区-镇-村-企”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
同时,将临时党支部建在专班上,由挂点区领导担任支部书记、区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各行政村“第一书记”,推动全区近2000名区、镇、村党员干部带着思路举措和政策资源沉到一线,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努力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建设什么”。
如龙归镇双头村发挥联动作用,筹集社会资金近100万元,发动村民投工投劳约2500个工日,通过整合流转闲置土地,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婚恋留影和种植采摘等产业,逐步提升村民经济收入,实现从“无名村”到“网红点”的蝶变。
二、搭好比武擂台,让群众内生动力提振上来
2020年以来,区财政共安排6430万元专项资金,分别用于各专班筹集资金1:1配套奖补、获奖村奖补、破旧泥砖房拆后公共设施新建奖补,按照“筹集资金越多、登台打擂越快、评比结果越优、奖补奖励越多”的原则进行奖补,有效引导村民、企业等各方力量捐资捐物、投工投劳。
各专班定期对筹集的社会资金和村民投工投劳情况进行公示,激发村民、乡贤和社会企业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的强大共识与动力。
如江湾镇涂屋村倡议“乡贤带头、户户捐款、人人投工”,全村上下不漏一户出工出力,“打擂比武”活动开展一个月内村民自筹资金超过20万元。
三、用好能工巧匠,让乡村建设美起来
注重培养发掘本土工匠,依托武江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通过乡建工艺工法实训、培训精品课程举办等形式,培育一批优秀乡村工匠,让他们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角。
如江湾镇绿湾公司充分利用本地原有素材,注重与原有村庄风貌高度融合,实现项目建设“低投入、高产出”。韶关市非遗传承人将非遗水车技艺植入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更有内涵。
四、念好山水田园经,让美丽经济活起来
全区统筹推动“一村一品”连片发展,加快打造重阳百香果、西河无花果、江湾南药等特色农业基地。近三年来,武江区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粤港澳“菜篮子”基地3个。出台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贷款贴息实施方案,安排补助贷款贴息500万元,支持种植粮食作物、流转土地规模种植、扩大“粤字号”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等,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如江湾镇倒流水村采取“土地流转-引入企业-村民创业”的发展模式,流转70亩撂荒地打造“梦里荷乡”等特色景点,实现村民每月人均增收1000余元。
目前,武江区两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打造了“十里江湾”“龙归公园”“水口水上无动力基地”等网红打卡点近30处,发展接待能力较强的餐饮、住宿企业超30家,“五一”、国庆等节假日两条精品线路日均创收50到100万元。
相关附件:
梅州市蕉岭县通过五大合作激活农村全要素资源: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之八 湛江吴川市通过“乡贤回归”工程凝聚社会力量促发展: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之九 佛山市南海区探索“三块地”改革路径激发农村土地新活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之十 茂名市构建县镇村三级医疗网 实现“大病不出县”: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之十一 惠州市惠阳区打造“百姓欢乐舞台”凝聚党心民心: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之十二 云浮市强化实施“四个制度” 探索农村垃圾治理新模式: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之十五 潮州市潮安区善用“三类四法” 创新污水治理模式: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之十六 茂名市茂南区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 保障农村供水安全: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之十八 梅州市蕉岭县突出“六个一”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之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