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广州市增城丝苗米驱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带动农民增收: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之二十七

信息来源:发展战略和规划处 时间:2023-03-06 13:35:40
字体: [大] [中] [小]

  编者按: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省发展改革委梳理总结了近年来省内形成的系列做法,供各地推进相关工作参考借鉴。

  典型做法之二十七:

  广州市增城丝苗米驱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带动农民增收

  广州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标,以增城区朱村“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建设为抓手,依托国家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两大载体,围绕盘活资产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力推行村集体、农民入股参与新型农企经营,不断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户共同参与建设,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农民收入倍数增长。

  一、突出产业驱动,夯实增收之基

  一是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就业增收引领作用。累计安排4亿元财政资金推进创建集聚现代种业、设施装备、数字农业等高端要素的国家级丝苗米产业园。全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土地资源入股等利益联结模式,让产业园创建成果惠及周边村民。

  二是激活田园综合体要素集聚、农业综合开发支点功能。依托朱村万亩连片农田景观,建设集党建、生态、教育、文旅等功能于一体、一二三产高度融合发展的国家级丝苗米稻田田园综合体,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增城样本”。

  二、创新多主体经营新机制,开辟增收之源

  一是农投集团引领。推动国有资本加大在乡村振兴领域投入,成立增城区农业投资集团,作为全区“三农”发展的投资运营主体,整合村集体入股的集体资产和资金成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参与项目投资合作及开发运营,在确保农民基本收入前提下,充分分享企业经营红利。

  二是农民入股经营。鼓励农民以技术、资金、资产等要素资源量化折算入股,每年以“保底租金+股份分红”方式,将经营收益按股分红返还给农民,预计农民收入可达纯租金收入的5-10倍。

  三是社会企业参与。鼓励各种业态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新型农企经营改革,引导科旺、和利农等农业龙头企业以品牌、技术、资产等要素入股,参与丝苗米产业发展及产业园运营。

  三、擦亮丝苗米价值品牌,拓展增收之势

  一是精选种源推动品种培优。实施丝苗种业提升工程,推进成立种业创新基金,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增城丝苗米产业“芯片”。

  二是绿色种植推动品质提升。修订绿色栽培生产技术规程和增城丝苗米标准,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水稻三控施肥、种植绿肥等绿色种植模式,连续三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双降,加快实现增城丝苗米碳中和绿色生产模式。

  三是营销创新推动品牌打造。充分发挥增城丝苗米作为全省少有的“双地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优势,深入挖掘增城丝苗米发展底蕴,加快品牌形象IP提炼和全方位包装创意设计,打造世界丝苗米第一高端品牌,全面提升丝苗米品牌价值,带动各类种植主体尤其是农民大幅获利获益。

  四是科技支撑推动智能生产。大力推广水稻精量旱直播、无人机直播和植保等智能机耕机收技术,建立起5G水稻产业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体系、防控系统和长势监控体系。

  四、培育三产融合新业态,延伸增收之链

  一是实现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粮食产业相统一。压实区、镇街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粮食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将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分解到镇街、村社,落实到田。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加工+旅游+销售”全产业链开发模式,促进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粮食链”融合发展。

  二是实现丝苗米产业精深加工和就地商品化相衔接。改善储藏、保鲜、包装等产地初加工设施装备条件,建立免淘增城丝苗米生产线、罐装线,打造田头智慧小站2.0,加快实现冷链保鲜仓储的自动化操控。建设丝苗米展销中心、机器人丝苗米煲仔饭体验餐厅、城市会客厅等多种新业态,打通丝苗米种植、加工、销售渠道,提升丝苗米商品化率。

  三是实现农文旅产业发展相融合。打造朱村“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建成虫情监测台、丝苗米展馆、稻田公园三大重点公共文化地标,举办农民丰收节、稻田音乐会、稻田文化节等主题节庆活动,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