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省发展改革委梳理总结了近年来省内形成的系列做法,供各地推进相关工作参考借鉴。 广州市加快推进白云新城中部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片区 探索超大城市韧性治理的“广州模式”:广东省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 2021年,广州市作为唯一超大城市入选国家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为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的路径,广州市于2022年印发《广州市总河长令(第1号)》,将白云新城中部片区作为重点打造的片区之一。近年来,广州市把握共谋、共治、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通过高位统筹、系统治理、分类施策等举措,提高城市自然蓄水排水能力,聚力打造白云新城中部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片区,助推韧性城市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共谋:高位统筹,精准管控 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白云区海绵城市工作专责小组,统筹片区开发与保护,协同各部门各行业,助力海绵城市高质量发展。制订印发《白云新城中部片区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方案》,建立源头规划管控机制,划定河湖水系保护线、划分管控单元并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推动财政投入和社会资本统筹协调、合理匹配,发挥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效益。 (二)共治:系统治理,绿色低碳 梳理白云山雨水径流,调度水库调蓄空间,完善配套管网建设,疏浚下游行洪通道,基本形成了“源头水库山洪滞蓄减排—过程管网错峰排放—末端河道安全行洪”的区域防洪排涝体系,提升片区水安全韧性。利用源头海绵设施建设的“渗”“净”作用实现对降雨径流污染的削减,末端整治白云新城排渠生态岸线,示范片区整治生态岸线4.66km、修复水生态面积28250m²,打造白云新城排渠滨水碧道空间。充分挖掘上游既有水库旱季河涌生态补水功能,利用山体势能差增加白云新城排渠水动力,实现了河涌水生态的可持续修复,提高示范片区雨水资源利用率。 (三)共建:分类施策,智慧监管 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从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一套低成本的“+海绵”更新模式,通过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提质增效。示范片区流域范围内累计达标创建316个排水单元。开展棠景沙涌、萧岗北涌流域配套公共管网工程建设,新建污水管网17.75km、新建雨水管网1.99km,补齐流域排水系统短板,有效恢复了渠箱原有的雨水通道功能。新建区以目标为导向,以规划体系为统筹抓手,通过广州海绵城市管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施工、运维阶段全流程管控,形成一套低碳智慧的“海绵+”建设模式,2020年以来,白云区利用管控系统开展项目管控1426次。 (四)共享:全民参与,提升效能 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教育,设立云憩里公园等海绵城市科普宣传基地,2020年至今累计举办了23次面向海绵城市建设从业人员的培训交流,开展了15次面向学生、居民的宣传活动。建立公众参与决策机制,建设项目审批情况在网上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项目的立项、环评和验收阶段邀请群众代表参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二、主要成效 广州市白云新城中部片区以水安全治理为核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新型城市建设增添活力。当前,示范片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削减率达到目标要求。在水安全提升方面,示范片区已基本消除内涝积水,经过达标单元创建、公共管网完善等工程,有效缓解下游新市涌防洪排涝压力,白云新城排渠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示范片区内涝防治标准有效应对100年一遇。在水生态改善和水环境整治方面,2023年白云新城排渠水质达准Ⅳ类,新市涌水质达准Ⅳ类。在水资源保障方面,示范片区2023年雨水资源利用量约23.78万m³。白云新城中部片区通过系统推进、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片区水系统韧性,打造幸福宜居美丽新城。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