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茂名市高州市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三个覆盖面 提升城镇化水平——广东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

信息来源:本委 时间:2024-11-26 11:37:32
字体: [大] [中] [小]

  编者按: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省发展改革委梳理总结了近年来省内形成的系列做法,供各地推进相关工作参考借鉴。

茂名市高州市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三个覆盖面提升城镇化水平

  近年来,高州市坚持统筹盘活各类教育资源,持续扩大优质学校、优质师资、优质服务“三个覆盖面”,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教育服务聚人”。

  一、主要做法

  (一)抓布局调整,持续扩大优质学校覆盖面。

  针对教育公共服务“城区挤”“乡镇弱”的现象,高州市统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做好城镇学校扩容。坚持把教育资源向县城、圩镇中心集中投放,科学制定城镇学校布局规划,按照“合理布局、扩大规模、整合资源、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办强一批学校,增加优质学位,满足就近入学需求。2024年秋季,北江小学、八中迁建、二小扩建等6个项目交付使用,增加优质学位3200个,市七中、潘州中学等项目加快推进。另一方面,做好麻雀学校整合。针对高州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麻雀学校”)较多、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问题,高州在保障农村教育需求的同时,依法依规、一镇一策做好方案,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递进式推进小规模学校整合到圩镇中心或周边的镇上小学,推动教育资源布局配置进一步优化。

  (二)抓内培外引,持续扩大优质师资覆盖面。

  一是推进“双百行动”。用好华师附中、广东实验中学、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学校帮扶力量,为高州中学初中校区、高州一中、市一小、高文小学等引入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与中山大学、省农科院建立三方联席会议制度,11个校地合作共建项目有序推进。其中,中山大学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计划已培训400多人。二是建强教师队伍。深化“县管校聘”,完善教师交流轮岗保障与激励机制,引导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2024年面向高州市公开选聘教师100名,解决部分城区学校教师不足问题。31所中心学校统筹音体美教师“走教”。实施“1+2+6+N”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组建青年教师研修班,发挥“三名工程”(名校长领航、名班主任领衔、名教师引路)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三是加快人才引进。严格抓好教师公开招聘,科学合理设置资格条件,提高招聘针对性,充实高层次教育人才和紧缺学科教师力量。2024年以来,通过赴高校现场招聘、公开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补充城区学校新教师101名,其中研究生学历高层次教师18名,心理、音乐、美术、体育、学前教育等紧缺学科得到有效补充,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三)抓扩优提质,持续扩大优质服务覆盖面。

  一是推进集团化办学。建立完善办学集团教师交流、集团化办学管理运行机制,通过研讨会、交流会、观摩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大力开展“一日实践体验”和实施“一周跟岗学习”教育活动,促进集团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高州师范附属第一小学、高文小学、文明路小学3个教育集团成为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二是深化高中特色发展。统筹考虑学校层次、生源结构等因素,推动12所公办高中形成“1个龙头+3驾马车+8所三类高中”金字塔型分布的发展格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创新拔尖生“小班化”培养模式,在人文、体育、艺术等领域培育创建高中特色学校,推动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抓好职业教育。实施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加快高州市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围绕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优化产教融合,组织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参加“十万电商卖荔枝”“千名学生直播、助荔打Call”等活动,助力茂名荔枝品牌提升。

  二、主要成效

  近三年,高州市新增城镇常住人口约7万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八分之一。高州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20年的36.90%提升至2023年的41.98%。完成新建扩建城区、圩镇学校32所,新增学前教育1050个、义务教育8025个、普通高中1000个,中职1000个。截至2024年9月,高州市成立了四批共18个教育集团,全部由县城学校担任龙头学校,涵盖52所中小学、14所幼儿园,涉及学生104483人、教师7800人;高州市已整合小规模学校134所,其中36所整合到属地中心学校。目前,高州市随迁子女100%入学公办学校。就读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0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03%。先后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注释:“1+2+6+N”:“1”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2”是校长队伍培育体系、教师专业发展体系,“6”是实施“五湖四海”引才工程、新教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工程、校长队伍建设工程,“N”为若干配套政策措施。)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