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有什么基础?规划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注意什么?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会带来什么发展机遇?来自政界、经济研究界以及香港实业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对此颇感兴奋,认为前景美好。
粤港澳已形成良好的合作基础
实际上,粤港澳多年来的互动已形成良好的合作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广东团媒体开放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粤港合作在制度层面、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科技合作、经贸合作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
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正式签署并推出一系列措施在广东先行先试,目前,两地在政府层面建立了高层会晤、联席会议、专责小组等具体合作机制,合作模式不断完善。
除此之外,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自贸区的建设,也推动粤港澳地区的服务业发展。以香港为例,香港高水平的专业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如律师、会计师、计量师、评估师等纷纷进入广东执业。
随着2016年“深港通”正式开通,以及今年1月,深圳与香港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拟在该地区合作建设“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粤港的合作也越来越多。
交通、教育、人才交流合作
此外,在交通基础设施上,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顺利合龙,广深港客运专线内地段建成通车等,为湾区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两地教育机构、人才的交流两地频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成开学,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创新创业平台不断落地,支持香港青年到内地创业发展。
被反复提及创立于深圳的大疆科技,目前已经是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巨头。而其创始人就是在香港学习无人机技术,借助于深圳完善的工业链将创新变成现实。
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香港教育基础扎实、科研环境安静,内地教育则与产学研结合紧密。未来,两相结合,大湾区教育发展也将非常美好。
广东与澳门之间的联系同样紧密。商务部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去年中葡论坛第五届部长会议在澳门成功举行,在这个论坛上,中国和相关的葡语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协议,既推动了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同时也注重充分发挥澳门的作用,这会对澳门发展起非常大的作用,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澳门发展的关心。
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基金
何宁卡透露,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提上重要日程,广东将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创新发展高地。
何宁卡建议从六个方面谋划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共同体。三是携手构建“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深化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经贸合作。四是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五是共建金融核心圈,形成以香港为龙头,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以南沙、前海和横琴为支撑的大湾区金融核心圈。六是共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何宁卡还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发挥基金的引导作用,支持重大合作项目和事项。
除了湾区还有湾区腹地都会迎来大发展
向晓梅告诉南都记者,通过对世界发达地区经济深入的分析,能发现发达的城市群也好,发达区域也罢,绝大多数都集中拥有漫长海岸线的海湾区域。
向晓梅表示,这些地方有更为广阔、开放的海洋思维。湾区经济带依托海岸线,有深水码头,有湾区的自然形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她还表示,国际上的湾区经济带,还有密集的滨海城市群,而粤港澳大湾区也具备了这样的特点。
“规划还未出台,但湾区经济带的主要范围,应该会集中于珠江出海口区域,也就是珠三角城市周边。”她就表示,珠江入海口不仅有广深领衔的珠三角城市群,还有港、澳,经过长期的发展、沟通,城市和城市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互补、协同性。
“美国、日本的湾区,往往是一个核心城市。但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呈现出来的是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个核心城市。也就是说,规划中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初期,就要考虑四个城市间的良性互动和互补。”向晓梅表示,单就经济体量来看,澳门可能稍显落后,但其对葡语系国家、西语系国家的辐射、带动作用一点都不能忽视。
向晓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四个核,且每个“核”还自带辐射功能。比如以深圳为龙头的深莞惠、以广州为龙头的广、佛、肇、清。这注定了将来的湾区,很难单中心发展。
“这对于湾区经济带建设并不是坏事,城市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各自用好自己的优势,然后在基础设施、环境治理方面形成协调机制,有良好的沟通机制,就能形成优势互补、互相借力的发展态势。”向晓梅认为。
在分析这一规划可能带来的机遇时,向晓梅就表示,一个成熟的湾区经济带不仅形态上要濒临海岸线,区域内有协同发展分工互补的城市群,同时也要有自己的腹地。
她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同样不缺腹地,广东不仅有珠三角,还有环珠三角地带,也有基于C E PA合作框架下的泛珠三角经济区。
这意味着,整个湾区经济带都能借助自贸区与港澳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港澳和国际接轨的营商规则和国际资本,搭建创新平台。“港澳是窗口,湾区就是接口端,双方紧密合作后就能吸引更大的资源,然后凭借新的人口红利优势、腹地优势高速发展”。
至于市民、年轻人能够在湾区建设中得到什么样的实惠?她认为,最关键一点,就在于能够有一个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更加适合创新创业的平台,人们能够从湾区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发展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对香港是利好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宜先从三地陆海空交通运输枢纽建设破题。
他就介绍说,粤港澳大湾区不但拥有香港这个国际级的航运和物流中心,更拥有全球最密集的海港群和空港群。他援引2015年的数据表示,三地集装箱输送量超过7000万个标准箱,机场旅客输送量年逾1 .4亿人次,区域G D P总量达1.4万亿美元,贸易总量更高达1.8万亿美元。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一旦形成,实力绝对不逊于世界上其他三大湾区,并完全有能力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和桥头堡。更关键的是,粤港澳三地机场港口协调和分工早有一定的基础,港珠澳大桥、高铁等大型跨境基建均已经在建或已经启用,只要通过更加市场化、合理化的资源和利益配置,就能突破狭隘的地方主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腾飞的基石。
蔡冠深还认为,目前有些难题需要突破。他表示,广东只有尊重及维护香港在金融贸易等高端服务业方面的龙头地位和优势,才能吸引港澳企业放心北上,衷诚合作。而在另一方面,香港澳门必须从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严峻挑战的战略高度,来看待粤港澳经济融合的过程。
他就表示,事实上,香港囿于产业结构、人口、土地局限和高地价成本等不足,早已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去重铸辉煌。北上重归大珠三角,才是港澳发展的必由之路。
蔡冠深认为,目前需要加快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跨境服务设施以及管理手段便利化,最终达到人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无障碍化流通。
此外,蔡冠深也认为,两地合作,将为粤港新一轮创新科技合作创造突破口。他以深港落马洲地区的开发为例认为,长远而言,落马洲河套地区西北有“深圳科技园”,东南有新界东北规划开发中的“古洞北科研发展区”和“香港科技园”,具有极强的联动地位。粤港可以共同打造“深圳南山科技园-福田保税区-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古洞北科研发展区”的“跨境创新走廊”。该地区发展潜力巨大,可打造媲美“硅谷”、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化发展的科技产业区。
(原标题:何宁卡: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全球创新发展高地)
(责任编辑:束亚男_NO8766)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