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持续厚植改革基因 努力当好“两个窗口” ——葛长伟主任接受中国改革报专访

信息来源:中国改革报 时间:2019-08-26 10:43:16
字体: [大] [中] [小]

  中国改革报广东记者站8月22日讯(记者 程云 刘琴)“当前,改革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广东必须坚定接续奋斗的改革定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2019年召开的第一场省委全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李希一席话更坚定了新一年改革的方向和动力。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明确“广东既是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勉励广东“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全国提供新鲜经验”。

  行至改革深水区,风急浪涌,广东省将如何继续扩大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殷殷嘱托犹在耳畔,广东省将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扛起改革攻坚“大旗”?今年以来,广东又出了哪些实招,有关部门到底如何落实?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葛长伟。

葛长伟主任接受中国改革报专访.jpg

  科技“强身”创新驱动  驶入发展快车道

  “改革”是广东发展的基因,“创新”则是广东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两会’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了‘三个第一’,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葛长伟谈道“创新驱动将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

  抓住科技创新的机遇就是布局未来。过去一年里,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超过2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5%,有效发明专利量达24.9万件、稳居全国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达2.53万件、约占全国一半,技术自给率达73%,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

  一组组亮点数据不仅体现背后布局者的远见决断,更是广东综合发展实力日益强盛的凸显。广东改革要驶入发展“快车道”离不开严谨的顶层设计,更离不开创新的基层实践,而拥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是广东创新发展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数据显示,广东88.9%的研发经费投入、89.7%的研发人员、92.6%的科研机构和86.9%的发明专利来自于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5万家,两年翻了一倍多,总数、总收入、净利润等均居全国第一。葛主任告诉记者“接下来,广东省将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同时,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基础研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广东科技‘强身’的关键在于要建设出一支敢闯敢干、勇于创新的精兵队伍。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如何最大程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这是广东改革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过去一年来,广东省出台深化人才改革24条,深入实施“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全面推行人才优粤卡政策;制定实施《广东省自主创新条例》、科技创新12条等一系列创新政策,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建成3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7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成科技孵化器962家、众创空间886家、新型研发机构219家,均居全国第一。迈入改革新阶段,广东将不断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两轮驱动 以区域协调促进高质量发展

  “最富在广东,最穷也在广东。”城乡区域发展失衡一直是广东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

  江水汤汤,潮起珠江。广东如何聚焦用力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再立潮头?围绕区域发展失衡短板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大抓手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出“新药方”。

  新阶段广东改变传统思维、突破行政区划局限,明确发展定位,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实现优势互补的差异化协调发展。即以珠三角地区(9市)作为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区,打造成为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和新兴产业发展摇篮;以珠三角沿海7市和东西两翼7市构建沿海经济带,打造高水平产业集群;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成为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

  加快推进粤东粤西粤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沿海港口和内河航道建设,切实改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基础。大力推进资源要素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倾斜,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一批临港化工、海工装备、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推动珠三角各市与粤东粤西粤北各市加强对口帮扶和产业共建,不断增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后劲。大力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实施与功能区相匹配的产业、土地等政策,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开展分类评价考核,以鲜明的政策导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的同时广东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立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出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培育特色产业强镇强村,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富民兴村产业,自2018年起省财政三年安排75亿元扶持1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和家政服务工程,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计划10年投入1600亿元,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用好耕地占补平衡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大力推进水田垦造,截至目前已开工25.99万亩,完工18.31万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拆旧复垦,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去年底已有150万人实现脱贫,目前还剩11万相对贫困人口,广东省将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重点领域改革再深化 持续厚植广东“改革基因”

  改革是广东的根和魂,深深注入在改革发展的命脉和基因里。在新一轮的改革进程中,广东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会当凌绝顶”的决心,抓住时机不断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是广东改革的决心,也是广东改革发展的真实写照。

  建设广东“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以来,广东600多项民生事项实现“指尖”办理;2600多家中介机构、4100多家项目业主进驻网上中介服务超市;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分类改革,办理业务申请材料平均压减19%、时限平均压减56%。

  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以来,广东出台“稳外贸九条”,降低外贸企业成本、大幅提高通关效率;落实“外资十条(修订版)”,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外商在专用车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船舶设计等九大领域设立独资企业;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强对外合作,1-5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5.6%,占比提高至24.3%。

  在创新驱动、实体经济、生态建设、民生保障、质量建设等方面,广东正一步步实现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速度向广东质量、广东产品向广东品牌的转变。

  辽阔广东大地上,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已形成,新一代移动通信、新型显示、软件、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等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在此荟聚。过去一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4%和31.5%,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5%。新时代,广东正以更宽广视野、更高目标要求、更有力举措,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持续厚植广东“改革基因”,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五大方面推进湾区建设 更高水平扩大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大湾区建设是广东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抓住湾区建设大机遇、做实改革发展大文章,为广东改革发展再谱新篇章?葛长伟指出,广东将从这五大方面绘就改革发展蓝图,更高水平扩大开放。

  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学习借鉴港澳先进理念和做法,推动规则、制度、机制的联通、贯通、融通,大力探索具体问题的“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要素便捷有序流动。

  港澳地区的科技力量高端要素突出是广东发展的一大优势,4所高校在世界排前100名,广东拥有较为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广东省将充分发挥三地创新优势,打造一批高水平合作平台和载体,更好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其次,充分发挥港澳对外贸易联系广泛的优势,特别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优势,澳门联系葡语国家的纽带作用,深化与港澳的开放合作,加快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联合赴海外开展大湾区品牌推介和招商活动,共创国际贸易合作新优势,与港澳共同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

  此外,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去年已经顺利开通,广东省将进一步加强与港澳的沟通,完善运营管理机制。同时,加大力度推进三地轨道交通、机场、港口、口岸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努力为三地人员物资往来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最后,与港澳共同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围绕便利港澳居民在广东居住、学习、创业、就业、商旅等完善配套政策,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深化与港澳生态环保合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共同打造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的美丽湾区。


原文见:http://www.cfgw.net.cn/2019-08/22/content_24882705.htm



【访谈问答摘要】

 

  问题1:继续扩大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广东有哪些政策举措?

  答:“改革”是广东发展的基因,“创新”则是广东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第一要将创新驱动作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二是围绕区域发展失衡短板问题,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大抓手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出“新药方”。三是要抓住时机不断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四是抓住湾区建设大机遇、做实改革发展大文章为广东改革发展再谱新篇章


  问题2:在创新驱动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广东改革要驶入发展“快车道”离不开严谨的顶层设计,更离不开创新的基层实践,而拥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是广东创新发展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广东88.9%的研发经费投入、89.7%的研发人员、92.6%的科研机构和86.9%的发明专利来自于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5万家,两年翻了一倍多,总数、总收入、净利润等均居全国第一。接下来,广东省将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同时,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基础研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过去一年来,广东省出台深化人才改革24条,深入实施“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全面推行人才优粤卡政策;制定实施《广东省自主创新条例》、科技创新12条等一系列创新政策,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建成3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7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成科技孵化器962家、众创空间886家、新型研发机构219家,均居全国第一。迈入改革新阶段,广东将不断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问题3: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广东如何聚焦用力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再立潮头?

  答:新阶段广东改变传统思维、突破行政区划局限,明确发展定位,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实现优势互补的差异化协调发展。即以珠三角地区(9市)作为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区,打造成为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和新兴产业发展摇篮;以珠三角沿海7市和东西两翼7市构建沿海经济带,打造高水平产业集群;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5市)成为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

  加快推进粤东粤西粤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沿海港口和内河航道建设,切实改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基础。大力推进资源要素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倾斜,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一批临港化工、海工装备、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推动珠三角各市与粤东粤西粤北各市加强对口帮扶和产业共建,不断增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后劲。大力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实施与功能区相匹配的产业、土地等政策,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力度,开展分类评价考核,以鲜明的政策导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的同时广东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立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出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培育特色产业强镇强村,实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富民兴村产业,自2018年起省财政三年安排75亿元扶持1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和家政服务工程,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计划10年投入1600亿元,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用好耕地占补平衡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大力推进水田垦造,截至目前已开工25.99万亩,完工18.31万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拆旧复垦,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去年底已有150万人实现脱贫,目前还剩11万相对贫困人口,广东省将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问题4: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是怎样的?

  答:“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是广东改革的决心,也是广东改革发展的真实写照。

  建设广东“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以来,广东600多项民生事项实现“指尖”办理;2600多家中介机构、4100多家项目业主进驻网上中介服务超市;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分类改革,办理业务申请材料平均压减19%、时限平均压减56%。

  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以来,广东出台“稳外贸九条”,降低外贸企业成本、大幅提高通关效率;落实“外资十条(修订版)”,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外商在专用车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船舶设计等九大领域设立独资企业;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强对外合作,1-5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5.6%,占比提高至24.3%。

  在创新驱动、实体经济、生态建设、民生保障、质量建设等方面,广东正一步步实现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广东速度向广东质量、广东产品向广东品牌的转变。

  辽阔广东大地上,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集群已形成,新一代移动通信、新型显示、软件、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等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在此荟聚。过去一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4%和31.5%,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5%。新时代,广东正以更宽广视野、更高目标要求、更有力举措,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持续厚植广东“改革基因”,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问题5:湾区建设方面有何举措?

  答:广东将从这五大方面绘就改革发展蓝图,更高水平扩大开放。

  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学习借鉴港澳先进理念和做法,推动规则、制度、机制的联通、贯通、融通,大力探索具体问题的“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要素便捷有序流动。

  港澳地区的科技力量高端要素突出是广东发展的一大优势,4所高校在世界排前100名,广东拥有较为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广东省将充分发挥三地创新优势,打造一批高水平合作平台和载体,更好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其次,充分发挥港澳对外贸易联系广泛的优势,特别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优势,澳门联系葡语国家的纽带作用,深化与港澳的开放合作,加快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联合赴海外开展大湾区品牌推介和招商活动,共创国际贸易合作新优势,与港澳共同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

  此外,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去年已经顺利开通,广东省将进一步加强与港澳的沟通,完善运营管理机制。同时,加大力度推进三地轨道交通、机场、港口、口岸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努力为三地人员物资往来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最后,与港澳共同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围绕便利港澳居民在广东居住、学习、创业、就业、商旅等完善配套政策,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深化与港澳生态环保合作,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共同打造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的美丽湾区。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