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方案

关于广东省201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信息来源:国民经济综合处 时间:2018-03-02 10:36: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度计划,在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年度主要任务总体进展顺利。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达41957.84亿元,增长7.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比全年预期目标高0.8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6.6%、9.1%,三次产业结构为3.6:43.3:53.1,服务业占比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13348.88亿元,增长1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10.63亿元,增长13.1%,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2.4%。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4.6%。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凸显。上半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分别比国有、外资企业高8.8个、8.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4.3%,占进出口总额的45.7%。

  (二)投资精准性和有效性继续提高,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82.32亿元,增长14.6%,比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1个、1.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8.2%,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0.1%;服务业投资增长17.1%,其中计算机软件、科技、卫生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41.9%、27.6%、55.1%。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524.48亿元,增长26.5%,同比提高23.1个百分点,铁路、公路、能源投资分别增长84.1%、22.4%、28.9%,同比分别提高93.8个、35.1个、32.3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48.5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54.6%,进度同比加快3.5个百分点。新开工建设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三堡至水口段改扩建等150个项目。建设资金保障水平提升。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7.45亿元,支持保障房等项目建设。获批企业债券4只,规模111.5亿元。

  (三)市场消费保持平稳,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市场消费平稳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37.11亿元,增长10.5%,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石油制品、通讯器材消费分别增长17.7%、18.8%。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6月末全省移动互联网用户达1.44亿户,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1.4倍,电信业务量增长56.7%,快递业务量增长35%,移动支付业务金额增长超过1倍,分享经济等新模式广泛渗透,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增长迅猛,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新型消费快速发展。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4%。

  (四)外贸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增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外贸明显改善。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1640亿元,增长14.1%,扭转了去年持续负增长局面,其中出口增长13.8%,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4.6%,同比提高18.4个百分点。机电高新技术和传统制造业进出口增势良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分别增长10.5%和7.1%,其中,生命科学、航空航天设备等进出口分别增长24.4%和41.8%。我省传统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23.5%,其中,灯具、箱包分别增长44.3%、34.5%。外贸结构继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5.0%,占全省的45.4%,超过同期加工贸易9.6个百分点。“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推进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中俄贸易产业园、广东—马六甲皇京港及临海工业园、沙特(吉赞)—中国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建设。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5.1%。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快推进,13个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完成接头。

  (五)“去降补”工作成效显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提前完成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按照国家要求,完成压减50万吨钢铁过剩产能任务,6月30日前全面取缔“地条钢”。截至5月底,实现国有特困企业脱困85户。房地产库存面积减少。截至6月底,全省商品房可售面积比2016年底减少1326万平方米。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处于合理区间。企业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推动签订市场化债转股协议项目5个,协议金额440亿元。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08%,同比降低1.2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法人银行机构平均杠杆率6.79%,符合银监会最低监管要求。企业综合成本下降。打好降成本“组合拳”,新出台57项降成本措施。上半年为企业减负约1580亿元。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将18项、总投资2.25万亿元的“补短板”重大工程纳入省重点项目调度,加强项目督查,加快项目建设。上半年完成“补短板”重大工程投资1248.4亿元。

  (六)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活力不断释放。“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新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许可125项,清理规范66项省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开展“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基本完成广东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达97.3%。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第三批20项改革创新经验。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建成投资项目网上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网上备案项目6181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3万亿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改革试点,深化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16.6%、104.1%。省级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归集约4.3亿条信用数据,完成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存量转换。价格等改革加快推进。深化医疗服务、输配电、天然气、铁路运输等价格改革,推进电力、盐业、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完善党政机关公车改革配套政策,建设省直机关公务用车平台,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后续工作全面开展。

  (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新动能加快孕育成长。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统筹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日益完善。1~5月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分别为61144件和17922件。奖补入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380家,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666家,新型研发机构180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5家,众创空间达562家。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至27.8%。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9.7%,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至52.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占服务业比重提高至62.9%。

  (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保持稳定。春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17.67万亩,增长2.1%,春收粮食产量106.55万吨。农村综合改革稳步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持续推进,累计颁发证书121万份。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理核实巩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面推进94个县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海堤达标加固、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上半年完成888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和29宗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培育一批名牌农产品和“三品一标”产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服务业,抓好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九)珠三角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态势良好,区域城乡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优化调整为1.5:41.7:56.8;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2.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4.1%。粤东西北地区稳步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等“三大抓手”扎实推进。省产业转移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7%。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泛珠区域合作稳步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等重大合作平台加快建设。做好对口支援工作,2017年度安排援藏项目61个、资金5.74亿元,援疆项目147个、资金26.88亿元,援四川甘孜项目95个、资金2.08亿元。启动与黑龙江对口合作。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创建国家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和省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出台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十)节能减排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能耗继续下降。一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3.93%。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推行河长制,狠抓茅洲河、广佛跨界河流、练江、小东江等跨市域河流和城市内河涌污染整治。生态建设水平提升。建设珠三角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级森林城市群示范区,推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建设生态景观林带473.2公里,完成森林碳汇工程(造林类)63.7万亩,新建森林公园22个。国家低碳省建设深入推进。1~5月碳排放配额一、二级市场累计成交1541万吨,成交金额2.15亿元,继续领跑全国。

  (十一)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民生保障继续加强。民生支出力度加大。民生类支出完成5452.52亿元,占全部支出的70.8%。全省十件民生实事下达拨付资金1905.4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1.2%。就业和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74.85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6.7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7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4%。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4元,增长8.9%,其中城镇、农村分别增长8.4%、8.7%。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巩固提升。城乡低保人均补差水平分别提高到每月457元和206元,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450元和880元。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升。常住人口社保卡覆盖率达94.13%,五大险种累计参保2.7亿人次。新开工棚户区安置住房改造2.13万套(户),基本建成3.52万套(户)。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加快实施南粤重点学科提升计划。建设健康广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抓好脱贫攻坚“八项工程”,落实帮扶项目,扎实推进年度60万相对贫困人口脱贫工作。

  总的来看,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压力较大,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12.8%,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涨幅高于出厂价格指数(PPI)2.1个百分点,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二是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突出。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基础薄弱、传统资源型产业占比大、产业层次偏低、内生发展动力不强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上半年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增速比珠三角地区低1.1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以来低于珠三角地区的局面仍在延续。三是民生社会事业仍存在不少短板。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规模不足、水平不高,城乡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均衡、服务水平差异大,社会保障统筹不足、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仍不完善。同时,互联网金融等领域金融风险需加强防范,热点城市房价上涨与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并存等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矛盾需要化解。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当前,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都比预期要好,但美国经济政策调整、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冲击等将加大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回暖迹象还需观察。从国内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但国内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仍然存在,经济向好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从我省看,经济运行好于预期,稳增长的基础依然比较牢固,但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我省经济稳中向好态势。

  做好下半年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为统领,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着力构建创新型经济格局,着力推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振兴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持续扩大国内需求。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效释放消费潜力。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以改革创新增加消费领域特别是服务消费和绿色消费有效供给,培育旅游文化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新型消费,扩大信息消费,提升品质消费。稳定发展汽车消费,促进家电等传统实物消费扩大升级。加强城市配送中心、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项目建设进度预警及协调处置,集中力量突破征地拆迁、融资等项目建设难题,确保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400亿元以上。突出抓好基础设施投资,推进赣深客专、深中通道、广州白云机场扩建、湛江机场迁建、韶关机场军民合用改扩建等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开工建设广汕客专等6个铁路项目、韶关市翁源至新丰等7个高速公路项目、湛江东海岛港区航道工程等12个港航项目,加快光纤网络、超高速无线局域网等重大工程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广东省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细化编制十大领域基础设施项目清单,9月底前组建首期规模为2000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多渠道缓解融资难题。争取更多的政策性银行贷款,扩大企业发债规模,加快省级专项建设基金和其他政策性基金投放。依法依规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投资基金。完善促进民间投资各项政策,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二)推动“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扎扎实实化解过剩产能。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动落后产能加快退出,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实现600户以上国有特困企业脱困。因城因地施策去库存。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分类调控,综合施策,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全省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保持在合理区间,完成棚户区改造3.5万户以上。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有序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65%以下,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杠杆率达到4%的监管最低要求。综合施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落实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降低用电成本,逐步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交比例降低至14%,完善公路收费政策措施,推进取消普通公路收费。全年为企业减负2000亿元以上。提高补短板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将18项补短板重大工程纳入省重点项目实施,定向精准保障补短板重大工程建设用地、用林、用海指标,完成年度投资2953.7亿元。

  (三)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攻坚。落实重点改革任务,强化改革协同,建立改革配套措施,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进行政审批、监管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取消省级及以下政府部门自行设定的中介服务事项,实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清单管理。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覆盖,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全面启动政务、个人、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诚信建设。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加快推进广东省政务大数据库部署应用,进一步完善网上办事大厅相关功能。推进财税金融机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省级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推进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我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清单动态管理机制,简化项目审批事项,最大限度下放项目审批权限,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抓好50家二、三级企业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有序开展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深化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输配电、天然气、农业用水、医疗服务、铁路运输等价格改革,修订出台我省定价目录,基本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推进盐业、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完善党政机关公车改革配套政策,部署开展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后续工作。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战略目标,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任务,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统筹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建设。提升自创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度,构建以深圳、广州为龙头,珠三角各市分工互补的“1+1+7”创新发展格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116项改革事项,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确保年底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3万家,推动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组织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智能机器人等省重大科技专项及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推动一批重大成果在粤落地转化和产业化,重点转化超高速无线通信、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科研成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孵化育成体系,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50家。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推行“互联网+创新创业”新模式,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五)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扩大有效供给,强化质量和品牌引领,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扎实推进质量强省战略。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构建适合省情、接轨国际、核心技术指标先进、引领带动现代产业发展的先进标准体系,实施“先进标准+”工程。多措并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施广东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大规模应用机器人,引导8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提升发展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实施制造业劳动力技能提升计划。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实施大数据战略。巩固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优势。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力争推动2000家以上小微企业上规模,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化发展。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发展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重点培育孵化能够达到新三板挂牌或创业板、中小板上市标准的企业。

  (六)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把自贸区打造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统筹三个片区建设,大力引进国际业务总部和涉外专业服务机构,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投资、贸易、商事服务、人才管理、城市管理等体制机制。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石龙、大田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及中俄贸易产业园建设,重点建设广东—马六甲皇京港及临海工业园、沙特(吉赞)—中国产业集聚区、伊朗格什姆自贸区等境外园区。加快外经贸转型升级。巩固一般贸易提升势头,推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及梯度转移承接示范园区建设。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推进广州、深圳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深化粤港澳合作。配合国家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携手港澳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入实施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

  (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年底前完成80%的确权任务,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体系。加强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年内动工建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试验段,完成1700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和48宗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建设300万亩高标准农田,推动不少于40%的县(市、区)整县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到90%,完成200人以上贫困村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3000公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区”建设试点。力争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超过700家。建设完成第二批广东农业公园,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

  (八)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全省生产力和人口布局,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加快形成全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珠三角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广佛同城化和三大经济圈建设深度融合,推动“9+6”融合发展。实施第二轮全面对口帮扶。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宁莞高速公路粤闽界至潮州古巷段等6项约617公里高速公路。狠抓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加快重点转移项目落地建设,省产业转移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地区的比重达30%。集中力量建好新区起步区,科学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支持原中央苏区、海陆丰等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深化产业共建。制定产业共建规划,落实财政激励措施,狠抓产业共建龙头项目,探索推广“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等共建模式,推动珠三角550个项目转移落户粤东西北。加快沿海经济带建设。编制实施《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强化陆海统筹,促进海洋资源优势与产业转型升级和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着力优化沿海空间开发格局和区域经济布局,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推进新型城镇化。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54.9%。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加强区域合作。深化泛珠区域合作,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等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做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四川甘孜工作,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与黑龙江对口合作。

  (九)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设美丽广东。强力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完成200万千瓦电机能效提升,新增33家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推广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试点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完善碳交易机制,加大碳普惠推广力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解决好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移动源污染等重点难点问题,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浓度,加大环境督察和执法力度,坚决打赢“蓝天白云保卫战”。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快广佛跨界河流、茅洲河、练江、小东江等流域污染综合治理。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新一轮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强化主体功能区分区管控,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森林覆盖率达59.08%。加强南粤古驿道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大力推进“三旧”改造,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

  (十)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短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办好省十件民生实事。集中力量、强化督查,确保2346.2亿元财政资金及时到位。新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3.67万套(户),支持12万户农村贫困户完成危破房改造。多渠道促进就业和增收。促进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健康广东建设,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年底前开工建设45家县级综合性医院。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依法依规盘活利用社会闲置资源转型为养老服务设施,促进健康产业与养老等融合发展。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医疗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脱贫攻坚“八项工程”,确保60万相对贫困人口脱贫。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