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奋进新征程 迎接二十大】省发展改革委:党建引领新跨越 发展改革“这十年”

信息来源:广东省直党建 时间:2022-07-14 20:40:08
字体: [大] [中] [小]

  图片

  思想就是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省直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服务省委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广东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2022年我们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推出《奋进新征程 迎接二十大》主题专栏,集中展现省直、中直驻粤单位感悟思想伟力、汲取智慧力量、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我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图片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机关党建的价值所在、使命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把机关党建放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审视谋划、推动落实,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发展改革工作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全省发展改革工作新跨越。

  以政治责任锚定“第一要务”,让经济发展质量更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始终聚焦主责主业,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长期政治任务和理论学习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经济建设新实践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十年来,我们以稳定增长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善和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研判,编制实施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第十三个、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推动实现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5.7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12.4万亿元,约占全国1/9,年均增速超过7%。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4.46、4.42万亿元,年均分别增长9.8%、8.1%。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1500万人,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00万户、占全国1/10。

  ——十年来,我们以优化结构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省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从2012年48.1%、24.1%提高至2021年54.2%、29.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57.6%提高至2021年65.7%。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6.8万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1.6%,为经济发展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发挥了关键作用。

  ——十年来,我们以创新驱动催生高质量发展动力。坚持以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自2017年以来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200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3800亿元。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围绕深港河套、粤澳横琴“两点”,广深港、广珠澳“两廊”空间布局,加快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州创新合作区等三大创新合作区;战略科技力量显著增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功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实现“从无到有再到多”突破,数量居全国首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果丰硕,全省各级示范基地入驻企业超过2.1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总产值超过3500亿元。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城园区、深圳市南山区、福田区等示范基地连续多年获国务院“双创”工作督查激励。

  ——十年来,我们以绿色发展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扎实有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广东以占全国约9%的人口、7%的能耗、5%的碳排放支撑全国约11%的经济总量。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2021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3%,全省累计建成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10座、处理能力达到2947.28万吨/日、污水管网约7.34万公里,建成运营153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厂)、总处理能力为15.2万吨/日、全省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75%;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越来越深入人心,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3.2万辆,城市公交领域电动化率达98%,城市公交领域新能源车辆规模及电动化率均居全国第一。

  ——十年来,我们以安全发展兜住高质量发展底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保障政治责任,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超过1100万吨,建成各类应急网点约3300个,各类所有制粮食企业完好仓容超过2600万吨。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省内电力装机总量达1.58亿千瓦,年均增长10.7%;西电东送能力达4500万千瓦;建成油气管道超6000公里,实现全省21个地市全部通达天然气主干管道,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以政治视角聚焦“国之大者”,让改革开放力度更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牢牢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深化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新动力,扩大开放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以改革开放新实践推动经济体制建设实现新跨越。

  ——十年来,我们以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牵引高水平改革开放。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举全省之力携手港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强化,相继建成运营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扎实推进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建设,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机场群旅客吞吐能力超2亿人次、港口群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超8500万标箱。大湾区要素跨境流动更加高效便捷,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一地两检”等口岸通关模式,加快推进“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全面实施粤港、粤澳海关便利货车自动快速验放的“跨境一锁”通关模式,实施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挂牌运作广州期货交易所,出台实施“深港通”“跨境理财通”、债券通“南向通”等便利措施。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推出一系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影响力大的政策措施,推动港澳居民在粤生活发展更加便利。

  ——十年来,我们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保障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开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大力支持广州、深圳市开展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积极推进广州、深圳、汕头、东莞市和广州市黄埔区省级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验区建设,先后形成三批共106条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落实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若干措施,围绕土地、劳动力、资本等5大要素领域提出22条改革措施。坚持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为牵引,推动省级权责清单事项由5567项压减至1000项以内,广东政务服务网涵盖省、市、县、镇、村五级政务服务大厅的228万项政务服务事项,企业开办时间平均仅需1个工作日,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推进市场化改革,政府定价事项累计缩减80%,98%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坚持降价减负,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政策,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130亿元。坚持法治引领助推改革,推动出台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修订《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省、市、县全覆盖。

  ——十年来,我们以信用广东建设支撑高水平改革开放。建成覆盖全省互联互通的公共信用平台体系,累计归集各类信用数据超过176亿条,“粤信用 粤省事”信用广东建设荣获全国第1名。推动《广东省社会信用条例》出台施行,在31个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信用监管,推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坚持“小切口、大变化”,率先探索实施信用报告代替企业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节省企业跑相关部门开具证明16万余份。大力推广“信易贷”模式,推动全省发放信用贷款余额达4万多亿元。部署开展信用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试点,积极探索信用建设新模式。

  ——十年来,我们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国际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全省港口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370多条,与国际港口缔结友好港口85对。中欧班列覆盖境外10个国家的12个城市。国际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从2014年900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1年1.8万亿元人民币。对沿线国家累计新设境外投资企业1269家,完成实际投资42.9亿美元,考核认定首批7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金融服务能力日益增强,支持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累计1213亿美元,支持企业获得国家批复境外发债1046亿美元。近200家港澳金融机构进驻广东,在全国率先实现外资银行地级市全覆盖。

  以政治担当践行初心使命,让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为民服务新实践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十年来,我们倾情于学有所教,致力推动教育事业更均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6.6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升至55%左右。21个地市高职和本科院校、技师学院全覆盖,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均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遴选培育1223家省级产教融合试点企业,数量位居全国之冠。

  ——十年来,我们倾情于病有所医,致力推动医疗服务更健全。围绕构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格局,分批建设50家高水平医院,成功申请国家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7个中医特色重点中医院、3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2个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1个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个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落户广东,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建设,打造国际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出台十条优化举措,简化社会办医跨部门审批流程。

  ——十年来,我们倾情于弱有所扶,致力推动社会兜底更扎实。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快补齐农村、欠发达地区、弱势和困难群体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全省80项基本公共服务中已有61项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80元,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标准、孤儿基本生活补助标准保持全国前列,“9073”养老服务格局基本实现。

   ——十年来,我们倾情于民有所享,致力推动精神文化供给更丰富。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实现全省五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省级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成功创建1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个国家旅游休闲街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稳居全国首位。体育强省建设稳步推进,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设施覆盖城乡,“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

  ——十年来,我们倾情于劳有所得,致力推动收入分配更合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持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2年的30227元、10542元增至2021年的54854元、22306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为2.46。2021年,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5万元,同比增长9.7%,劳动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50%。

  ——十年来,我们倾情于富有所共,致力推动区域发展更平衡。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全省区域发展差距有效缩小,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测算的全省区域发展差异系数从2012年0.64下降至2021年0.53,粤东、粤西、粤北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70%、140%、160%,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不断增强。编制实施《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 》和《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 》,推动城镇化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同城化建设加快推进,为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63%,“十三五”时期全省共有1125万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5.01%;11个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10个国家县城建设示范地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和46个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多项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十年来,我们倾情于行有所畅,致力推动交通体系更通达。加快推进跨区域战略性高速通道和面向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成港珠澳大桥、白云机场扩建工程、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南沙大桥等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527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2367公里,位居全国前列,历史性实现全省市市通高快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11042公里,连续八年全国第一,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民航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达1.55亿人次,位居全国首位;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约19.3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约6800万标箱,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达1402公里。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