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09年)》
交通运输篇
一、2008年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2008年,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高速公路、农村公路、沿海港口码头泊位以及内河航道整治、扩能等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取得了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增速趋缓。
2008年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557亿元,同比增长5.74%,其中公路建设完成442亿元、港口建设完成100亿元、航道建设完成9.8亿元、站场建设完成2.4亿元、更新改造及其他完成2.9亿元。
至2008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8.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3822公里、一级公路8992公里、二级公路18551公里、三级及以下公路15.4万公里。公路密度达10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高速公路及等级公路等指标仍居全国前列。2008年公路桥梁桥梁总数达到38920座191万延米,其中特大桥193座35万延米、大桥2436座69万延米、中桥7220座39万延米。隧道总数156处15万米,其中长隧道34处近6万米。
至2008年底,全省内河航道总里程达13596公里,其中等级航道4305公里,占31.66%;三级及三级以上航道793公里,占航道总里程的5.83%;五级及五级以上航道563公里,占航道总里程的4.14%;港口泊位267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27个。
一年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管理、行业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新业绩:
(一)交通基础建设
2008年,我省公路建设继续坚持“抓两头(高速公路、农村公路)、促中间(国省道)”,公路建设呈现出“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与珠三角联网、珠三角与港澳相连”的特点,区域交通一体化愈来愈明显。
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高速公路方面先后有清连公路、西部沿海高速珠海段支线、兴畲高速公路等7个项目先后开工,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64.75亿元,为年计划的120.34%,新建305.748公里。
扎实推进普通公路建设。国省道完成投资53.23亿元,新(改)建一级公路197公里、二级公路310公里、三级公路653公里、四级公路5525公里。新建农村公路10000公里,至2008年底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里程达到4.45万公里,占计划任务92.7%。新增1698个建制村通水泥路。
积极推进港航建设。新增9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增通过能力2595万吨/年。创建东平水道、东莞水道省级文明样板航道。进一步加大力度整治东江、北江和韩江等主要河流中上游航道,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逐渐完善。
努力推进站场建设。站场建设省对地方补助9000万元,其中农村候车亭4770万元,乡镇客运站850万元。建成等级客运站20个,其中一、二级站各4个。建成农村候车亭6500个。
(二)交通运输生产
截至2008年底,全省公路营运汽车达93.1万辆,减少5.28万辆,下降5.4%。其中载客汽车13.54万辆、274.43万客位,分别比上年增加0.03万辆、20.67万客位;载货汽车79.56万辆、比上年减少5.31万辆,载货汽车达304.04万吨位,比上年减少23.18万吨位。
随着跨省干线通道打通和路网设施的日臻完善,公路运输继续发挥其“快速、灵活、短距离”的优势,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全省公路客货运输量继续快速增长。2008年全社会完成公路客运量21.69亿人、旅客周转量1566.73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3亿人、156亿人公里,增长16.09%、11.06%。完成公路货运量12.61亿吨、货物周转量1064.55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1.35亿吨、157.71亿吨公里,增长11.95%、17.39%。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公路货运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超过50%。
2008年全省水路客运量为1902万人、旅客周转量98037万人公里,同比分别下降8.16%、10.72%。2008年全省水路完成货运量3.23亿吨,比上年增长4.5%;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外贸长距离运输减速较大,货物周转量完成2878.85亿吨公里,同比下降3.3%。
2008年全社会完成公路运输集装箱570.62万TEU、货运量5195.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67%、5.38%。
(三)行业管理
积极推进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完成省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以及行政执法专项编制分配工作。全省17个地级市、40多个县(区)交通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完成挂牌。
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印发了《广东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梅州、韶关、云浮、中山、肇庆、惠州等地级市已出台相关实施方案或细则。
完善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制定了省级公路规费安排站场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方案以及公路桥梁省投资补助标准、政府还贷公路国省道大修管理办法等文件,出台了公路危桥改造工程项目计划管理规程(试行)、公路水毁工程项目计划管理规程(试行),进一步规范省级公路规费管理,提高省级资金使用效益。
初步理顺珠江口港口水域管理体制。制定了《广州港出海航道水域调度管理规则(试行)》及其实施意见,建立了珠江口水域通讯调度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初步理顺珠江口水域管理。基本完成广州、东莞、汕头、揭阳、汕尾引航资源整合工作。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完善勘察设计招标,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设计审查,加强交通建设项目工程决算审查、审计和竣工验收工作;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加强对监理、施工、检测等从业单位履约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转包和违规分包行为;制定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和监理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推动预防性养护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和推广。
加强运输行业管理。公路运输大力发展厢式运输、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推进广佛公交一体化和“空”“地”无缝衔接等工作;全面推广应用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开展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开展包车客运市场及客运站的专项整治,加强运输市场监管;落实服务业扩大对港澳开放在广东先行先试政策;大力发展农村客运;指导应对出租汽车行业突发事件,保持出租汽车行业稳定。水路运输积极引导航运结构调整,引导船舶向大型化发展;开展水路运输年度核查工作,加强监管。规范水上交通检查站建设,打击非法行为,规范水运市场秩序;开展水路内贸集装箱超载治理工作。
加强收费公路管理。撤销8个普通公路收费站;广州、佛山两市实现车辆通行费年票互通,广佛交通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开展珠三角区域车辆通行费年票制研究,探索推进珠三角交通一体化新思路。
加强行业立法。积极配合省人大完成了《广东省公路条例》的修订工作,《广东省公路条例》由省人大常委会通过,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对我省公路建设、养护和公路保护将起到积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积极开展《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修订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加强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安全生产管理
2008年,在各级政府及运管部门积极配合下,继续推广在营运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安装GPS、汽车行驶记录仪工作。目前全省安装了GPS和行记录仪的车辆分别超9.4万辆、3.2万辆,占全省营运车辆总数的10.1%、3.2%。
加大危桥整治力度;对1008处“两防”排查隐患进行整改。做好渡口渡船更新改造工作。安排乡镇渡口渡船更新改造补助资金3000万元,完成改造渡船132艘、渡口码头99座、渡改桥11座。
加强运输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三关一监督”的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以及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继续抓好水路“四客一危”运输安全监管工作。
加强琼州海峡轮渡运输安全监管,建成第三条渡海车辆危险品检测线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大危险品检测力度。
推进治理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机制建设。全省布局90个固定治超站,32支流动巡查队伍、243个流动巡查路段开展流动巡查工作,车辆超限超载运输严竣态势较大缓解,恶性超限超载得到遏制。
二、2009年交通运输发展展望
2009年交通工作总体目标是:加快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全年计划完成投资570亿元。其中公路建设投资485亿元(高速公路280亿元,国省道65亿元,地方公路140亿元),公路客货站场6亿元,港口投资65亿元,航道投资10亿元,技术改造、车辆购置及其它4亿元。
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科学制定和完善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围绕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业的需求,以建立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为目标,按照“超前规划、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是做好交通改革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做好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三是做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发展规划,重点开展珠江三角洲综合交通一体化研究工作。
(二)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交通公路、水路运输网络
重点抓好新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基本具备开工条件的21个项目1156公里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在建的19个项目1012公里建设,确保建成通车286公里,其中珠三角地区220公里;为确保完成2012年珠三角地区3000公里、全省5500公里任务夯实基础。加强出省高速公路以及连接珠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力争2012年前出省通道总数达17条,实现与陆路相邻省区有两条以上高速公路连通的目标。2009年,确保完成投资570亿元。
加强内河航道建设,实施航道建设项目14项,整治航道里程1162公里。推动东平水道、东莞水道创建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加快油、煤、矿和集装箱等大型专业化泊位建设。加强交通枢纽建设,以广州、深圳、汕头和湛江等综合性运输枢纽建设为重点,加强运输系统集疏运的衔接配套,力争建成国家运输枢纽3个,省级枢纽6个。
(三)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着力提升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强化运输公共服务和行业管理职能,促进行业管理由主要以管理主体为重心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转变,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公路运输方面尽快出台《促进我省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综合运输的发展,构建一体化道路运输网络。水路运输方面完善港口功能和水上运力结构,推进水运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加强珠江口水域管理,推进《广州港出海航道水域调度管理规则》的实施。
切实加强收费公路管理。加快对站距不足收费站的整改工作,优化路桥收费站的设置。加大力度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工作。积极推进计重收费工作。加强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管理。积极推进珠三角区域车辆通行费年票制,为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创造条件。
(四)以燃油税费改革为契机,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加快推进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全面实施交通综合执法。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推进县(区)交通综合执法改革进程,督导各县(区)抓好组织实施工作。
积极适应燃油税费改革,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其中千方百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逐步有序推进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主动适应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新变化,不断探索构建交通运输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确保取消收费政策到位,严格禁止乱收费,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持行业稳定。
按照国家部委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要求,积极研究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转变政府职能。
(五)以加强行业立法为切入点,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抓紧制定和修改《广东省公路条例》的配套规定;二是加快行业立法工作,争取省人大尽快修订《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争取省政府今年上半年出台《广东省出租车管理办法》,抓紧《广东省公路收费站管理办法》修改工作。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监督机制建设。四是加快治超长效机制建设。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技术管理手段,加强源头治理,加强流动巡查治超,加快省际高速公路固定治超站建设,建立健全治超监控网络。
(六)以安全生产专项治理为重点,着力提高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入开展“三项行动”(安全生产教育、执法、隐患治理行动),切实加强“三项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保障能力和监管队伍建设),促进全省交通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认真开展公路桥梁安全隐患专项治理行动,确保完成国、省、县道的四、五类桥改造,争取基本完成乡道中桥以上改造任务。继续开展公路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的安全专项治理。落实“三把关一监督”,开展道路运输和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抓好“四客一危”和琼州海峡轮渡运输安全;积极协助县、乡镇政府落实乡镇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开展乡镇渡口、渡船更新改造以及航道沉船、船闸、桥涵标和碍航渔网渔栅的安全专项整治。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