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09年)

第三部分 产业经济 第五章 高技术产业

信息来源:综合处 时间:2010-04-12 15:32:00
字体: [大] [中] [小]

2008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2009年主要任务

  一、2008年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一)高技术产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产业规模平稳增长。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不含高技术服务业,下同)实现产值为16930.7亿元,同比增长11.6%,连续14年稳居国内首位;实现增加值3179.4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完成投资447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继续扩大。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1486.2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占广东省外贸出口总值的36.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为1243.1亿美元,同比增长2.6%,增速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进口总值的44.5%

  信息产业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2810.6亿元,同比增长17.6%,占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88.4%,有力拉动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微波通信设备、光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等高端产品产量大幅提升,同比分别增长343.1%88%43.8%;传真机、显示器、激光视盘机和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传统产品产量出现下降,信息产业结构有所优化。全省液晶模组产能已达到2000万片,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屏幕液晶电视模组生产基地

  部分新兴产业增速较快。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414.9亿元,同比增长26.1%,稳居全国第二位。医药制造业产值为514.48亿元,同比增长20.1%;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产值为554.6亿元,同比增长11.5%;信息化学品制造业产值为57.8亿元,同比增长12.8%;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产值为41.6亿元,同比增长36.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等新兴高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形势良好。全省电信业务收入1215.6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573.3万户,同比增长9.5%;移动电话用户8395.7万户,同比增长7.1%。全省网民数达到约4554万户,同比增长36.2%,居全国第一;其中手机上网用户2768万户,占全国23.8%,居全国第一。全省互联网普及率48.2%,居全国第三。全省网上购物人数1179万,占全国的25.9%。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等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不断深入推进,现代信息服务业已成为广东高技术产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日益凸显。新批准建立广州信息产业、东莞信息产业和广州新材料等3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目前全省共有9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生物、信息产业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日益成为吸引产业资源集聚的重要载体,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日益凸显。2008年,广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收入约250亿元,占广州市软件产值的75%以上;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产值约450亿元,同比增长25%。

  高新技术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全省共有省级民营科技企业7740家,从业人员140万人,技工贸收入8500亿元,增长11.1%。华为、中兴、美的、比亚迪、TCL26家广东企业入选2008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比上年增加3家,大型电子信息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

  (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共获3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数再创历史新高。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9.9万人,比上年增长10.5%;其中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超过20万人,总量跻身全国第一。

  自主创新投入稳步增长。全省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总额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约490亿元,增长20.8%;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7.2亿元,增长18.0%

  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成效显著。在消费类电子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晟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DRA)已被正式颁布为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国家标准(国标号GB/T22726-2008),这是广东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依托数字家庭中心开发了309项国家发明专利(16项已正式授权)和3PCT国际专利。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公司研发成功全球首款插入式双模电动汽车;东莞宏威成功开发出国内首条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套生产线,打破了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依赖进口的局面。在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也有若干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散裂中子源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华南分院、电子四所等国家级研究机构,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知名大学的技术研发中心纷纷落户广东。以现代科研院所模式组建成立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全省新增国家工程实验室3家、国家企业(集团)技术中心7家。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66家。新建省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工程中心51家、企业技术中心36家、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72家,累计分别达107家、342家、219家和207家。全省参与省部产学研合作的高校达181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6000多项;新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48个,累计达112个。广东正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中坚、产学研结合的多层次、宽领域的技术创新体系。

  专利质量进一步提升。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03883件和62031件,同比分别增长1.4%9.88%,专利授权量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授权量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总量的2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专利申请结构不断优化。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优势明显,2008年申请量达3120件,占全国PCT国际专利申请总量的53%,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其中华为公司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取得历史性突破,超过松下、飞利浦和西门子,首次位列全球企业第一位。

  虽然广东高技术产业总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产业增速出现明显下滑。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个百分点,特别是自20088月以来出现明显下滑。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看。虽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度增速高于全部商品出口总额增速,但自11月份首次出现9.9%的单月降幅后,12月份出口额同比下降12.3%从外商投资情况看。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112月,全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合同利用外资累计33.2亿美元,同比下降17.7%;实际使用外资27.0亿美元,同比增长仅3.1%从企业订单情况看。2008年下半年以来,广东电子信息产业重点企业普遍出现订单骤降的现象。二是受制于产业固有深层次、结构化问题,产业发展质量依然不高。广东高技术产业对外依存度高,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高技术产业大部分行业处于产业链下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质量依然不高。新产品产值占全部产值比重看。广东新产品产值占全部高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仅为10.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且大大低于全国部分先进省市。从企业利润来看。当前广东相当一部分高技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利润增速出现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压力日益加剧。2008111月,广东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10.2%

  二、2009年主要任务

  (一)加强创新支撑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加快建设散裂中子源、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中国华南超级计算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以及在粤的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落户广东。加强省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在生物医药、机械装备制造、高端家电、数字信息等重点领域建设完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省级工程中心。进一步加大对现有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等的扶持力度。加强省部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具有较强创新实力的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研发机构。

  (二)加快培育新兴战略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结合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的部署,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高技术产业结构,不断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加快南海奇美光电、广州LGD以及惠州TCL高清晰液晶电视模组、中显低温多晶硅新型显示屏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布局发展下一代平板显示产业,尽快形成完整的平板显示产业链。进一步实施数字家庭行动计划,推进DRA国家标准的产业开发和推广应用,制定并实施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数字家庭、数字音视频、电动汽车以及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海洋等新兴战略产业。以推动珠海中航通用飞机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民用航空产业。

  (三)大力实施自主创新专项,进一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消费类电子、软件与集成电路、生物与新医药等十大自主创新专项,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组织实施“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药物的筛选与评价”等重大科技专项。二是继续组织实施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联合攻关,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和领域,扩大双方的实质性合作。三是围绕重点领域继续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加强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以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集聚,促进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完备的高技术产业群。一是加强电子信息、软件、生物、新材料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二是不断加强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推动各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三是深入实施专业镇技术创新计划,促进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大力加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各类高新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及其基础设施建设。

  (五)实施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品牌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全面实施《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年),认真落实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8-2009年度实施方案,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和管理工作。启动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发动全省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TC/SC/WG)的申报工作,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努力争取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制修订的话语权。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快发展自主品牌。

  (六)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进一步焕发产业发展活力

  切实推动落实国家和省已出台的各项高技术产业和自主创新政策,在政府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和抵扣、政府采购、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加快执行落实。完善自主创新协调推进机制,探索建立国家与地方联合共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工作机制。用好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准备金,积极争取国家批准设立广东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建设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加快发展创业投资、科技保险业,推动形成多元化、社会化的创新投入机制。进一步深化省属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改革。进一步办好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和“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加快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新认定,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扶持一批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进一步推动“引进来、走出去”,支持有条件企业在国内外的收购、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