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09年)

第三部分 产业经济 第九章 粮食

信息来源:综合处 时间:2010-04-12 15:26:00
字体: [大] [中] [小]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09年)》

粮食工作稿件

  一、2008年全省粮食工作回顾

  2008年全省粮食工作经受住国际粮食市场大幅波动、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强台风袭击等多种不利因素的考验,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保持稳定。粮食安全保障制度建设、机制建设、机构建设和能力建设实现突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粮食安全保障立法,率先进行粮食安全责任考核,率先推进建立省、市、县三级粮食流通监督检查部门协作机制,率先向部队统一供应食用植物油,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不断完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工作实现了科学发展。全省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经受住多种不利因素的考验

  面对世界粮食危机、国际粮食市场大幅波动、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强台风袭击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粮食市场。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全省粮食市场供应情况汇报,研究分析粮食市场形势,制定了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的八项措施,要求抓好本省粮食生产,加强政府粮油储备,做好舆论宣传报道等工作。在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期,省制定了动用省级储备粮保障粮食应急供应以及支援有关市粮食供应的实施方案。韶关市克服天寒地冻、冰封路阻等困难,实现了灾区路断桥断粮食供应不断。茂名等市紧急加工大米投放市场。各地特别是惠州市和广州市,积极筹措军粮等应急物资,有力地支持了部队抗灾救灾工作。在汶川大地震后,全省积极组织粮源,为抗震救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强台风袭击中,阳江等受灾地区实现了粮食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全省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总体平稳,城乡居民粮食消费价格指数上涨8.1%,低于居民消费食品价格指数13.2%的涨幅。

  (二)粮食安全保障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

  在全国率先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为适应粮食流通市场化体制下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的客观需要,我省在全国率先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草案)》业经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省人大常委会正对该草案进行审议。

  在全国率先开展粮食安全责任考核。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办法》(粤府办〔2008〕10号),在全国率先实行粮食安全责任考核。该办法规定,省政府对各地级以上市每届政府的粮食安全责任实行届中和届满前考核,促进各级政府切实承担起确保辖区粮食安全的责任。2008年,全省启动了首次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工作。

  在全国率先推进建立省、市、县三级粮食流通监督检查部门协作机制。经省政府同意,省粮食局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和健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部门协作机制的意见》(粤粮监〔2008〕490号),推进全省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粮食流通监督检查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实现各有关部门对粮食流通监管的“无缝”对接,加强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该意见被国家粮食局作为工作经验转发各省(区、市)粮食局。

  《广东省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结合《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我省实际,省粮食局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启动了《广东省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将全面回顾我省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取得的成就,研究分析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研究提出保障我省粮食安全的基本思路、原则、主要目标、任务以及政策措施,科学构建富有主销区特色的粮食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粮食经营者最低最高库存制度实施。根据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局印发了《关于实施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标准的规定》(粤发改粮调〔2008〕329号),从制度安排上确保全省粮食经营者保有一定数量的粮食库存,推进建立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的粮食储备体系。

  (三)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全省地方储备粮规模增加。各地积极落实成品粮应急储备,已有11个地级以上市建立了成品粮储备制度。食用植物油储备制度建立。同时,全省大力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增强粮食应急能力。韶关、惠州、江门等市开展了粮食应急演练。省及各有关市积极做好粮食应急演练的准备工作。

  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广东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省储备粮东莞直属库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预验收,码头等二期工程以及汕头直属库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市县粮库建设和维修工作继续推进。韶关市粤北粮食交易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佛山市启动了“十一五”市本级和区粮库建设,规划仓容35万吨。中山市启动了中心粮库二期6万吨建设。

  粮食产销合作不断发展。全省继续巩固和发展与吉林、湖南、江西、湖北、江苏、安徽、广西、河南等省(区)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我省与吉林省商定每年采购230万吨粮食。各地赴主产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粮食购销合作,拓宽了粮源供给渠道,中山市表彰奖励了成效突出的粮食流通企业。广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年交易量突破200万吨,交易金额38亿多元,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全省五大港口和东莞两大粮食批发市场全年来粮1835万吨,同比增加1.3%。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得到加强。省粮食局印发实施了《广东省地方储备粮库存检查暂行办法》。汕尾市粮食局制定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实施细则、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全省完成了粮食收购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春秋两季粮食库存检查、地方储备粮质量抽查等多项监督检查,维护了良好的粮食流通秩序,确保了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存储安全。

  军粮供应工作实现新突破。全省粮食系统坚持“以兵为本”的宗旨,继续保质保量按时做好驻粤部队大米和面粉供应工作,并着力推进向驻粤部队统一供应食用植物油工作,得到驻粤部队的充分肯定。截止2008年底,全省粮食系统与驻粤部队共签订食用植物油供应协议173份,占应签协议量的81%;协议内实际供应数量占应供数量的92.3%。广州、惠州市把地方储备粮适当调整为适合军粮供应的品种,将储备粮轮换与军粮供应结合起来,较好满足了部队后勤需要。

  (四)粮食系统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国有粮食企业不断发展。18个有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消化任务的地级以上市易消化挂账占应消化总额约60%。国有粮食企业全年粮食收购量达103万吨,比上年增长27%。韶关南雄市和乳源县按照“二次结算”方式吸引农民售粮,确保农民利益。全省国有粮食企业继续保持盈利势头,全年利润总额4800多万元,同比增长22%。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汕尾、东莞、江门、肇庆、揭阳、阳江等10个市以及省直国有粮食企业实现盈利7900多万元。

  粮食工作机构逐步健全。省粮食局重新组建,负责全省粮食行政管理和粮食安全工作。省粮食局获全国粮食系统“五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称号,1人被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粮食局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广州市储备粮管理中心被国家粮食局评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惠州、揭阳、深圳等市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得到加强。

  二、2009年全省粮食工作展望

  2009年全省粮食系统将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中发〔2009〕1号文关于千方百计确保粮食安全的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以保障粮食市场稳定为中心,以进一步贯彻《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契机,以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为重点,完善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争取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全国粮食工作改革和发展、效益和安全的排头兵。

  (一)全力以赴做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为粮食市场调控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根据国务院部署,全面细致地做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摸清粮食库存家底,做到政府心中有数、社会群众放心。按照“在地检查”原则,认真组织县级自查、市级普查和省级复查,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随机抽查。重点检查所有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地方储备粮以及国有粮食企业储存商品粮的数量、品种、质量以及粮权归属等情况。市级普查要严格落实“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的要求,省级复查要采取随机抽样、突击检查等多种方式,确保库存清查工作扎实开展,为粮食市场调控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完善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保障粮食市场稳定。推进落实粮油市场监测报告制度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健全粮油市场监测网络,提高粮食流通统计水平。做好粮食市场形势分析,及时提出应对措施。进一步发展与产区多形式、多层次的粮食产销合作,完善长效合作机制。探索制定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粮食供应的具体办法。做好新增地方储备粮以及新建地方储备油规模的落实工作,探索提高储备粮轮换效率和效益。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和相关措施,落实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健全粮食应急网络。适时开展粮食应急演练。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良好机遇,推进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推进粮食安全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粮食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争取早日出台《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着力做好该条例出台后的普法工作,依法保障全省粮食安全。按照《广东省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办法》,认真做好抽查工作,全面完成在全国率先开展的首次粮食安全责任考核,促进各级政府切实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加快完成《广东省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2009-2020年)》编制工作,科学构建富有主销区特色的粮食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落实粮食流通监督检查部门协作机制,进一步发挥部门合力,加强粮食流通监管。

    (四)推进现代粮食产业发展,夯实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的产业基础。按照“调整结构、培育龙头、发展园区、打造品牌”的思路,研究培育粮食产业园区、产业带和物流节点,促进提高全省粮食产业化水平。扶持粮食仓储、加工、物流、销售一体化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具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国有和民营大型油脂加工经营企业做大做强。研究制定促进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其更好地发挥组织市场粮食供应和服务政府粮食市场调控的重要载体作用。充分发挥粮食行业协会在粮食流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粮食产业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五)推进军供食用植物油工作,争当军粮供应管理工作排头兵。全面贯彻“以兵为本”宗旨,保质保量按时做好军粮供应工作。推动完善军供粮源市级统筹机制,增强军粮筹措能力。推进驻粤部队食用植物油统筹供应工作,并逐步扩大至其他军兵种。结合省级动态食用植物油储备,试点保障部队食用植物油供应。按照“军民兼容、部队优先,主副并进、以副补主”的要求,促进军粮供应企业为部队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提高综合保障能力。落实“少站点、大网络、宽辐射”的方针,完善军粮供应网络,为部队提供更加良好的购粮环境。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