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省人口计生工作情况及2009年工作展望
2008年以来,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控制能力明显提高,人口结构渐趋合理,人口计生政策进一步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得到初步缓解,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呈现出健康快速、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省出生人口112万人,出生率为11.80‰,自然增长率为7.25 ‰。全省计划生育率为92.06%,比去年提高2.03个百分点。
一、2008年全省人口计生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加大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决策的力度,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新进展
1、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纳入省委、省政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始终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2月4日,新一届省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第一项议程就听取了省人口计生委关于2007年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及考核情况的汇报,研究部署全省2008年人口计生工作。3月20日,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人口计生工作,确定了未来全省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思路。4月1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人口计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我省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人口数量,通过观念创新,实现思路创新,进而推动工作创新,努力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科学发展,为全省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双转移”作出重要贡献。黄华华省长与各地级以上市及人口计生委兼职委员单位代表签订了2008年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书。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把破解人口问题纳入解放思想讨论活动的重要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人口计生事业的科学发展。各地党委、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把人口计生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统筹、谋划,为全省人口计生工作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2、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程加快。7月23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分析了近年来广东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强调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传统婚育观念尚未根本转变、农村人口形势依然严峻,农村人口问题亟待解决。对确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定》专项督查。8月下旬,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省人口计生委具体组织开展了对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决定》情况对肇庆、江门、汕头、河源等四市的8个县(市、区)及9个镇(街)进行了专项督查。其余各市则按照统一部署,开展了自查活动,并按时上报自查报告。通过督查,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认识,促使各地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4、抓后进、促平衡的挂钩帮扶制度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9月17日,省委、省政府在韶关召开全省部分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后进地区转化工作深入开展。9月28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做好挂钩帮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通知》,建立了省领导同志与省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点挂钩帮扶制度。省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每两个成员单位成立工作组,负责帮扶一个三类县(市、区),省人口计生委建立联系人制度,协助省领导开展工作。地级市领导挂钩三类镇,县(市、区)领导、县直部门挂钩重点村,镇领导、镇有关部门挂钩“难点户”,形成层层有包干、级级抓落实的帮扶格局。这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创新之举,在全国都属于首次。11月7日,省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召开挂钩帮扶工作会议,对16个工作组的80名成员和省人口计生委21个联系人进行了培训,明确了帮扶任务,提出了帮扶目标。目前,各挂钩帮扶的省领导和工作组已经按照部署,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5、部门配合、协调沟通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10月14日,省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召开全体成员会议,讨论通过了《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会议确定要建立联络制度、工作评议和政策协调三项制度。省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每年年终将对省直各成员单位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并将评议情况通报全省。
(二)坚持改革促发展,以服务促管理,人口计生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1、解放思想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蓬勃开展。今年年初,省人口计生委与《南方日报》合作,把人口问题作为破解广东发展难题的首要问题,连续推出四个专版展开讨论,努力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的科学发展,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
2、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今年春节前夕,我省粤北地区遭受了几十年不遇的冰冻雪灾,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大局观念,积极参与救灾工作,认真做好返乡留滞人员的疏导劝慰工作,为他们捐款捐物。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我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及时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开展各种捐助活动,帮助灾区人民抗灾复产,重建家园。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共计捐款389万元,捐赠物品一批,包括药品、食品、衣物等。同时,党员干部还另外交纳特殊党费,仅省人口计生委就交纳了14.6万元。此外,省人口计生委还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关怀关爱—共渡难关”活动,向来自灾区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及时送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关爱。9月24日—27日,由委主要领导率工作组到汶川开展实地调研,研究制定具体帮扶措施,援建工作逐步展开。
3、“两无”活动成效显著,人口控制能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省无政策外多孩出生的镇(街)912个,占乡镇(街道)总数的56.09%,同比增加14.93%;无政策外出生的村(居)10816个,占总数的42.31%,同比增加9.61%。所有申报单位都在《南方日报》和各地市委机关报上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并纳入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内容。
4、体现惠民计生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是拟订了《广东省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实施方案》,初步确定了扶助条件、扶助范围、对象确认、资金筹措和发放等问题,现处于向省政府报批阶段。二是探索建立省级“节育奖”制度。初步摸清了目标人群状况,并进行财政投入测算,拟定了省级“节育奖”制度草案。三是在珠海、阳江市组织开展计划生育保险试点。今年2月份,国家人口计生委在我省召开论坛,充分肯定了广东模式。
5、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今年以来,省人口计生委下发了《广东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规范(试行)》,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确立了制度性基础,召开了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统一开展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项活动。逐步加大了与流出人口大省的区域协作力度,目前我省已与湖南、广西、四川、江西、重庆、湖北等省区签订计生双向管理协议,并与湖南省实行点对点的网络信息交流。
6、设立民声热线,构建阳光计生。6月10日至7月1日,省人口计生委领导分别率相关处(室)人员分四期作客民声热线节目,由省电台、电视台同时直播1个小时,通过政策咨询、接受投诉、听取意见、反馈结果等方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化解了社会矛盾。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部署,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民主评议、社会监督为重点的“阳光计生”行动,已经在我省开始启动,即将开通“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
7、加大宣传力度,关爱女孩和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行动深入开展。今年以来,省人口计生委积极组织协调各类新闻媒体,对人口计生系统的重点工作以及工作中的亮点和重大活动进行及时、深入报道,加大了对中央、省《决定》精神的宣传力度。对14个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点进行了中期评估,协调卫生、公安等部门,切实加大了对“两非”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对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11月9日—11日,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广州)性文化节。
8、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员结构和队伍作风逐步优化。5月6日,省人口计生委召开全省人口计生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下发了《镇(街道)、村(居)人口计生岗位职责》(征求意见稿),大力倡导“团结、拼搏、求实、创新、奉献”的广东计生人精神,以全面提高人口计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重点,明确地把提高人口计生从业人员“两种素质、三种观念”(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法制观念、群众观念和服务观念)作为人口计生队伍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9、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全省人口计生系统认真推进计划生育“三大工程”,加强技术服务机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省、市、县、镇、村五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今年,全省又有6个县(市、区)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10、人口计生信息系统全面升级,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启用人口决策分析系统,数据分析深度和广度有所拓宽。建立了完善的数据上传规范和通报制度,基本实现了省、市、县通光纤,县到镇通宽带的网络运行模式。数据传输效率和质量有大幅提高,实现了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数据在省库集中。粤湘流动人口计生信息“点对点”的数据交互测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国家人口计生委“十一五”中期评估工作,制定了《广东省人口发展功能区编制工作方案》。
二、当前我省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省实有管理人口居全国第一,控制人口总量,千方百计稳定目前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仍然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方面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人口数量和质量问题。由于受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提前到来、流动人口出生增加等因素影响,预计2009年全省出生人口在125万人左右,未来几年全省每年出生人口都将超过120万人。目前21个地级市中只有佛山、珠海和惠州可以免费婚检和孕检,广州为市民提供免费婚检、部分区可以免费孕检,新生儿中残疾低能儿、患地中海贫血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尽管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已从2000年的130降到2005年的119,且近几年仍逐年下降,但仍然偏高,综合治理任务依然繁重。
三是流动人口问题。广东流动人口已经达到2400多万,政策外生育现象仍较突出,管理服务难度大,经费难以落实。
三、2009年全省人口计生工作的基本思路
2009年,全省人口计生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为我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2009年全省人口计生工作思路概括起来是“一二三”。即:围绕2010年基本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这一目标,突出依法行政和后进转化两个重点,深入开展创建“两无”、打击“两非” 、综合改革三项活动。
根据这一思路,2009年全省人口计生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宣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条例》对我省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取消了间隔期,将对我省人口计生工作产生巨大影响。要加大对新《条例》的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要加大对各级人口计生干部的培训力度,真正充分掌握新《条例》的精神实质,把生育节育政策贯彻好、落实好。
二是抓好挂钩帮扶后进制度的落实,确保2010年以前基本实现后进转化目标。协调各工作组加大帮扶力度,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各市、县(市、区)也要加大帮扶力度,按照地级市挂镇、县挂村的工作部署,形成层层有包干、级级抓落实的帮扶格局,促进农村地区特别是后进地区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两无”活动深入开展,不断提高人口控制能力。加大工作力度,把开展“两无”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四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仍然是明年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省重点抓好湛江、云浮2个地级市,各市也要抓好2个县、各县抓好2个镇,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非法终止妊娠行为,力争到2010年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接近正常水平。
五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按照《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协调配合工作,要继续加强与周边省份,尤其是人口输出大省的信息交流。
六是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完善城乡养老保障机制。
七是加快综合改革,建立健全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