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09年)

第六部分 地区发展 第十三章 佛山

信息来源:综合处 时间:2010-04-12 09:50:00
字体: [大] [中] [小]

佛山市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2009年展望

  一、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8年,佛山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实力迈上历史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4333.30亿元,增长15.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2975元(折合10423美元),增长1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7.99亿元,增长17.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8.65亿元,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7.84亿元,增长24.4%;进出口总值422.14亿美元,增长 1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4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56元,增长7.7%城镇登记失业率1.85%,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81‰,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9%,低于全国与省的平均涨幅。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08年,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取得实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家用电器、陶瓷、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取得新突破,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所提高。新型显示器件、电子信息、汽车配件、新能源等一批新兴产业生根开花、加速发展。以金融、创意、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金融发展三项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创业风险基金、信用担保基金开始运作,新增上市公司5家。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建设加快,友邦保险、中国人保等一批重点项目已落户开工。都市现代农业茁壮成长,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进展顺利,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新增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各1家,省农业类名牌产品5个。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全年新增2个国家检测中心,1家省级研究院,12家省级工程中心、1个院士工作室和10家博士后工作站;新增6件中国驰名商标,28个产品进入中国名牌产品公示阶段;参与制定并发布57项国家标准和13项行业标准。

  (二)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城乡规划统筹作用进一步凸显,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编制了综合交通、铁路网、水系、绿网建设等10多项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广佛轨道交通佛山段建设进展顺利,与广州主干路网的衔接有序进行;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 9个在建项目抓紧推进7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启动“佛山一环”南拓工程,一批重点路桥项目建设加快。能源水利建设加快。德胜电厂(二期)12号机组成功发电,三水恒益电厂、南海发电一厂(二期)有序推进;第二水源地建设进展顺利,西江水厂(厂前区)配套生产服务设施已经完工。组团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确定东平新城“南延东拓”发展范围,完成大良-容桂组团供水管网连通工程,加快其他城市组团建设步伐。“三旧”改造全面展开。全市启动“三旧”改造项目209个,已完成改造项目69个,完成改造面积632.77万平方米,首批122个示范村居全部完成总体规划,45个村居已建或在建农民公寓。“岭南天地”、中国家居博览城等大型改造项目开工建设。

  (三)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取得实效

  节能减排取得实效,全年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持续下降,均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企业622家,转移企业230家;企业脱硫、使用清洁能源和“上大压小”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以汾江河(佛山水道)、内河涌综合整治为重点,大力推进重点污染河段的整治,汾江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全面启动。环保工程建设加快,全年新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4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3万吨/日。“绿地佛山”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新增绿化面积727万平方米,改造绿化面积995万平方米,植树311.4万株,营造主题林122个。

  (四)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以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为抓手,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城镇职工门诊基本医疗保险顺利实施,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步入全民医保时代。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5%,是全省失业率最低的地级市之一。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免费义务教育范围进一步拓宽。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

  (五)体制机制改革继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增强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公共财政继续向民生倾斜。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推行代建制。成功举办2008年佛山经营城市论坛暨城市可经营项目签约仪式,共签约83项,投资总额442.26亿元。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股份制改革及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六园”管理体制加大资源整合和统筹力度

  二、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与主要任务

  2009年佛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安排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力争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4.36%;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进出口总值力争有所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6.3以内。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将着力做好六项工作:

  (一)解放思想,先行先试,认真贯彻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一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尽快制定、落实我市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抓紧推进重要基地和项目建设,确保完成《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二是完善广佛两地合作机制,构建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新格局。三是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先行先试各项工作。包括: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探索新一轮综合配套改革;以“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农村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力争成为“粤港澳金融合作区的金融创新试点市”;大力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力争成为“广东省社会管理改革试点市”。

  (二)政策引领,项目推动,投资消费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

  一是扩大投资。2009初步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89项,总投资284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562亿元;初步安排列入省重点项目26个,总投资700多亿元。重点推进广佛轨道交通、“一环”延长线和南拓工程等交通项目,南海发电一厂、第二饮用水源建设等能源水利项目,东平新城、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等市政项目,中国陶瓷产业基地、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等产业项目,佛山市公共卫生大楼、佛山市公共文化综合体等民生项目。二是促进消费。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低保标准,完善低保家庭价格补贴机制;宣传落实家电下乡等政策,扩大农村消费;实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促进旅游消费。三是稳定出口。设立市外经贸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出口扶持力度;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引导企业积极开拓俄罗斯、东盟、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

  (三)加快调整,优化结构,全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调整升级。进一步加强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化和信息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实施“双转移”战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二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快三大世界级和九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实施金融发展三项计划,加快建设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打造高效低费的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进与港澳在金融、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科技等方面合作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园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物流现代化,加快推进科技兴农工程。五是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加强自主创新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等支撑体系建设。

  (四)切实减负,促进融资,大力协助企业应对挑战

  一是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减少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切实加强政银企三方沟通协调,积极协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发展各类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推广担保专项资金模式,建立制度化的补贴机制三是积极推动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对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继续给予奖励,支持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开拓海外新兴市场,引导更多企业参与联合国采购投标,推动企业普及电子商务。四是加强政府对企业的服务,积极与企业沟通联系,及时向广大企业宣传解读相关政策,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企业的重要作用。

  (五)推进环保,关注生态,努力建设生态环保宜居城市

  一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抓好“两高一资”行业的改造提升、搬迁转移和整治关停,加快推进电厂“上大压小”,同步建设项目脱硫工程,狠抓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二是全力抓好水环境整治,推进以汾江河治理为龙头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全市内河涌整治力度。三是全面实施“美丽佛山”战略,继续推进立体绿化,重点开展道路、河涌、庭院绿化和村后风景林改造,加快构建全市道路绿网骨架和河道绿网系统。

  (六)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继续保持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努力扩大就业。落实促进就业的各类优惠政策,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开展城乡就业援助活动,帮助就业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确保就业形势稳定。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大中专学生纳入居民基本医疗参保范围,推动建筑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三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四是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五是进一步落实粮食工作政府责任制,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和安全机制,加快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强社会管理,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