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09年)

第六部分 地区发展 第二十章 揭阳

信息来源:综合处 时间:2010-04-12 09:32: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国民经济稳健运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全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生产总值725.03亿元,增长16%。三大需求均衡拉动经济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79亿元, 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29亿元,增长27%;外贸出口总额20.98亿美元, 增长18.6%。物价涨幅逐步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涨幅由上半年的7.3%下降到全年的5.4%。金融运行稳健,至12月底,全辖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23.66亿元,比年初增长27.1%;贷款余额233.14亿元,比年初增长13.7%。财税收入大幅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37亿元,增长29.1%。企业效益进一步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9.3%,同比提高23.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7元,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4926元,增长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4.27亿元,比年初增长28.4%

  (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发展方式逐步转变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956.031.1。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全市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69个,投资额65.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4.73亿元,增长36.7%,占工业增加值的56.7%,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揭阳(国际)金属材料城建成投产,普宁中药材、纺织服装等市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珠宝玉器质量监督检验站(揭阳)通过认证,国家不锈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批筹建;全年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为508件和399件,新认定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4家,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2家、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17件。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依法关停小火电企业6家、“十五小”企业109家,停产或转产高耗能企业24家;全面推进19个污水处理厂建设,市区污水处理厂厂区工程竣工通过验收,普宁市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

  (三)城乡协调发展,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特色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揭阳市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完成,一批市政道路和绿化景观工程建成,市区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县城区投入建设资金12.46亿元,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9.08亿元,增长53.1%,新()建农村公路400公里,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5.23万人,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新增省级农业名牌产品5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实现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零突破。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305个,投资137.2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1.6%500千伏榕江输变电站、LNG玉窖卫星站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新老30亿工程、厦深铁路等建设进度加快。揭阳潮汕机场地面土建工程进入施工,中石油炼化、惠来电厂(34#机组)、中电投储煤配送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乌屿核电、华润惠来电厂、国电惠来电厂等项目初可研通过专家评审。

  (四)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区域协作领域扩大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开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53个单位395项行政审批项目纳入系统监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明显增强;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不断深化部门预算,推进国库制度改革;华侨农场改革改制稳步实施,深化农电管理体制改革,揭西、普宁供电局由市供电局接管。对外经贸稳步发展,全市进出口总额24.63亿美元,增长18%;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实际利用外资2.04亿美元,增长34%;外商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个,主要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重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化与珠三角地区合作,珠海(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获省批准设立并开工建设,有序推进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成功举办玉器节、五金不锈钢制品博览会、纺织服装交易会等节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活动,积极参与闽粤赣十三市、粤东四市经济社会协作。

  (五)民生得到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全市在校高中生增加1.74万人,筹措教育建设资金24.24亿元,新扩建校舍465210万平方米,增配教师5115名。特色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揭阳市首届特色文化节;潮剧、木雕等5个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建县、镇、村三级文化广场共21个,总面积1.07万平方米,基层文化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参加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52.17万人,城乡12.42万低保居民实现应保尽保。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9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3.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卫生事业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2.52%。人口与计生工作扎实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8‰。集中开展十大整治专项行动,社会治安明显改善,刑事发案较上年下降14.8%。抗震救灾、对口援建汶川卧龙工作扎实推进。

  二、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9年揭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外贸出口总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着力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作用,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争取中央和省的投资,拓宽投融资渠道,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引进方面,集中力量抓好中石油炼化、中广核核电、中电投储煤中心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落户建设。交通建设方面,加快揭阳潮汕机场及配套工程、厦深铁路(揭阳段)、新三路、汕揭高速公路云路至登岗段等项目建设进度。能源工程方面,争取惠来电厂34#机组获核准建设,尽快开工建设500千伏惠来电厂送电线路工程,加快桑浦(炮台)、兰花(洪阳)22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及配电网建设。农林水利方面,加快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代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社会事业方面,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造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中医服务网络、10所高(职)中、市体育馆、市文化广场等建设。生态环保方面,加快19座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及危险废物处理工程、榕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和沿海防护林体系等项目建设。

  (二)千方百计促进工业发展。组织实施《揭阳市沿海重化产业带发展规划》,推动增值税转型改革,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载体建设,加快珠海(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大南海国际石化综合工业园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创办省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培植龙头企业,全力打造“12条经济大船”,着力培植规模以上企业。积极培植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积极改善金融服务,加大拟上市公司企业改制上市步伐,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搭建融资平台,加强银企合作,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三)积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揭阳市城镇体系规划》实施,加快《揭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大旧城保护和改造,完善市政公共设施,全力推进市区新老30亿工程建设,加快一批市政配套工程建设,推进特色城市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严格执行强农支农政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继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扩大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努力搞活内外经贸。继续办好玉器、五金不锈钢、衬衣等特色节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活动,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农村公共设施和服务,扩大农村消费。积极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支持自主品牌、传统优势的纺织服装、鞋类制品、五金不锈钢扩大出口。推动企业创建自有出口品牌,推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扩大内销,促进外贸方式和产品结构调整。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大力开拓东盟、欧盟、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做好航空口岸的申报工作,积极配合揭阳潮汕机场的建设,加快航空口岸部门办公场所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加快一类口岸申报,完善重点口岸的基础设施,提高口岸通关能力。

  (五)逐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工商、税务、财政、海关、人行、质监、统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制度,加大经济户口清理力度,取缔无证经营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力组织财税收入,加大对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重点税种征管力度,严厉打击偷税、漏税、逃税等行为,防止税源流失,确保应收尽收。强化支出管理,从严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重点加大对“三农”、城乡低保、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支出。落实援建资金,做好对口支援汶川卧龙灾区重建工作。狠抓社保扩面征收,继续健全地税全责征收机制,推行企业养老保险趸缴制度,完善社保费征缴机制,按实计征社保费,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

  (六)突出改善民生保障。着力解决城乡居民的实际困难,努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建立农村劳动者普惠制技能培训制度,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改善就业环境,创造就业机会。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增加非农收入,提高城镇职工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力度做好倒闭、转产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解决符合条件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努力构建和谐揭阳。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