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09年计划安排
一、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8年,全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按照汪洋同志视察云浮的指示精神,围绕建设广东富庶文明的大西关,创建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的试验区的总目标,全力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19.8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48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41.57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90.8亿元,增长12.6%;人均生产总值13439元,增长9.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39元,增长5.8%。
1、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市各级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工业生产的冲击,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工业生产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4.77亿元,增长20.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53亿元,增长11.9%。
2、农村经济平稳发展。2008年,全市认真克服冰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加强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42.43亿元,增长7.2%;粮食总产量68.8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到195个,销售收入达195亿元,增长30%,带动农户户均增收5400元;全市劳务输出5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1亿元,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5491元,增长13.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6%)。
3、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积极组织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4.1亿元,增长17.6%。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际投入资金27.3亿元,增长95%。房地产开发投资11.28亿元,增长25.9%。
4、项目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各级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双转移”工作,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成功举办了中国(云浮)新兴不锈钢餐厨具制品博览会、第五届中国(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项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吸纳项目工作有新成效,通过开展各种经贸活动,全年共签订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93个,项目总投资为96.7亿元。重点项目建设有新进展,全市安排重点项目共35项,项目总投资为16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1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 40.5亿元,比上年增长65.7 %,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82.4%。重大项目攻关有新突破,总投资28.22亿元的云浮电厂C厂项目,于三月中旬获国家发改委核准,五月份动工建设。首期总投资60亿元的华润西江发电厂项目,已列入省的“笼子”,省发改委已以“上大压小”电源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已派员前来对压小机组进行了核查。云浮核电站、云浮风力发电场、粤泷电厂二期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西水南调、抽水蓄能和通用航空产业等重大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贯穿我市东西段长100多公里的南宁至广州快速铁路项目动工建设。争取国家中材集团在罗定建立年产1200万吨的水泥生产基地已初见成效,第一条总投资7.2亿元、日产5000吨的水泥生产项目已经省发改委批准动工建设。
5、服务业继续加快发展。全市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城乡规划建设有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代物流、金融、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继续加快发展,住宿餐饮、旅游、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特色优势明显,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增农家店70家、配送中心2家,城乡市场网络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繁荣,消费畅旺,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6亿元,增长20.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5.9%。全年接待旅客人数435.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45亿元,分别增长11.5%和 11.0%。
6、对外经济增速下滑。全市对外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但通过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外贸出口、合同利用外资仍保持一定的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出现下滑,呈现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1.6亿美元,增长10.2%,其中出口7.1亿美元,增长4.9%,合同利用外资2.5亿美元,增长16.2%,实际利用外资0.69亿美元,下降8.2%。
7、财税金融稳健运行。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63亿元,增长19.1%,国税收入15.35亿元,增长11%,地税收入12.96亿元,增长15.8%。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335.4亿元,比年初增长18.9%;贷款余额138.56亿元,比年初增长30.6%,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8、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科技工作继续加强,举办省部产学研结合高端论坛暨院士专家云浮行活动,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创新联盟5个、示范基地3个,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10个,其中省级产学研合作项目15个。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义务教育各项指标均达到省的要求,“一机两语”教育继续巩固发展,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市教育园区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事业持续发展,成功举办了首届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和广东省(云浮)石艺创意大赛,广场文化蓬勃发展。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继续推进,参合率达99.46%,完成了村级卫生站规范化建设150家,完善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卫生监督、社区卫生四大体系建设。环境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2.17万吨和5.5万吨,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提前实现所有县城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完成关停小火电机组任务,建成云浮电厂和罗定电厂脱硫工程,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有序推进。新建成生态文明村602条。劳动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抓好农村劳动力和退伍军人技能培训工作,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1万个,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295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征缴社保费6.5亿元,增长28%;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解决城镇特困居民住房、农村群众饮水难、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强人民调解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平安云浮建设扎实推进,全市社会大局稳定。体育、扶贫开发、安全生产、国防动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也取得新的进步;政府自身建设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和谐云浮建设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深入开展,体制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2008年,我市虽遭遇国际金融海啸袭击,但经过全市各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仍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影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世界金融危机给市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仍将持续;交通、城市、园区等基础设施仍然滞后;重大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较少,产业结构仍欠合理;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量少质弱,收支矛盾仍较突出;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仍然困难;政府自身建设仍有待加强等。
二、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今年是国家实施“扩大投资、扩大内需”重大决策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实施建设广东富庶文明大西关的开局之年。全市必须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扎实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为:
——生产总值增长10.2%。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5%,
第二产业增长13%,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
第三产业增长12%。
——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3.5%。
——化学需氧量控制在2.2万吨以内,增长1.4%;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4万吨以内,削减27.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8%。
——合同利用外资增长10%。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为实现上述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资源环境城乡区域统筹发展规划的新部署,今年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加快发展产业集群。抓好石材、不锈钢制品、水泥、硫化工、电力等产业发展,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擦亮品牌,发展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集聚能力,打造五大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二是加快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抓好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完善设施,强化管理,打造一流的省级示范园区;加快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罗定双东环保工业园建设。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争当全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为目标,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推广温氏的成功经验,创建全国畜牧业中心,培育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大力发展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四是加快现代服务业。继续抓好住宿餐饮、旅游、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建设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商住小区、高星级酒店,以六祖禅宗文化、石文化为品牌,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以拓宽城市规模为依托,增强城市集聚能力,加快推进现代物流、金融、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五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四三二一”工程,确保四围塘码头、广梧高速公路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南广铁路全面征地拆迁,云岑高速公路、西江航道整治年内动工。六是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充分利用招商小分队、行业商会等组织,宣传推介我市投资环境,全方位开展招商活动,促进招商引资工作上新水平。采取积极措施化解金融危机的影响,拓宽出口市场,优化出口环境,打造优势品牌,提高产品出口竞争力,力促对外贸易有新的突破。
2、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围绕中心城区“北拓东进”发展战略,按照“做大做优”城市的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加快旧城区改造,突出抓好街道的改造、石材厂搬迁、南山河整治等工程,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加快新城快线、云浮火车站的规划建设工作,积极引入资金,加大综合开发力度,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努力把新城区建成绿色休闲的现代化江滨新城。继续抓好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强对村庄的整治,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3、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加大重大项目攻关力度,千方百计确保华润西江发电厂、云浮风力发电场和中材水泥罗定二期等三个重大项目年内动工建设;云浮核电站、粤泷电厂二期和郁南抽水蓄能发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实质性新进展。继续探索西水南调、引入通用航空产业等重大项目的可行性,争取这些项目早日变为现实。继续做好扩大内需工作,一方面,对已组织上报省发改委的项目,做好跟踪落实,协助项目单位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的计划笼子;另方面,根据新信息和新政策,继续组织新增项目上报,务求我市多占国家扩大投资的份额。尤其对国家和省已落实扶持资金的项目,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以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更多的支持。
4、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积极引进和推广各类科研成果,提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层次,争取在我市设立更多的大型企业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以及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抓好普通高中阶段和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市教育园区的规划建设,推动我市教育教学工作上新台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以开展庆祝成立/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禅宗六祖文化、南江文化、云石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继续抓好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和省卫生城市工作。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抓好食品、药品市场准入的监管,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加强体育、人口计生、国土资源、国防动员等工作。深化体制改革,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5、推进统筹发展规划实施。今年是实施云浮市资源环境城乡区域统筹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实现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结合贯彻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认真组织实施云浮市资源环境城乡区域统筹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统筹发展理念,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将规划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加快产业集群、基础设施、中心城区和城乡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云浮市发展和改革局
二OO九年二月二十四日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