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3)

第三部分 产业经济 第二章 工业商贸和信息化

信息来源: 时间:2013-08-07 09:33: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2年工业商贸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2012年,全省工业商贸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呈增长总体稳定、结构调整加快的态势。
  (一)工业生产逐步回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988.1亿元,增长8.4%。工业增速从年初急剧下滑转向逐步回稳,由2011年的12.6%下降到2012年前2个月的增长5%,3月份开始微升至6%以上,6月份开始回升至7%以上,11月份开始上升至8%以上。
  (二)市场消费平稳增长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7.1亿元,增长12%。当月增速在10.1%~13.8%波动,各月增速均在11%左右,波动幅度不超过1.6个百分点。
  (三)工业投资力度加大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509.5亿元,增长19%,比预期目标高4个百分点,保持了2011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439.4亿元,增长18.4%,比预期目标高1.4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2.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四)信息化发展加快
  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网民规模达6627万人,占全国的11.8%,继续位居全国首位;互联网普及率63.1%,比全国(42.1%)高21个百分点,比上年年底提高2.7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224.2亿元,增长23.8%,比预期目标高3.8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收入1446.6亿元,增长7.5%。截至上年11月底,全省固定电话用户313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225.3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2676.3万户,大幅增长75%;固定宽带用户1904.5万户,同比增长17.1%。
  (五)产业高端化持续推进
  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3.3%和47.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5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2.1%。
  (六)内生发展动力增强
  全年工业品内销增长11.4%,增速高于出口交货值4.9个百分点,占工业销售的比重达到68.8%,对工业销售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7%。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8%,增速比GDP快0.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2%,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6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的39.1%,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
  (七)区域发展协调性提高
  2012年,粤东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增速比全省高7.3个百分点,其中东翼、西翼、山区分别增长18.5%、16.8%、10.8%,增速分别比全省高10.1、8.4和2.4个百分点;粤东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为17.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二、2013年工业商贸和信息化工作重点
  (一)着力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节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完善全省工业商贸信息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据库,做好PMI指数的编制和发布,研究编制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经济运行PMI指数,健全预测预警体系。深化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创新直通车服务内容和手段,完善条块有机结合的机制,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三级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直通车服务制度向基层延伸,完善信息交流平台,调整扩充直通车服务范围。做好要素保障供应,加强重要商品储备管理,提高煤电油运调节和保障能力。做好电力调控运行管理工作,特别是负荷预测及电力电量平衡工作。加强和改进电力调节运行办法,增强珠三角地区负荷中心电源的支撑作用。抓好电力分配调节工作,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优化有序用电方案。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国家试点工作,建立全省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平台。科学合理调配重要物资资源,加强产运销协调,维护成品油和煤炭市场经营秩序。
  (二)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支持和鼓励骨干企业增强实力壮大规模。全面开展骨干企业情况摸查工作,切实掌握在粤央企、省内国企、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各类骨干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规划,制定落实按时间节点、分级负责的骨干企业培育帮扶方案,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100亿、500亿、1000亿经营规模的企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加快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广州和深圳中国软件名城、北斗卫星导航珠三角地区示范应用、广深超算及云计算中心、云浮三网融合数字家庭服务等重点项目。实施重点行业整体提升工程,在纺织服装、金属制品、食品饮料、建材等行业全面推动价值和技术提升。开展转型升级示范点工作,优先支持已认定的优势传统产业100家骨干企业和200家龙头企业发展。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推动过剩产能向境外转移。
  (三)着力扩内销促消费
  深入开展“广货全国行”活动,着力承办好省政府举办的重点经贸活动,积极组团参加国家部委及兄弟省区举办的经贸活动,选取一批辐射力强的二线中等城市和边贸城市集中推销“新广货”,培育发展省外广东商会,抓好广东商贸城、省外广货展示中心等内销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广货网上行”活动,促进活动官网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转型,为“广货全国行”、“广货网上行”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建设国际采购分销中心,开展广东商品国际采购中心认定工作,完善各项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城乡一体化流通网络,继续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工作,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四)着力强化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编制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导向计划,组织实施和支持3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善广东动态500项工业重点项目库。着力激发企业改造升级的内生动力,引导企业瞄准产品升级、精益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清洁生产和低碳发展等关键环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协同创新,支持产业联盟和产业基地以企业为龙头,加快产业链整合和资源优化组合。制定重大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市场化目录,突破一批协同创新关键技术。推动工业设计园区公共平台建设,抓好工业设计走廊的规划布局,优化工业设计资源共享,推动珠三角地区站点建设。进一步推动部省共建广东工业设计城。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知名设计展、设计竞赛。
  (五)着力推动产业转移创新提质发展
  加快建设和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理顺和改善园区管理和公共配套服务机制。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园区开发模式,积极吸纳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健全利益共享的合作共建长效机制,鼓励合作共建各方按比例分享新增效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出台《关于推动产业转移创新提质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推动产业转移工作由转移驱动转向内生驱动,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围绕成本优势、政策优势、服务优势、配套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乡情优势,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和质量。落实政府、园区、行业协会三结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优质项目落户园区。深入实施乡贤反哺工程,引导海内外乡贤以多种形式回乡投资兴业。
  (六)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快推进珠三角地区无线城市群建设,推动落实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投资主体、运营模式和应用重点,推进珠三角地区高速宽带无线网络普及应用。实施“两化融合”牵手工程,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推动50家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与500家以上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对接。深化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试点,支持有条件的行业探索建立电子交易和物流信息集成网络,选择有条件的行业实施产品信息追溯工程试点。建设完善省网上办事大厅,推动各地市网上办事分厅建设。加快建设全省政务数据中心,启动公共基础资源库共建共享工程,建立全省基础资源库体系和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推进万兆网工程、省交叉认证平台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农村普及应用,发挥信息技术对农村特色产业的支撑作用。
  (七)着力激发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制定培育大型龙头民营企业工作方案,打造一批“旗舰”式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出台《关于进一步创新帮扶广东省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若干措施》,分类指导、重点帮扶500家高成长中小企业发展,打造一批各个细分行业的“单打冠军”。加快建设“1+33”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项目,实现互联互通,为企业提供服务。实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新建50个民营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30个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充分发挥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和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全省民营经济工作考核,抓好减轻民营中小企业负担政策落实及效果评估,总结推广一批“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首创政策奖”。
  (八)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积极推进生态设计专题活动,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十百千万”工程,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及监督管理力度,加强粤港澳清洁生产合作,新认定省清洁生产企业200家、“粤港清洁生产伙伴”企业100家。推动完成广东循环经济立法工作,继续加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体系建设,创建一两个部省共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认定10个省循环经济工业园、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培育20个省级“城市矿产”、“再制造”、“两型”企业试点示范单位、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重点工程,支持100个重点项目。深入推进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中心和能效对标“三能”体系建设,在两三个重点行业开展能效对标试点。推广节能技术应用,推荐节能惠民工程产品,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