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3)

第三部分 产业经济 第四章 交通运输

信息来源: 时间:2013-08-07 09:31: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2年交通运输工作情况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
  至 2012年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5万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096公里/平方公里。公路桥梁 4.4万座、280万延米。航道通航总里程 1.18万公里。港口码头泊位 2955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64个。
  1.县县通高速公路取得新突破。新增一个县级市(罗定市)通高速公路,全省67个县(市、区)中已有 56个通高速。新增高速公路 475公里,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 5524公里,圆满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到2012年年底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500公里的目标。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499公里,其中 3个“县县通”项目。跨珠江口通道项目有新进展。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虎门二桥、深中通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2.国省道养护管理上新台阶。组织开展了全省公养护大检查路(包括高速公路),启动了 G205等国省道“养护示范路”建设,自2003年以来公路安保工程共实施1.4万公里,整治隐患 2.7万处。国省干线公路危桥基本消除,县(市、区)道中桥以上、乡(镇、街道)道大桥以上危桥改造任务完成71%。安排资金9.8亿元,完成了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5000公里。
  3.港航建设取得新发展。建成珠海港高栏港区 10万吨级主航道等一批港航项目,新增港口年通过能力 4346万吨、集装箱年通过能力73万标准箱。劳龙虎水道、东江中游等9个内河航道项目基本完成。航道养护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国航道养护技术检查考核中获得第一名。
  4.综合枢纽建设取得新成效。重点推进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完成深圳北站等8个二级以上客运站站级验收。加大对传统汽车客运站的改造力度,推进甩挂运输作业站场的升级改造,新建和改造了广州窖口客运站、南海里水海元物流园等一批客货枢纽。
  (二)珠三角《规划纲要》目标全面实现
  《规划纲要》三项指标超额完成“四年大发展”目标,规划、基础设施、运输、管理四个一体化取得新成果:到 2012年年底,珠三角高(快)速公路通车里程达 3310公里,港口货物年通过能力突破10亿吨,集装箱码头年通过能力达 4760万标准箱;《广东省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审定印发,《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国省干线“瓶颈路”疏通工程和“断头路”通达工程全面完成年度目标;跨市公交继续快速发展,平均每市与周边地市开通6条以上公交化班线;机场客运专线已基本覆盖珠三角地区,并辐射至粤东西北地区;全省“公交一卡通”取得新突破,新增 11个地市加入,全省有17个地级以上市实现“公交一卡通”,并实现与香港“八达通”的对接;珠三角地区九市实现了车辆通行费年票互通。
  (三)收费公路发展进一步规范
  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取得阶段成效,取消109个普通公路收费项目,撤销 41个普通公路收费站,取消全部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收费公路减少 2665公里,占全省公路总里程比例由6.67%下降至5.27%。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和电子不停车(ETC)收费继续推进,全省已通车高速公路全部纳入联网收费,建成ETC车道 455条,ETC车道覆盖率为 37.3%,珠三角地区覆盖率达60%,率先达到国家要求。积极实施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政策,继续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四)运输效率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年公路水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56亿人、2507亿人/公里、25亿吨、9172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2%、20%、17%、40%;港口货物、集装箱年通过能力分别达 14.4亿吨、4990万标准箱,分别增长7%、8%。
  1.道路运输结构加快调整。推进绿色货运项目和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全省有13家货运物流企业参加了绿色货运示范项目。提升道路客运服务水平,开通全省道路运输一号通“96990”短号码,推进汽车客运站联网售票工作,新增联网客运站 84个,2013年春运前实现珠三角地区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与中心平台联网。全省新增71个汽车维修救援网点,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全天候维修救援网。对外合作取得新突破,中国—越南道路货运线路投入运营。圆满完成2012年春运及重大节假日运输保障任务。
  2.水运结构继续优化。淘汰老旧小型船舶800多艘,运营船舶平均载重吨提高 25%,大力发展特殊、特色船种运力,新增海运运力120万载重吨,全省注册运力规模突破 1400万载重吨。实施珠江门户战略初见成效,推动江海联运、水陆联运和水水中转,逐步确立珠江口湾区、崖门出海口出海门户枢纽地位。推动航运服务平台建设,广州航运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广州航运交易中心初显规模。加强琼州海峡客滚运输管理,基本实现客滚运输企业联营。
  3.港口物流加快发展。推动沿海港口专业化、集约化、信息化发展,构建以港口为枢纽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广州港出海航道水域调度引航的统一管理。推进铁水联运工作。新增惠州、珠海港开展铁水联运业务,全年完成铁水联运货运量 4875万吨、集装箱运量15万标准箱,分别增长10%、17%。
  (五)行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深化行业改革,成立了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提升道路运输公共服务能力。组建广东省南粤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拓宽交通建设融资渠道。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项,转移4项,下放9项。
  (六)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和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
  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形成了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 3项、三等奖 9项。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全国干线通信系统、省交通运输行业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开通了网上办事大厅,实现22项行政审批事项、4项非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完善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向公众提供实时出行查询服务。
  (七)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营运车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港口装卸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分别较上年下降8.5%、17%,交通运输行业安全形势继续稳定好转。
  二、2013年交通运输工作展望
  (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全面加快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在2013至2017年以建设“外通内连工程”、“省内干线工程”和“区内联网及疏港工程”三大工程为抓手全面加快高速公路建设。2013年全省高速公路计划完成投资757亿元,建设规模约2834公里,其中新建成184公里,在建1920公里,新开工711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708公里。 二是提升国省干线服务能力。加强国省干线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大力推进国省道“养护管理示范路”建设,提升G205、G206等国省干线公路服务水平 ,完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三是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各大港口和北江、西江等内河航道网建设,加强沿海港口公共进出港航道、防波堤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着力加强运输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加强规划引领,组织开展广东省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推动公铁联运、公水联运、铁水联运、空地联运和陆岛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 二是提升道路运输服务水平。大力发展集疏运班线和短途客运公交化班线,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大力推广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集约化运输组织方式,提高运输效能,降低物流成本。 三是加快水运转型升级。继续实施珠江门户战略,发展江海联运、水水中转及无水港。加强区域港口群一体化发展,强化港口辐射能力。启动绿色港口行动计划。
  (三)着力推进民生交通建设。
  一是深化区域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省“公交一卡通”,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工作。继续推进普通公路收费取消工作。做好重大节假日公路收费站、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管理工作。 二是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5000公里,坚持路、站、运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客运站亭的升级改造。规范短途客运班车公交化运营,促进区域和城乡运输协调发展。 三是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编制全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规划,出台关于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全省“公交优先”城市试点工作。
  (四)着力推进数字交通建设
  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领,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和运营效能。推进水路建设和运输市场信用服务系统等四个信息化重大工程、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工程、广东省数字交通中心、全国高速公路干线通信系统(广东段)等项目建设。
  (五)着力推进法治交通建设
  推进《广东省车辆通行费年票制管理办法》、《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办法》等立法出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改革配套机制建设,加强后续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开展公路及公路两侧违法行为、旅游包车安全、水路执法专项整治。
  (六)着力深化平安交通建设
  健全交通运输安全责任体系,推动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行业安全监管责任、属地安全监管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平安公路”、“平安车站”、“平安航道”和“平安港口”工作。继续强化车辆违法超限超载治理,落实治超责任追究制度。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