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3)

第三部分 产业经济 第七章 知识产权

信息来源: 时间:2013-08-07 09:28: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2年知识产权基本情况
  2012年,全省专利申请量229514件,增长16.9%,发明专利申请量60448件,增长16.2%。专利授权量153598件,发明专利授权量22153件,增长21.4%,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9211件,占全国总量的50.7%,连续11年保持全国首位;有效发明专利量7.89万件,继续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51件,是全国平均值的2.33倍;在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中获得金奖2项,优秀奖53项,再创历史新高。
  (一)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强省建设深入推进
  一是全面启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决定》,对未来五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全省深入落实省部高层次战略合作机制和年度工作安排,取得建立第二轮会商机制的重大突破。 二是深入贯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年度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战略实施五周年宣传和期中评估活动。 三是积极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顺利完成规划纲要“四年大发展”任务,并得到省评估考核组的充分肯定。全面开展“六项行动计划”,形成“改善创新环境行动计划”报告。
  (二)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颁布全国首部展会专利保护规章《广东省展会专利保护办法》,出台《广东省专利申请资助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快推进广东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若干意见》。
  (三)知识产权创新热情得以极大激发
  一是专利奖励激励作用凸显。省政府投入2350万元重奖广东省第十三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单位,开展第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项目推荐和广东省专利奖评选活动。二是专利申请促进成效显著。省级专利申请资助专项经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资助力度有效加强。国家资助国外专利申请工作顺利完成。
  (四)知识产权助推产业发展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一是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围绕新一代通信、物联网等7个重点产业,实施专利信息资源开发重点项目11个。省专利技术实施计划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个,普及推进一般项目21个。各市加大对专利技术实施的支持力度,全省知识产权(专利)联盟达24个。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和标准化结合成效显著。顺德电压力锅专利联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修订,2012年6月,该联盟提出的国际标准修订提案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61委员会第85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11月正式发布,标志着以专利联盟为纽带争夺国际标准话语权的积极尝试取得了全面胜利。
  (五)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全面提升
  一是企业运用能力显著增强。推进《创新知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通用规范》贯标工作,新增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家、累计100家,新增优势企业50家,累计453家。二是园区工作取得新进展。肇庆高新区成为广东省第三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深圳高新区积极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辅导站;佛山推进“中德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试验区”前期调研工作。三是知识产权投融资稳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纳入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文件。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南海)综合试验区和广州、东莞、顺德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成果显著,广州、东莞通过试点验收,江门启动融资工作,至2012年年底,近200家企业520余项知识产权获得逾9.85亿元质押贷款。
  (六)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一是“三打两建”专项行动成果显著。全省立案受理专利纠纷案件489件,增长122%;查处假冒专利案件614件,增长1397%;查处专利案件总量是2011年的4倍,居全国前列。积极开展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综合监管分体系建设方案,坚持打建结合,以打促建,加强“两建”试点工作。二是“双打”实现工作机制常态化。省政府成立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省知识产权局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出台工作方案、规则和要点等指导性文件,加大对重点地区、领域、市场和线索的整治和跟踪查处力度。三是展会和维权援助工作稳步推进。各级知识产权局进驻30多个大型展会开展保护工作,处理专利纠纷300余件。全省6个维权援助中心积极开展举报投诉、维权援助和咨询服务。
  (七)知识产权宏观管理能力全面加强
  一是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各级知识产权局大力加强机构建设,各市专职人员近200人,专项经费超过3亿元;挂牌成立知识产权局的县(市、区)115个,比例上升至95%,19个市实现100%挂牌。二是区域知识产权事业实现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城市试点示范工作和强县(市、区)工程建设,广州、深圳荣获全国首批示范城市称号;东莞通过示范创建市考核验收;肇庆成为新一批试点城市。
  (八)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实现有效提升
  一是创建知识产权服务业示范省开局良好。省知识产权局调研起草《知识产权服务业示范省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推进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中心和审协广东中心建设,努力争取PCT国际专利受理审查中心落户深圳。二是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工作示范全国。中山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不断完善专利申请快速授权、维权、确权三大通道,开通国家外观设计专利智能检索和快速审查系统,可在一周内获得专利电子授权。至2012年年底,300件专利申请进入快速通道,实现审批速度与灯饰产品研发上市周期同步。三是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建设不断完善。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广州中心)正式挂牌并进入全面运行阶段。四是专利代办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专利电子申请率达81.2%,专利代理机构电子申请率达99.3%,按时高效完成年度达标任务。全省采取有效措施严控非正常专利申请,非正常专利申请量下降42.0%。五是专利代理行业健康发展。继续推进百千对接活动,扎实落实行业防治腐败工作方案,开展黑代理查处工作,专利代理行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至2012年年底,全省专利代理机构和分支机构分别达113家和109 家,执业专利代理人848人。
  (九)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和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知识产权文化蓬勃发展。全省紧紧围绕强省决定、“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专利周等重大活动和热点工作深入开展宣传,积极创新手段,有力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二是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全面深化。新增国家培训基地1家,累计2家;认定省级培训基地6家;11名优秀人才荣获全国领军人才称号,占全国13.6%;积极落实100名高层次人才和1000名人才培养工作,继续组织行政管理人员赴国境外专题研修,有效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全省举办培训班111期,培训人数2万人次。
  (十)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和区域合作持续深化
  一是知识产权国际交流成效突出。充分发挥涉外知识产权统筹协调职能,推动高层会见,组织考察活动,举办大型国际知识产权研讨和巡回讲演活动,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对外宣传,增进外方对广东知识产权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二是粤港澳台和泛珠三角地区区域合作进展顺利。圆满完成粤港保护知识产权合作专责小组第11次会议暨粤港知识产权合作十周年庆祝活动,推进实施年度合作项目十余个。粤澳知识产权工作小组正式成立并签订合作协议,知识产权成为《粤澳合作框架协议》重要内容。对台合作不断加强,交流研讨频繁举办。泛珠、粤喀合作持续发展。
  二、2013年知识产权工作展望
  2013年,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将按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要求,扎实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大力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推动全省自主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推动知识产权事业科学发展。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制定并落实年度工作方案,开展五周年评估工作,强化统筹协调力度。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配套政策研究。推进专利事业发展战略,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知识产权专项任务,开展新一轮知识产权高层次战略合作。加强国家试点示范和强县(市、区)工程工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发挥专利对产业发展的导航作用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计划”,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出台《广东省重大经济和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审查与评议暂行办法》。继续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融合,不断深化企事业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专利技术实施和知识产权转移。出台《关于促进我省专利申请工作的意见》,制定《广东省专利奖励办法》。
  (三)健全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体系,创新执法保护工作机制
  稳步推进“双打”、“两建”工作,落实年度重点任务,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综合监管分体系建设五年规划。大力推动专利行政执法,建立执法监督制度,加强展会和行业协会保护工作,完善执法协作机制,完善维权援助工作体系,探索建立涉外应对机制。
  (四)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创建知识产权服务业示范省
  创建知识产权服务业示范省,制定服务业示范省规划,加快建设省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中心和审协中心。巩固和拓展信息服务,推进国家基地和中心建设。实施百所千企知识产权服务对接工程,加强专利代理和社团组织管理。全面提高专利代办质量和效率。
  (五)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与交流合作,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