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3)

第三部分 产业经济 第八章 林业

信息来源: 时间:2013-08-07 09:27: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2年林业发展情况
  2012年,全省林业改革发展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全省现有林业用地总面积1.65亿亩,森林面积达1.588亿亩,森林蓄积量4.8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7%,林业总产值达3800亿元,继续居全国第一。
  (一)三大重点生态工程高效推进
  一是超额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全省基本建成生态景观林带2720公里,超额完成年初2200公里的计划任务。二是快速推进森林碳汇工程。全省完成碳汇林350万亩。三是正式启动森林进城围城工程。珠三角地区九市全面启动森林进城围城建设规划,惠州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编制粤东西北地区森林进城围城规划,全面推进城市森林建设。
  (二)绿色惠民效果进一步显现
  一是生态公益林面积和补偿标准实现“双增”。2012年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达6215万亩,占林业用地的37.8%。2012年发放到农户的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金达8.39亿元,受惠林农达559.7万户、2649.7万人,约占全省农业人口的2/3。二是着力建设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促进林业规模化经营。在全省1230个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和经营林地面积491万亩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德庆、翁源、始兴三个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建设,促进林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率先开展认捐认种扶贫济困林活动。首次在广东扶贫济困日组织开展扶贫济困林认捐认种活动,筹集7000多万元帮助贫困山区消灭宜林荒山。四是正式启动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森林保险试点方案,保险公司快速赔付首宗森林保险大额赔案。
  (三)森林资源管护能力明显增强
  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纳入“十二五”规划约束性指标。审核重点项目使用林地5.18万亩。开展航空护林,加强森林消防队伍装备建设,显著提升立体防控能力。建立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网络森林医院、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和木材运输巡查体系,建成126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木材运输巡查扩大到53个县(市、区)。加强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保护,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森林公安机关开展专项行动,共收缴木材1.5万立方米,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620.21万元。
  (四)林业产业发展保持全国领先
  大力发展油茶、珍贵树种和森林生态旅游。2012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800亿元,增长14.2%,继续位居全国首位。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组织编制广东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已报请省政府批准实施《广东省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全省林下经济发展面积1500万亩,林下经济产值超240亿元。
  (五)支持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2012年落实省级以上财政投入林业建设资金40.66亿元,其中中央级专项资金13.42亿元,省级部门预算及专项资金27.24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22%和23.38%。省科技奖获奖数量创新高,六项林业科技成果获省科技奖。深化林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强化行政许可审批管理和监督。成功启动森林碳汇交易试点,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9月正式揭牌,省林业厅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推动林业碳汇交易合作协议。
  (六)社会生态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全省2495.41万人参加义务植树。依托现有270处林业自然保护区、458处森林公园和11处湿地公园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广泛传播生态文化。全省有11个地级市、94个县(市、区)被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市(县、区)”称号。
  二、2013年林业工作展望
  2013年,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有关决策部署,狠抓落实,加快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力争2013年森林面积达到1.594亿亩,森林蓄积量达到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7.9%,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多措并举强力推进生态景观林带
  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三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建设生态景观林带3000公里、碳汇工程林300万亩。一是做好2012年度工程建设的查漏补缺工作。生态景观林带不连通、不够宽的,规划的农田旱地部分没有种植的、造林成活率低的,要进行补植、加宽。沿江、沿海生态景观林带要充分结合森林碳汇工程进行建设。二是做好2013年造林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明确工程建设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和配套资金。还没完成造林作业设计和工程招投标的抓紧完成。切实抓好造林工程种苗供应。三是做好打穴备耕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高质量完成备耕打穴工作。四是抓好苗木上山种植工作。争取5月底前全面完成三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2012和2013年种植任务。五是做好抚育管护工作。要及时安排抚育除草施肥,确保两三年能够成林成景。落实管护责任制,做到管护措施、管护人员、管护经费三到位,提高林木保存率。开展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管理年活动,从规划设计、解决用地、落实资金、备耕打穴、科学种植、抚育管护等方面全方位强化管理,确保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等林业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和稳定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加大林权纠纷调解仲裁,争取出台《广东省林权保护管理办法》,做好林权登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工作。健全林业金融支撑制度,加大政府财政贴息力度,引导更多信贷和社会资金投向林业。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大力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林业专业合作社承担林业和山区经济发展建设项目。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模式和机制,提高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逐步扩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覆盖面。试行生态公益林激励性补助政策,实行差异化补偿标准。选择生态区位特别重要的地方,试点建立生态公益林示范区。编制全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抓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发展。
  (三)着力强化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
  全面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实行严格的林地定额管理、林地用途管制、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制度,出台《广东省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办法》,推进林地“一张图”应用,初步实现以图管地,严防林地非法流失。继续稳步推进木材运输流动巡查,加强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监管。加强采伐限额管理,严格管控木材生产计划。抓好森林抚育采伐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强化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和森林资源安全。
  (四)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开展《森林防火条例》执行情况检查,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等各项防火责任制度。严格管理野外用火,全面落实火险预警和分级响应措施,加强火情处置、灾情报送和信息发布,最大限度减少火灾发生和灾害损失。大力促进航空护林与地面以水灭火的协同配合,加快森林消防队伍专业化和森林火灾预警远程视频监控体系建设,显著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综合防控水平。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制,针对当前县(市、区)级新疫点不断发生、老疫区面积有所扩大的严峻形势,切实加强松材线虫病、薇甘菊等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控工作,建立检疫责任追溯制度,实现疫情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双下降。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的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
  (五)加快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坚持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不断提升林业传统产业竞争力,积极培育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加快珠三角地区林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粤东西北地区特色林业经济集聚发展。大力培育功能和效益多样的森林资源,扩大油茶和珍贵树木种植面积,提高林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做优木竹家具业,加快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花卉苗木、森林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增强林业带动农民致富能力。建立完善涉林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投资环境、融资环境和营商环境,鼓励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产品竞争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
  (六)全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开展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文化,提升生态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依托生态教育内容丰富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吸引社会投资建设和改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结合义务植树、关注森林活动、野生动物保护月等主题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城乡生态文明程度,努力建设岭南特色生态文化强省。
  (七)进一步健全完善林业支撑保障各项措施
  全力做好重大政策争取和落实工作,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投入渠道和增长机制。抓紧储备林业建设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设立林业资金专户,强化管理,提高绩效。强化林业科技创新,建立林业科研开发、试验示范、科技服务三大林业科技创新平台,提高林业建、管、护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完善碳汇交易和碳汇造林机制,加强森林碳汇计量监测研究。推进良种培育与应用,推广林业实用技术成果,成果转化率达到70%以上,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大力推广樟树、枫香优化组培技术,推动乡土树种在全省规模化种植。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完善林业相关法规规章,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快林业综合执法改革。千方百计强化国有林场等林业基层机构以及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林区民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