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一)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效落实
召
开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长与各市和省直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继续实施挂钩帮扶工作制度,省领导和省直部门先后深入到县(市、区)开展帮扶活动,督促检查工作和解决实际困难,有力地推动了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协调发展。改革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方案,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得到进一步落实。
(二)人口研究工作扎实推进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重点围绕十大任务,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以人口发展的重大前沿理论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成功主办首届中国(广东)人口与发展高峰论坛,以“转型期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围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人力资本战略”和“维护公平正义与人口均衡发展”两个专题展开深入探讨。
(三)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制定《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20多个系列配套文件,为做好人口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和政策保障。围绕转变群众生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广东人口和计划生育30年”成就展等,并积极利用主流新闻媒体扩大宣传效果。制定并实施《广东省“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大力加强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国家和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目前已有“国优”单位74个,“省优”单位104个,基层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强化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应奖励和扶助的计划生育对象奖励金落实率达90%以上。创新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大力促进农业、扶贫开发、医疗和社会保障、教育等经济社会相关政策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有机衔接,“惠一生”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健全。
(四)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高
全面启动“广东省优生健康惠民工程”,以“十大项目”为抓手,围绕普及优生知识、防治不孕不育、预防出生缺陷、开展早期教育、建立救助机制五个方面,全方位、多形式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群众在优生健康方面的需求。扎实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着力加强宣传倡导,注重能力建设,坚持规范运行,强化质量保证,落实经费保障,建立项目工作巡回督导、定期通报和末位约谈制度,有效地推动了项目落实。到12月底,为87.9万对夫妇提供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出生缺陷发生风险长期偏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五)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下降
召开全省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会议,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市、县(市、区)确定为重点管理地区,实行重点指导和督查。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列入考核重要内容,并加大考核分值和权重,有效促进工作落实。建立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长效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查处“两非”专项行动,做到日常查处和专项整治相结合,2012年全省共查处“两非”案件237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下降。
(六)人口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全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正式启用,实现了全员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准确分析研判生育水平和人口发展态势,在全省开展人口数据清理清查工作,主要数据项目的完整率、逻辑准确率和覆盖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数据质量达到较高水平。利用全员人口信息库动态监测分析人口变化情况和人口发展态势,重点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监测。启动研究制定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和人口发展环境评估体系工作。
(七)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落实
按照流动人口全国“一盘棋”的工作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区域协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指导意见,具体指导各地加强相关工作。强化省际协调配合,积极推进与主要流动人口来源省份的区域协作。在全国率先实施关于办理流动人口一孩生育登记的便民措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免费技术服务、避孕药具发放、奖励优待等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市民化待遇”得到进一步体现。
(八)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编制印发了《廉政风险防控手册》,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化“阳光计生”行动,扎实开展“全国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以及“请农民兄弟姐妹评计生”、“请流动人口农民工评计生”双评活动。严守“依法行政”这条底线,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坚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着力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和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2012年全省常住总人口为10640万,出生人口126.01万,出生率11.92‰,自然增长率7.83‰,出生人口性别比降至11∶7,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6.74%,全面完成国家下达各项目标任务。同时,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仍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一是人口总量继续保持较大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任务仍十分艰巨,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长期存在。二是出生缺陷发生风险依然偏高,不孕不育人口明显增加,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任务繁重。三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较高,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加快,人口结构性问题更为凸显。四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迁移持续活跃,给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提出新挑战。五是一些地方和部分领导干部对当前人口形势盲目乐观,产生麻痹松懈思想,导致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下降并出现滑坡。
二、2013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展望
(一)着力深化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组织开展人口重大课题研究。开展人口发展现状监测和预测。加快制定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和人口发展环境评估体系。探索开展人口生态示范城创建评估活动。
(二)着力保持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坚持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宣传教育的先导作用,巩固和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大利益导向力度,建立依法行政长效工作机制。
(三)着力筑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第一道防线
把优生健康惠民工程列入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全面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这项重点工作,实现全省全覆盖目标。
(四)着力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坚持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严厉查处“两非”案件,切实加强对育龄妇女特别是孕妇的全程服务管理。强化区域协作和重点区域的治理,建立区域协作制度和跨省区出生人口信息共享制度。
(五)着力促进人口有序流动与合理布局
进一步加强省际之间协作互动,加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力度,提升流动人口信息化协作水平。
(六)着力推进人口发展数据信息开发运用
切实提高人口数据质量,抓好全员人口信息开发应用,推动人口基础信息部门共享共用。
(七)着力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的纯洁性
加大纠风治理力度,坚决制止和纠正粗暴执法、违规施术、漠视群众利益、行政不作为、政策不落实等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行风建设水平。
(八)着力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坚持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持续推进“强基提质”工程建设,以优良的队伍素质取信于民,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