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2012年,佛山市完成生产总值6709.02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之比为1.9∶62.5∶3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8.33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5亿元,增长11.6%。进出口总值610.6亿美元,增长0.3%。其中出口401.5亿美元,增长2.7%;进口209.1亿美元,下降4.1%。合同利用外资33.05亿美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23.5亿美元,增长9.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4.08亿元,增长12.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32.96亿元,增长11.4%。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167.55亿元和6391.47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1.5%和13.8%。
(二)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一汽大众主机厂建设基本完成,海尔(三水)产业园物流中心投入运营,全市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达到9个。现代服务业发展有新突破,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被列入省重大合作平台;广东金融高新区引进104个大型机构和项目,总投资额超280亿元;广东物联天下物联网信息产业园正式开园。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园区数量达到28个,农业招商引资项目38个,合同投资额22亿元,实际投资额达9.8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举办与上海、深圳的产业链对接合作洽谈会,签约项目34个,投资总额达437.29亿元。引进佛山苏宁广场、绿地集团(佛山)城市综合体、华强电子产业总部基地等一批大项目。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4个,签约超1000万美元外资项目56个。建立佛山中科院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科院达成合作项目700余项,带动产值超500亿元。辖区内16家小额贷款公司投放贷款逾160亿元,49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625亿元。
(三)城市建设持续加强
城市升级扎实推进,佛山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103个项目已完工15个。“强中心”加快建设,佛山新城中央商务区一期八大项目同步奠基,佛山新城图书馆、档案中心、科技馆、青少年宫以及艺术村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广佛地铁二期开工建设,佛开高速、广三高速扩建任务完成,魁奇路东延线一期工程主线、G325国道龙洲路口下沉隧道工程主线建成通车。出台《关于加强城市管理的实施意见》,设立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微文明”市民行动系列活动品牌。
(四)改革创新深化发展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启动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启动实行新的企业注册登记制度,全市可网上申报办理审批事项达50%。“两个平台”建设全面完成,全市进入平台交易的农村集体资产成交价年标的总额达13.9亿元。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截至2012年年底,已有6家外资银行在佛山设立11家分支机构;新增上市公司五家,新增股权投资基金65支;推行“大国资、全覆盖”国资改革,全面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成功举办2012佛山城市可经营项目投资推介洽谈会暨签约仪式,签约项目59个,投资总额340.18亿元。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新增登记社会组织338家,总数达3549家。
(五)区域合作深入推进
《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四年大发展”任务基本完成,佛山大堤加固工程、南海发电二厂等三项工程全部完成,贵广铁路、南广铁路、广东金融高新区、恒益电厂“上大压小”等18个项目完成年度任务。广佛同城化建设积极推进,顺利召开广佛同城化第五次市长联席会议,53个合作项目已完成9个。19家商业银行实现广佛间行内通存通兑免手续费。广佛肇经济圈建设进展顺利,顺利召开广佛肇经济圈第三次市长联席会议,39个合作项目已完工3个,广佛肇通讯资费一体化正式实现。佛港澳台合作深入开展,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被纳入“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重点合作区域,在台北成功举办“佛山光电产业推介活动”。
(六)环境质量日益提升
节能减排不断加强,锅炉治理淘汰工作完成率达53%,列入重点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任务完成率接近三分之二。环境整治不断推进,建成15个PM2.5监测站点,汾江河综合整治和内河涌整治分别完成年度投资目标6.17亿元和8.42亿元,南海垃圾焚烧发电厂及三水白泥坑生活垃圾填埋场正式投入运营。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启动生态市创建工作,五个镇(街道)被命名为国家生态乡镇(街道),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通过国家核查组检查验收。城市绿道慢行道(含顺德区)已贯通736公里,生态景观林带累计完成建设142.6公里,营造主题林54个,完成造林更新1.95万亩,完成林业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108个。
(七)民生社会和谐进步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91056,城镇登记失业率2.42%。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92.9万、242.4万、194.1万、210.9万和209.8万。企业退休职工月人均养老金从1570元调整至1940元。完成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694套,竣工3920套,分别达到省下达任务数量的102.5%、108%。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佛山一中获得参加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直通车计划”资格。医疗卫生事业深入推进,与广州市12家定点医疗实现联网即时结算。新建115家平价商店。适时启动基本生活费用价格上涨与低收入居民临时生活补助联动机制,共发放补助626.04万元。文化体育事业异彩纷呈,“魅力佛山·四季情韵”艺术惠民工程持续开展,圆满承办世界女排大奖赛(佛山站)、第十届粤桂港澳台狮王争霸赛、世界咏春拳邀请赛等精彩赛事。
二、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3年,佛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9%;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进出口总值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均完成省下达任务;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完成省下达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水平控制在3.5%左右。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一是加快提升发展制造业。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扎实推进华强电子、一汽大众、阿格蕾雅OLED发光材料等项目建设。加快南方智谷、中科院南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中心等高端载体建设。二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鼓励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三是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实施十大创新工程。四是推动科技、金融对接产业。与中科院共建产业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平台,建设国家级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五是切实做好企业服务。继续深化服务企业活动,深入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支撑。(二)拉动内外需求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一是继续实施产业链招商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承接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以及北上广深的先进制造业生产环节。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科学编制全市2013年重点项目,积极推进中央、省、市重点项目的建设,预备一批中期项目清单。三是大力开拓内销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各种经贸洽谈会及展销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广货网上行”活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培育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四是巩固拓展外销市场。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及国际著名产销会,大力开拓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做好新一轮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申报工作。
(三)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一是加速推动城市升级。继续打造“强中心”,全力推进佛山苏宁广场等九大项目和中德工业服务区高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升级,重点跟进佛平路、一环南延等项目建设。加快肇花、禅西大道二期、广佛地铁延长线等高速公路、市重点路桥项目和轨道建设。二是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加快淘汰黄标车及工业小锅炉,全力创建生态市,扎实做好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工作。三是积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工作,加强数字城管覆盖范围和应用。四是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推动农村土地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动力
一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行网上办事大厅,力争2013年全市网上办理业务量达70% 。二是推进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大国资、全覆盖”改革,全面推进基础公共事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资产重组盘活建设。继续举办2013年第九届佛山城市可经营项目合作交流活动。三是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和购买服务,深入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继续完善积分制入户政策。四是积极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推进“政经分离”、“政社分离”改革,进一步抓好“两个平台”建设管理,探索推广三水区“政银保”运作模式。
(五)推进区域协调合作,实现多方协作共赢
一是继续落实《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积极迎接省“四年大发展”评估检查,抓紧制定“九年大跨越”工作方案。二是加快推进广佛同城化建设。着力推进佛陈路东延线接番禺新桂路工程(含海华大桥)、珠江大桥放射线接广佛新干线工程等多项交通项目建设。继续深化金融同城,推进两地商业银行实行通存通兑免手
续费。三是深入推进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大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