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3)

第四部分 社会发展 第十章 环境保护

信息来源: 时间:2013-08-07 09:08: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2年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一)强化环保调控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全年完成了开发区、产业转移园、交通、矿产资源开发等19项规划环评审查,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5.6万多个,总投资达23111.4亿元。出台《关于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创建的管理办法》,组织10多个重污染工业园区开展绿色升级改造,2051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加快落后产能淘汰,2012年全省关停小火电18.8万千瓦,淘汰落后钢铁产能45.9万吨,水泥产能1383万吨,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强化污染减排力度,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
  制定实施《广东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机动车减排等五个减排子方案。健全发改委、经信委、农业、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推进污染减排新机制。2012年全省新建成污水处理设施48座,新增日处理能力105.1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093.3万吨,建成污水收集配套管网19874.6公里,珠三角地区中心镇(街道)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全省燃煤机组脱硫、脱硝总装机容量分别达到4910万千瓦和2090万千瓦; 249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完成了污染治理工程;淘汰了黄标车15.8万余辆。经环境保护部初步核算,2012年广东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4.33%、2.92%、5.73%和6.11%,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
  (三)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组织实施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重金属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等环保为民“四大行动计划”。2012年全面实现淡水河“五年基本好转”、石马河“近期有所突破” 的阶段性整治目标。制定《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2—2020年)》,提出新一轮广东治水举措。在全国率先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的要求向社会实时公布了包括PM2.5在内的空气质量状况,全省共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项目9000多项。建立重点企业重金属减排规范化管理台账,全省搬迁和淘汰重金属污染企业178家,完成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82个,对384家重金属排放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强生态示范创建工作,2012年新增省级生态示范乡镇(街道)29个,省级生态村9个。广州、深圳、珠海、惠州、江门、肇庆六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现场复核。
  (四)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与安全
  组织实施2012年广东省民生环保十件实事,开展湖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产业园区等专项执法行动。联合省监察厅对广清交界区域环境安全隐患等11个重点环境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印发《关于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意见》,对2944家涉危险废物企业开展规范化管理验收工作。开展全省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强化环境应急管理和信访维稳,开展全省“12369环保举报热线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全省环保系统受理信访案件13.6万件,处理率达96%以上;妥善处置韶关仁化血铅事件等23起突发环境事件,化解积案矛盾隐患500多宗,有力地维护社会稳定。
  (五)强化环保改革创新,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推进《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和《广东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立法,制定实施《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办法》、《关于在广东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深化环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放环保许可事项九项,转移、停止和取消了一批环保行政审批事项;修订实施《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办法》。创新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模式,实行按减排绩效确定资金补助金额。大力实施绿色信贷,向社会公布2011年度515家重点污染源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并通报金融监管部门,严格限制红、黄牌企业的信贷审批。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等专题宣传活动。
  二、2013年环境保护工作展望
  (一)以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化环保调控
  一是强化环评审批服务。认真落实《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规定》,建立省、市联网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系统,抓好已下放环评审批权限的监督管理。完善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对省重点项目及符合现代产业体系、升级改造的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二是建立主要污染物总量动态调节机制。严格实行建设项目总量前置审核,坚持“有保有压”促进转型升级,从严从紧控制“两高一资”项目上马,“以大代小”促进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环境资源,为省重点项目建设腾出容量。三是强化规划引导。实施适应主体功能区划要求的差别化环境管理目标、政策和标准,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强化规划环评,发挥规划环评对区域开发和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的指导优化作用。四是推进工业产业生态化。广州南沙新区、肇庆大旺、惠州大亚湾、东莞生态产业园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进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创建。支持佛山市南海区加快建设国家环保服务业聚集区。
  (二)以防治PM2.5为重点,深入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治
  一是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和信息发布。东西北地区要抓紧做好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年底前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发布PM2.5等七项指标实时监测数据。联合气象部门开展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研究,出台严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环境应急预案。二是大力推进大气污染减排工程。完成1395万千瓦燃煤机组烟气脱硫旁路取消和809万千瓦燃煤机组脱硝改造工程。推行集中供热替代工业小锅炉,实施广州新塘、东莞麻涌小锅炉综合整治示范工程。三是狠抓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以营运类大中型载货、载客“黄标车”综合治理为重点,通过依法淘汰、经济补偿、区域限行、强化监管等措施推动黄标车淘汰。加大粤IV车用汽油、柴油的供应,并按期实施国家第IV阶段重型柴油车排放标准。四是强化VOC污染防控。组织开展VOC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清洁生产等政策研究,在广石化、惠州壳牌等重点企业开展VOCs控制试点工作。
  (三)以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全面推进新一轮水污染防治
  一是抓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的组织实施。抓紧分解2013年工作任务,督促任务落实。二是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力度。组织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和整改,完成乡镇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启动东江流域、韩江流域、鹤地水库、高州水库、南水水库等河库健康评估试点工作,制定东江、北江等流域水质风险总体控制策略与行动计划。三是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省要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0万吨以上,按计划推进万绿湖周边镇区和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改造工程和配套管网建设,确保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四是继续深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出台汾江河、淡水河、石马河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深化广佛地区等重点跨界水体污染综合防控。
  (四)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大重金属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力度
  一是全面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年度计划及规划工程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冶炼、电池制造、涉重危废处理等行业企业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和涉重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二是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制定并实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落实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设危险废物转移信息平台,对危废产生和经营单位实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三是强化核与辐射环境管理。抓好阳江核电站首次装料前场内外联合应急演习,抓紧建成辐射监测中心粤西分部。制定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加快推动伴生放射性废渣集中处置场的建设。
  (五)以推动环保试点示范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一是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珠三角各市要加快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创建,深圳、珠海、中山、韶关、南海等地要组织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湛江、河源等市要全方位推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二是认真实施农村环保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佛山市、韶关市始兴县等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通过“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推动100个村庄及东江流域农村开展连片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力度。各地要抓紧完成畜禽养殖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划定,严格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项目环评管理。四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制定全省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划定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域,选择典型污染农田和工业企业污染场地土壤开展综合治理试点示范。
  (六)以维护环境安全和公众环境权益为重点,强化环境监督执法
  一是构建重点污染源综合监管体系。严格实施排污申报和许可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污染源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完善重点源自动监控系统,建立环境监察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强化环境监察与监测、减排的协调联动。二是强化环境执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实行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三责并追。出台重点环境问题联合挂牌督办有关规定,并对茅洲河污染整治等重点环境问题实行挂牌督办。继续深入推进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开展重金属排放企业整治“回头看”和重点流域、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违法行为查处。三是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和信访调处。深入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活动,加快建立北江流域水环境和以韶关、梅州为典型的山区大气环境风险预防预警体系,妥善处理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加强环境信访,做好突出信访案件调处和环境信访积案化解工作。
  (七)以创新环境管理举措为重点,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一是创新环境管理制度。开展生态文明法制和经济政策研究,探索建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