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2年教育发展情况
(一)抓落实,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1.教育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建设1215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其中1177所竣工,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21.5%、117.7%;建设315所规范化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其中294所竣工,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26%、117.6%;建成546所村级幼儿园,完成年度任务的109.2%。全省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调整为小学每生每学年55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750元。省每年安排5亿元实施“强师工程”,并适度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
2.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召开全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出台《关于〈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细则》等文件。2012年,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5%,比上年提高5.63个百分点;在园幼儿330.7万人,比上年增加22.9万人。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2012年全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明显提高,覆盖率达58.6%,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规划任务。
4.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在校生达464万人,规模继续居全国第一。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内涵建设,新增18所中等职业学校获得第三批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立项。
5.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012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达169.8万人,比上年增加9.3万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在校生8.14万人,比上年增加0.3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8.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6.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从2012年开始,省政府连续五年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强师工程”,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表彰了303名“广东省山村优秀教师”。
2012年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月平均工资水平比2008年年底分别增长70%和47%,全省98%的县(市、区)已实现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学费政策,开展“教育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优质师资资源下乡计划”。
7.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全面推进。圆满举办广东省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参加全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团体总分榜、奖牌榜和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团体总分均获第五位。研究开发了广东省儿童青少年健康监测网络系统。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广东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推进普及学校艺术教育。
8.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扎实推进。保持招生政策连续和稳定,“阳光工程”全面深入实施。2012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4.65%。
(二)抓改革,教育体制机制的内在活力竞相迸发
1.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取得新成效。省政府先后召开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高校学科建设与自主创新大会、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体会议等重要会议,出台了《省政府关于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等重要文件。
2.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召开全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等重大工作。
3.办学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深入。2012年民办教育在校生达516万人,保持全国民办教育第一大省地位。暂缓征收民办学校企业所得税。规范民办教育管理,首次委托省民办教育协会负责民办高校年检受理、审核材料和组织专家审查;首次举办全省民办高校董事长、院长业务培训班。
4.教育管理体制日趋完善。积极推动高校章程修订工作,扎实推进省级教育综合改革“现代大学制度改革”项目试点工作。南方科技大学、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等三所高职院校已获批设立招生,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高职院校完成了更名工作;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广东开放大学,获教育部批准。
5.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有广东特色的课程体系。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广东省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全面启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组织开展卓越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工作。
6.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有序推进《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的编制工作。对口自主招生试点扩大到15所高职院校、4025人,同时有32所高职院校和149所中职学校继续开展三二分段试点。基本完成中职化学工艺等18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编制工作。
7.教育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推进。成功举办国际友城大学校长论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教育部批准筹设,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广外兰卡斯特大学”申报工作已经启动,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已达成意向。全省各高校招收的外国留学生突破2.1万人,比上年增长17%。
8.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取得新成效,本科院校基于高考为基础的综合评价选拔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科学制定我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实施方案。
(三)抓解难,促进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
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顺利推进。逐步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籍与户籍分离的管理办法。初步统计,2012—2013学年初,全省195万非户籍学生、158.5万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分别占非户籍学生和随迁子女总数的53.3%、52.7%,入读公办学校比例比上年分别提高1.4和2个百分点。
2.助学体系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全年共下拨各类补助、资助资金20.55亿元,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生238.88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
3.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推进特殊教育百校建设工程,制定《2012—2013学年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课本费公用经费补助方案》。2012年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达到94所,比上年增加14所。
4.民族地区教育得到加强。进一步改善民族县和民族乡办学条件。指导连南瑶族自治县开展省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创建民族教育特色综合改革。
(四)抓保障,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1.教育投入保障更加扎实有效。制定2012—2015年省级财政教育投入“一揽子计划”。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规划基本完成,全省开工率达100%,竣工率达99.94%;继续落实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提高补助标准到小学生每人每学年70元,初中生每人每学年90元,省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7981万元。
2.教育督政督学工作成效明显。2012年新增教育强县(市、区)11个,覆盖率从上年的33%提高到42%;新增教育强镇(乡、街道)162个,覆盖率从上年的38%提高到51%;新增教育现代化先进区2个,覆盖率从上年的30%提高到34%。
3.教育信息化、教育装备和学校后勤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争取教育部信息化试点31个单位,中央电教馆“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4个。推进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开展高校食堂标准化建设评审工作,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五)抓党建,学校德育工作和惩治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完善
1.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明显。对22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行评估,组织评定210所省级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开展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绩效试点评估工作。开展高校“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中小学“千万少年快乐阅读”,中职学校“明理、立志、勤学、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全国(潮州)中小学阳光德育论坛。
2.学校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推进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展“三爱一奉献”(“爱党爱国爱人民,为建设幸福广东做奉献”)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召开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举办高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实施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
3.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印发《广东省教育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方案》,探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全面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工作。扎实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不断加大教育系统纠风工作力度,组织春、秋两季教育收费检查工作。
二、2013年教育工作展望
第一,落实“创强争先”工作任务,完善“创强争先”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工作。2013年在粤东西北地区创建100个教育强镇(乡、街道)、10个教育强县(市、区),在珠三角地区创建5个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指导高等学校深入实施创新强校工程。
第二,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
第三,突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义务教育,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
第四,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教育,推进解决农村留守、流浪儿童和残疾儿童平等受教育问题,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第五,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重点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激发教育体制机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