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进展情况
一、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进展情况
为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012年,省委、省政府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主题和“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全面开展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9月份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进入实质的试点工作,全省立足经济发展需求和市场监管工作实际,积极开拓创新,扎实开展工作,深入总结经验,集中力量在试点地区和试点行业探路子、创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主要工作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统筹部署有力。全省成立以副省长许瑞生为组长、省工商局局长卢炳辉为副组长的省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机构,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强化对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有力推动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
2.制订工作方案,创新试点内容。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宗旨,制定《广东省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综合试点地区和试点行业为切入口,明确规定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间。积极创新试点工作模式,大胆开拓试点工作领域,把试点工作推向深入。
3.强化基层指导,突破重点难点。省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统筹指导和分类指导,有力指导试点工作的开展。各试点地区、试点行业结合各自实际,把宏观的要求落实为具体项目,充实试点工作内容。通过召开专家座谈会、深入基层调研等形式,深化对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认识,准确把握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难点、重点。
4.及时总结经验,推动试点成果。坚持“边试点、边归纳、边总结”。对于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取得的经验认真总结归纳,及时进行提炼,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推广意义的重大成果,为下一步全面推进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经验。
5.扩大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省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负责人接受《南方》杂志社和大粤网等媒体专访,对体系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建设重点、建设模式等有关问题进行解读。与《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南方网等省内主流媒体强化对接,开辟专栏、专版宣传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借助广东省“两建”工作发布网络平台,发布体系建设工作信息,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强化与群众沟通。发送手机短信宣传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扩大宣传工作面。
(二)主要工作成效
广东市场监管体系建设通过试点工作总结出一批宝贵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果。
1.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框架初步建立。《广东省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规划(2012—2016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完善,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展开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蓝图,夯实了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础。
2.行业试点任务全面完成,重点领域的监管更加有效。一是初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立了建设一张覆盖食品安全全环节的食品安全网,建设一体化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一支基层综合执法队伍的工作目标。二是切实强化了农资监管力度。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经营,推进分类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定期将全省集中抽检发现的严重不合格商品及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布。
3.综合试点工作成绩显著,关键环节的改革实现突破。一是在市场准入体系建设方面改革激发了投资创业热情,珠海横琴新区、顺德和东莞大朗新登记市场主体增幅分别达到56%、16.6%和88.6%,新登记企业增幅分别达到103%、19.3%和26.4%。二是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实现突破。全省公布了第一、二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共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83项,其中取消197项,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56项,下放下级政府和委托实施130项。国务院批准全省对100项行政审批事项作出调整,其中66项审批事项在全省区域内停业实施,34项审批事项下放管理层级。三是消费维权体系建设实现突破。“12345”申诉举报统一话务平台建设作为试点工作的重点迅速推开。2012年12月15日,珠海市“12345”市民综合服务热线平台在全省率先开通。四是市场监管法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修订了《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五是在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建设上实现突破。10月19日,省网上办事大厅正式开通。六是引导社会组织建立起行业规范运作、诚信执业、信息公开、公平竞争、奖励惩戒和自律保障机制。
4.区域试点工作亮点纷呈,全面建设的基础扎实可靠。一是以促进区域加快发展为目标,在体系建设中强化服务。东莞启动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年检改革。江门市在全省率先启用“网上申请、双向快递”业务系统核发营业执照。汕头市率先在全省为电子商务专门立法。二是以维护和改善民生福祉为目标,在试点中强化监管。广州市越秀区构建了集数据中心、视频监控中心、指挥中心、呼叫中心和应急中心五大功能于一体的食品安全全流程的信息监管平台。佛山市创新流通环节“一票通”信息化管理,推进食品全流程无缝监管。三是以规范执法为目的,在试点中强化体制建设。英德市组建食品安全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局,将卫生、农业、工商、质监等单位涉及的食品安全领域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及农产农资的行政执法职能整合。顺德区把动物防疫检疫、动物卫生监督、农业种养质量安全监管、农作物种子质量安全监管和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下沉至镇(街道)一级。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情况
根据党的十八大的总体要求,全省紧紧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核心任务,结合“三打两建”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工作总目标要求,以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主要内容,突出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着力建设诚信文化,着力建设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系统,着力规范发展信用服务市场,着力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水平,全面建设信用广东,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到2015年,初步建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与运行机制,成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行区。到2020年,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建成与国际惯例接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成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规范运行的示范区。
(二)工作进展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全省着重推进以下具体工作:
1.初步建立工作协调机制。2012年,制定了《广东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工作方案》,成立了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并组建了综合规划、信用法制建设、企业信用建设、个人信用建设、事业单位信用建设、社会组织信用建设、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信用服务市场建设、政务诚信建设、诚信文化宣传教育、信用信息化建设11个专责工作小组,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2.制度和标准建设积极推进。2012年,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组织起草完成政府规章《广东省社会法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试行办法》,深圳市起草了《深圳经济特区诚信建设促进条例》,惠州等市先后制定出台信用信息采集与管理办法等各类制度和标准30多项。
3.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取得成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编制了《广东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总体建设方案》和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框架。依托“金信”、“金税”、“金质”等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开通运行“广东企业信用信息网”,提供企业信用信息发布、查询等服务。目前已整合全省超过130万家企业的相关信息,日峰值访问量超过9万余次。在全国率先建立用人单位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制度。深圳市企业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日均查询量达1.5万人次,个人征信系统全年对外提供信用报告5000多万份。
4.重点行业领域信用信息应用有效拓展。在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我省采录的信用主体数量、信用报告查询量均名列全国前茅。人民银行广州分行2012年共为地方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出具信用报告1361份,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1009.8万次和2903万次。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2年年底,累计为34万户中小企业和229.8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为中小企业和农户累计融资额度分别达9341.6亿元和260.6亿元。
5.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发展势头良好。信用服务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担保等多种业态并存发展的格局。截至2012年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专门从事信用服务的机构共有24家,其中信用评级机构6家,2012年累计完成各项主体和债项评级6327笔,年营业收入达2.2亿元;融资担保机构发展至390家,在保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