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3)

第七部分 专题报告 第四章 《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四年大发展”目标顺利完成

信息来源: 时间:2013-08-06 15:54:00
字体: [大] [中] [小]


  2008年12月底,国务院批复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将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确定了前进方向和目标任务。四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主题主线”,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全力推动《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实施,“一年开好局”顺利完成,“四年大发展”全面实现。
  一、主要工作措施
  四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实施《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作为重大战略任务,科学统筹谋划,加强组织领导,全面部署推进,不断实践创新。一是科学谋划部署。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的《决定》、《四年大发展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实施《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作出全面部署,细化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责任。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汪洋、胡春华同志高度重视,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作出批示,指导部署《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实施工作。黄华华、朱小丹同志先后担任省实施《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组长,直接推进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实施《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的全省性会议共16次。省政府成立专职工作机构,落实工作力量,珠三角地区九市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及专职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有效工作机制。三是实施重点突破。实施“三促进一保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双转移”战略和五个一体化规划,深化粤港澳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在具体工作中,以编制规划、制定配套政策为抓手,以十大工程、46项指标和84个重大项目为重点,全面推进“四年大发展”各项任务。四是强化督促落实。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珠三角地区九市现场会、产业转型升级巡回检查讲评会、“四年大发展”攻关动员会等重要会议,总结讲评、检查督促实施《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工作。建立省市共进、以市为主的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小组会议、现场办公会会议制度,实施年度评估考核,开展创新工作奖评奖,组织专项工作督查,推动工作落实。
  二、主要实施成效
  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实施《珠三角地区规划纲要》取得丰硕成果。2012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47897亿元,比2008年(下同)增长45.8%,占全省79.1%;人均GDP达84468元,折合13381美元,增长29.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29亿元,增长83.8%。具体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经济协调发展上新水平
  坚持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内外需拉动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深入推动“广货全国行”、“广货网上行”,推进广东商品国际采购中心和省外广东商贸城建设,促进家电、汽车、住房、信息服务等重点消费保持旺盛。2012年,珠三角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53亿元,比2008年增长73.5%。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74亿元,比2008年增长78.5%。积极发挥外经贸政策集成效应,着力拓市场、优结构、促平衡,努力保持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态势。2012年,珠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为9432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43.2%。
  (二)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产业发展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融合化态势明显。以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实现增加值1524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1.7%,比2009年提高1.3个百分点。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3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2%,比2008年提高2.9个百分点,初步形成大装备、大汽车、大航空、大船舶、大轨道产业链齐全的“海陆空”先进制造业体系。确立了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八大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2012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约1万亿元。实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滚动计划,实施品牌和信息化带动战略,打造佛山家电和建材、东莞服装、中山灯饰、江门造纸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此外,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重大创新平台以及国际科技合作、省部产学研合作为依托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2012年珠三角地区研发经费支出达1100亿元,比2008年增加约620亿元,占GDP的比重从1.61%提高到2.45%,接近OECD(经合组织)国家的整体水平。
  (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统筹规划布局,“四年大发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共30项,总投资约11400亿元,推动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现代化发展。2012年,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491公里,比2008年增加911公里。珠三角地区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310公里,比2008年增加1210公里,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建成投产岭澳核电站二期、佛山三水恒益电厂等一批珠三角地区骨干支撑电源。广州西江引水工程建成通水,直接惠及600万市民,实现珠三角地区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深圳成为首批“三网融合”国家试点地区之一,2011年完成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一期工程建设。
  (四)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
  坚持规划先行,以广佛同城化为引领,大力实施五个一体化规划,三大经济圈合作不断深化、领域不断扩大,珠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加速。省出台并实施珠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五个一体化专项规划,并逐步建立了省、经济圈、地市三个层面有机衔接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岭南通”已覆盖珠三角地区七市。珠三角地区全面实现养老保险关系省内无障碍转移,基本实现区域内公共就业服务待遇顺畅流转。建立珠三角地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成为国内首个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的省份。实现珠三角地区九市年票互通互认。珠中江、广佛肇、深莞惠经济圈先后实现通信资费一体化。此外,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和“双转移”战略,推动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有序转移。2008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六个产业转出市共转出企业超过6000家;新引进企业1.47万家,平均单个企业投资额为淘汰关停企业的84倍。
  (五)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扎实推进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落实节能问责和奖惩制度,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在珠三角地区实施严于省内其他地区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的基础上,2012年珠三角地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又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4.75%、1.51%、6.73%、4.72%。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珠三角地区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3.32亿元/平方公里提高到2012年的5.13亿元/平方公里,增长了54.5%。率先开展PM2.5监测并实时向社会公布。环境保护设施能力大幅提升,珠三角共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89座,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8座。建成珠三角地区省立绿道2372公里和城市绿道4978公里。
  (六)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以行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化经济体制和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初步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和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珠三角地区各市均完成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部门制改革全面推开,扎实推进富县(市、区)强镇(街道)和简政强镇(街道)事权改革,商事登记(企业登记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正式开展,涵盖全省各市各部门的网上办事大厅正式启动。积极稳妥推进省直管县(市、区)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扩大市、县(市、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地区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社会组织民间化和自治化,建立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制度,深入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居住证一证通,大力推进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工作。珠三角地区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华书店改革重组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
  (七)民生社会事业呈现新亮点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2年,珠三角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9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536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64.5%和66.1%。养老保险实现预算管理模式下的省级统筹,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并入新农保。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珠三角地区全面实现医保城乡统筹、市级统筹和门诊统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中小学的人数和比例逐年增长,珠三角地区九市中有五个市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超过50%。廉租住房保障从过去以“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相结合”逐步改为以“实物配租为主、租赁补贴相结合”,保障对象从对户籍人口扩大到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供应公租房。
  (八)粤港澳紧密合作拓出新领域
  全面落实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深入实施CEPA先行先试政策,经济、社会民生领域合作内容日益丰富,重点合作区域及合作项目成效凸显。广深港客运专线广州南至深圳北站段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岭南通”与“八达通”顺利实现联名发卡。深化CEPA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