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珠三角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有力有效,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继续增强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267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保持在平稳较快的预期区间。四个季度GDP增幅波动在0.5个百分点之内,为2005年以来最平稳一年。
1.三次产业平稳增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1.3%和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为5∶49.8∶45.2。
2.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13.7亿元,增长22.1%;其中税收收入4547.53亿元,增长19.6%。
3.金融运行平稳。12月末,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1589.51亿元,增长11.8%;贷款余额58611.22亿元,增长13.4%。
4.民营企业活力增强。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民间投资、私营企业进出口分别增长22.8%、37%和28.4%,民营经济占工业、投资、进出口的比重分别提高0.7、5.9和2.2个百分点。
二、稳定物价措施取得成效,物价涨势由快趋缓
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势头趋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涨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2.农副产品价格趋稳回落。全年粮食产量1360.95万吨,增长3.4%,粮食价格总体稳定。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作用,大力扶持蔬菜大棚、冷藏设施和平价商店“三项建设”。截至12月底,全省扶持在建蔬菜大棚5万多亩、农副产品冷库113个,设立平价商店1916家。猪肉价格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
3.工业品价格指数涨幅趋缓。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7.3%和?3.7%,涨幅比前三季度分别回落0.6和0.3个百分点。
4.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效果初现。全省商品住房均价7612元/平方米,同比上涨8.65%,涨幅比去年同期收窄2个百分点。
三、内需持续稳定增长,内生增长动力增强
1.市场消费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46.72亿元,增长16.3%。内销成为工业生产的主动力,全年工业品内销68891.55亿元,增长25.2%,内销占比达70.2%,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2.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33.11亿元,增长17.6%。制造业投资扭转长期低迷趋势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制造业完成投资4537.26亿元,增长34%,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24.7%和38%。
3.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增强。全年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49亿元。揭阳潮汕机场、深圳岭澳核电二期等21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高速公路187公里、轨道里程219公里,建成电源装机容量1100万千瓦;梅大高速公路东延线等43个项目新开工建设;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等24个项目获国家批准建设,总投资约2422亿元。截至12月底,陆丰核电一期等27个项目获国家批准开展前期工作,总投资约2022亿元。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取得新突破
1.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组织认定第一批23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约1.3万亿元,增长18%。深圳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年液晶显示器产量增长17.4%。全年LED产业产值翻番,规模约占全国的一半。新能源汽车改装量比上年翻两番,14款电动汽车进入国家示范推广车型目录。2.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顺利推进。截至年底,现代产业500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2900亿元。全年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7.8%和21.5%。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一汽大众南海轿车项目开工建设,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全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6.3%,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3.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生产总值比例达1.85%,首次超过全国平均值。全省专利申请受理量突破10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第一,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受理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5家、省级工程中心57家,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增加至1500多个。
五、“双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发展协调性继续增强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