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2)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 第三章 地税

信息来源: 时间:2012-12-12 17:04: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1年地方税费收入工作情况

(一)2011年税费收入基本情况及特点

1.全年税费收入概况基本情况。

2011年,全省地税系统累计完成各项税费收入6092.29亿元,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同比增收1421.63亿元,增长30.4%。其中:

——累计组织税收收入(含契税、耕地占用税)4248.35亿元,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增收932.39亿元,增长28.1%;累计组织税收收入(不含契税、耕地占用税)3987.64亿元,增收731.47亿元,增长22.5%;剔除深圳,全省税收收入2725.68亿元,增长22.7%

——累计组织社保费收入1477.58亿元,增收304.90亿元,增长26.0%

——累计组织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及其他收入627.07亿元,增收385.26亿元,增长159.3%,其中契税和耕地占用税收入260.71亿元。

2.全年税费收入特点。

受经济增长趋缓及政策效应转向等因素影响,2011年全省税收增速呈高位回稳走势,5月份增长37.2%创年内新高后,从6月份起,连续5个月的月度税收增幅逐月回落,其中11月份首次现增长-0.9%12月份,受年底金融保险及建安工程集中清算、土地增值税大额清算等因素带动,全省地方税收增长10.6%,增速回稳。全年14季度税收增速分别为29.4%29.7%25.1%6.3%。具体主要表现为:

一是房地产及建筑安装营业税增长乏力,拉低营业税增速。2011年,受国家、地方多重调控措施影响,房地产营业税增速持续回落,全年增长9.7%,为近3年最低增速,其中1012月连续3个月同比减收。二是企业利润增长持续走低,企业所得税增速高位回落。2011年,受上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形势良好带动,上半年企业所得税实现快速增长。但随着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加上人民币升值以及贷款融资难等因素综合作用,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利润空间不断收窄,全省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持续低位运行。三是受政策调整影响,个人所得税第四季度连续减收。2011年,自91日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后,政策减收效应显著,1012月个人所得税月度收入均同比下降。四是地方小税种快速增长贡献突出。2011年,地方小税种(不含契税、耕地占用税)收入965.47亿元,增收31.64亿元,增长48.7%,对税收增长贡献率为43.3%。其中,在外资企业开征城建税的政策性增收带动下,城建税高速增长107.9%;土地增值税受预缴率提高及大额清算入库拉动,快速增长55.5%;剔除以上两税种,其他地方小税种合计增长16.2%。五是各经济区域税收(不含契税、耕地占用税)增速均衡。2011年,珠三角9市税收收入3512.74亿元,增长22.2%,税收占全省比重88.1%;其中中心城市增长21.4%,珠三角7市增长23.8%。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税收收入474.90亿元,增长24.2%,税收占全省比重11.9%,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其中东西两翼增长25.9%、粤北增长22.1%。欠发达地区税收增速较快、比重提升,体现全省分区域税收结构进一步优化。

3.广东全年地税税收与部分发达省市比较。

——2011年广东地税税收(不含契税、耕地占用税)累计增速(22.5%)比全国(28.5%)低6.0个百分点。6个发达省市累计税收增速排名依次为:江苏(30.5%)、北京(27.7%)、山东(24.9%)、广东(22.5%)、浙江(22.2%)和上海(19.6%)。

——2011年广东地税税收(含契税、耕地占用税)累计增速(28.1%)高于江苏(27.3%)、北京(25.9%)等省市。其中与江苏相比,2011年我省地税税收规模比江苏多678亿元,比上年差额(512亿元)增加了166亿元。

——2011年广东国地税累计组织税收收入(不含契税、耕地占用税)11768亿元,占同期全国总税收95729亿元的12.3%,同比增长17.1%,低于全国平均增速(23.7%6.6个百分点。其中:广东国税税收收入7780亿元,增长14.5%,低于全国国税平均增速(21.3%6.8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中位居30;广东地税税收收入3988亿元,增长22.5%,低于全国地税平均增速(28.5%6.0个百分点,在全国30个省市中位居28

(二)2011年度组织税费收入工作的主要措施

2011年税收收入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服务大局实现新作为。一是狠抓组织收入第一要务,税收收入圆满实现既定目标;二是规范各项费金征管,服务好社会民生大计;三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税收调控调节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2.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一是税收征管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信息管税能力不断增强;三是纳税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3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