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2)

第六部分 地区发展 第三章 珠海

信息来源: 时间:2012-12-12 16:53: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

2011年,珠海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3.24亿元,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6.1亿元,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额638.37亿元,增长2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7.86亿元,增长18.1%。外贸进出口总额516.39亿美元,增长18.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38亿美元,增长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41亿元,增长22.6%。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三次产业全面发展,转型升级取得成效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7.7亿元,增长3.2%。斗门生态农业园区成为国家第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全国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签订了农业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年共推广超级稻2.2万亩。工业增长势头较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46.1亿元,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5.5亿元,增长6%。服务业发展较为平稳。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579.11亿元,增长7.9%。现代产业发展取得实效。丽珠医药入选首批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健帆生物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三灶科技工业园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十字门中央商务区、保税区现代物流园获批首批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加强。连续六次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顺利通过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验收。新增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中心。节能减排深入推进。新增350LNG公交车、12台纯电动公交车上路运营。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38.37亿元,同比增长28.4%。项目建设计划完成良好。十大重点建设工程全年累计完成投资额247.5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9.5%。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陆域形成工程即将完成。广珠城轨珠海北站至珠海站段已基本完成线路主体工程及沿线站场市政配套建设。广珠铁路珠海段、高栏港高速、机场高速继续推进。珠海大道主线改造工程完工。城乡减灾防灾工程白蕉联围、中珠联围海堤加固达标工程竣工。珠海LNG项目、华润聚酯、联邦制药基因工程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南方影视文化产业项目等进展顺利。珠江钢管、三一重工、南海天然气陆上终端等动工建设。玉柴低速机装试车间、银通新能源总装基地建成投产,高栏港15万吨级干散货码头1号泊位试运行。

(三)消费市场较为活跃,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7.86亿元,增长18.1%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持续推进,共销售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产品20.2万台,销售总额达6.9亿元,增长59.7%。继续扩大内需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国内24场重要经贸活动,共签订销售合同(含意向)307.5亿元。旅游市场表现良好,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535.68万人次,增长11.2%。居民价格消费总指数预计累计上涨5%,比年中有所回落。大力推进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建设,全市已建成61家平价商店。启动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向全市1.52万低收入群众发放了临时价格补贴。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全市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降低药品价格,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四)东西互动势头良好,区域合作深入拓展

一是横琴新区开发加速。国务院正式批复横琴新区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条例》正式出台。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华南珍稀动物物种保护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横琴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开工。多联供燃气能源站项目获批复。二是珠中江合作深入推进。召开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第四次联席会议,三市合作协议达到44项。横跨珠海、中山两市的西沥大桥改建工程正式动工。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继续完善。三是珠港澳合作稳步发展。珠海供港澳水产品、水果及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先后启运。拱北口岸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口岸通关合作进一步加强。出台珠海市贯彻落实《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意见。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动工,竹银水源工程顺利竣工。

(五)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开放水平继续提升

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制定了《珠海市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时限调整目录》,审批时限平均减少31.6%。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企业上市融资,上市公司达到30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组织已有序承接了88项政府职能的转移,全市每万人拥有7.78个社会组织。金湾区三灶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市已有9家社工机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284人。珠海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工作获省委省政府重点创新工作单项奖。继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在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中取得新成果。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16.39亿美元,增长18.8%;其中,出口239.87亿美元,增长15%,进口276.52亿美元,增长22.3%。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38亿美元,增长9.3%。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东盟超过日本成为珠海市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实施走出去战略,新核准境外投资意向27个,总投资额3亿美元。

(六)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保障得到加强

实施珠海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市普通高考上线率达88.96%,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推进顺利,高等教育稳步推进。出台实施《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凭积分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暂行办法》,入学3353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一卡通项目招标工作已经完成。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六项民生方面的支出合计达到67.5亿元,增长17.7%,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38.8%。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4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0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24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5%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