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2)

第六部分 地区发展 第五章 韶关

信息来源: 时间:2012-12-12 16:52: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1年,韶关市实现生产总值814亿元,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28659元,增长12.1%,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9亿元,增长18.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2.2亿元,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96元,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461元,增长18.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2。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特点是:

(一)经济发展质量增强,三次产业更趋协调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04.4亿元,增长1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3亿元,增长15.5%。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制造3大产业入选省优势传统产业双提升产业,?9家企业入选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现代服务业稳步推进。全市接待旅游者人数184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9.9亿元,分别增长16.4%21.6%。成功举办2011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现代农业有效推进。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4家。全年粮食产量89万吨,肉类总产量16万吨,水产品产量7万吨,分别增长3.5%8.2%4.2%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2.2亿元,增长16.3%。重点项目完成242.4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1.5%。乐昌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成,韶赣铁路、广乐高速、韶关电厂上大压小、产业转移园区、广东汉鸿木业等续建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26个列入省现代产业体系500强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147亿元。列入省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的21个项目完成182.2亿元,超额完成省下达计划。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获国家转移支付资金3.15亿元。

(三)消费市场持续活跃,物价上涨得到有效控制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亿元,增长16.9%。商品房价格增幅放缓,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34万平方米,同上年持平,销售额83亿元,增长10%。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5%,高于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

(四)对外经济贸易有新进展,双转移工作再上台阶

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增长,首次进入中国外贸100强城市行列。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增长12%,成功引进了广东六方旅游公司、汉嘉化工等一批超2000万美元的大项目。外贸进出口止跌回升,进出口总额17.8亿美元,增长13.2%,其中出口总额7.2亿美元,增长9.5%双转移工作成效明显,全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47个,园区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8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7亿元,增长54.3%;农村劳动力培训3.2万人,转移就业7.5万人。韶关被省列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域,莞韶产业园被省列为重点扶持园区。

(五)节能减排扎实有效,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组建市节能监察中心,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节能考核。韶关火车站新能源公交车充电站建成投入使用,更新投放了75辆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和5辆电动公交车。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减排工作稳步推进。县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7.6%,二氧化硫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南岭生态建设试点县始兴、乳源共有9个项目列入南岭生态区示范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3222.7万元。

(六)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县域生产总值402亿元,增长12.9%,高于市区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有5个县(市)固定资产投资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4%,高于市区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有5个县(市)工业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有6个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七)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体制机制保障提升

抓好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基本完成基层综合改革目标。建立和完善了市级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工作。调整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和非税收入征管;实施了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制定了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基本实现明晰产权主体改革任务。

(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继续得到改善

全市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89.5%,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70%,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6%。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社会保障明显加强,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9%,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53.4万人、83.6万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曲仁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天子岭二期廉租房竣工交付使用。扶贫双到工作扎实有效。目前全市355个贫困村新增帮扶项目<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