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2)

第六部分 地区发展 第九章 汕尾

信息来源: 时间:2012-12-12 16:51: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2011年汕尾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0亿元,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5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58.01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201.65亿元,增长9.5%。人均GDP18600元,增长14.1%。三大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74637调整为2011年的1647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71亿元,增长30.2%

(二)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实现农业总产值149.57亿元,增长6.5%;粮食总产量46.84万吨,增长4.9%;水产品总产量57.38万吨,增长2.0%;肉类总产量11.08万吨,增长9.4%11个农产品获省名牌(农业类),首次评选出全市10大金牌农产品和20大名优农产品。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75.2亿元,增长39.8%;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7.04亿元,增长30.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0%;电源装机容量达到276万千瓦;电子信息产业产值124.2亿元,增长42.7%。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日益兴旺,实现旅游总收入57.95亿元,增长36.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持续快速发展,货运量1596万吨,增长29.5%;货物周转量175580万吨公里,增长30.6%;港口货物吞吐量563.87万吨,增长15.2%;金融存贷业务继续放大,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68.35亿元,增长12.7%;人民币贷款余额156.38亿元,增长20.1%

(三)三大需求持续旺盛

投资拉动成效明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8.81亿元,增长28.2%。列入省的1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33个市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63.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5.8%。市场消费势头强劲,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4.59亿元,增长18.0%。外经贸稳定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25.1亿美元,增长22.1%,其中出口12.8亿美元,增长14.9%;实际利用外资3.05亿美元,增长20.6%

(四)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深汕特别合作区列入省十二五规划,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腾讯、恒兴水产、艾特航模、芯灵电子等21家企业落户合作区。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工业增加值44.83亿元,增长36.6%双转移加快推进,成功举办第四届广东省粤东侨博会暨深汕特别合作区招商会,签约55个项目,总投资603亿元;开工(奠基)53个项目,总投资1003.2亿元;竣工(剪彩)项目31个,总投资118.9亿元。

(五)宜居建设加快推进

城乡规划科学有序,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四规合一2011年上榜中国最具魅力城市?修堤、减排、治污、绿化、改水等生态安全五大工程深入实施,森林覆盖率达到49.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1平方米,完成79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88公里百里海堤爱海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厂、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淘汰落后造纸产能0.7万吨。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3.7%。化学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排放量均顺利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六)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快,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了富县强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工作。市场主体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保留项目327项,减少了172项。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改革全面推开。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

(七)民生事业全面进步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51元,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05元,增长15.6%。就业和社会保障成效明显,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增长5.5%。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7万人,增长6.52%。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5.86万人,增长15.5%。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7.7万人,增长10.3%。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46万人,增长408.3%。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目标。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规划建设市直、海丰、陆丰、陆河4个教育园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提升到96.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5.8%2011年本科入围人数首次突破5000人大关。文化体育事业扎实推进,建成县级三馆3个,乡镇(街道)文化站7个,村(社区)文化室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