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行情况
2011年,云浮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2.09亿元,增长14.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8%、26.1%和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万元,增长13.9%。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90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7553元,增长12%。
(一)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0.35亿元,增长37.2%。全市吸纳产业转移项目55项,计划总投资103亿元。广东广云铝板带箔有限公司项目、云浮市石材博览中心项目、惠沄公司年产25万吨硫黄制酸项目、中国·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城项目、丰达电机(云浮)有限公司项目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完成农业总产值196.78亿元,增长5.76%;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5万亩以上、产量65万吨;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到417个,全年销售收入367亿元,带动合作农户户均增收8300元,温氏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10亿元;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52个。在全省推广云安县农村综合改革、郁南县农村金融改革的经验。
(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58亿元,增长17.8%。旅游业接待海内外游客8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7亿元,分别增长32.38%和78.64%。云浮新港物流园区、中国·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城、禅文化创意产业园、石艺创意产业园等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温氏集团成功发行企业债券,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四)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3.4亿元,增长26.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8.96亿元,增长46.7%。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46.04亿元。
(五)外贸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3.9亿美元,增长3.1%,其中出口总额8.8亿美元,增长8.7%,实际利用外资0.92亿美元,增长15.5%,合同利用外资2.07亿美元,增长49.9%。
(六)财政金融稳健运行
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8亿元,增长32.7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581.66亿元,比年初增长19.5%;贷款余额333.17亿元,比年初增长19.7%。
(七)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全市100项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76.73亿元。云浮市贞英木业有限公司、立伟达化工有限公司、中材亨达年产400万吨水泥粉磨站、中材(罗定)水泥首期、天露山旅游度假区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云浮风电(罗定亚婆髻山和新兴天露山风电场)、阳罗高速等项目加快建设;华润西江发电厂、华润(罗定)水泥、中材(罗定)水泥二期、亨达利水泥迁建、青州水泥二期以及江罗高速、汕湛高速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八)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城镇新增就业347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2618人。在建名镇7个、名村27条、示范村47条,累计投入资金4.04亿元。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九)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100%的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一体化;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已动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556套,竣工1453套。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0项,已获批立项58项,获得国家科技奖二等奖2项,申请专利312件,云浮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以上,市教育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市中专学校新校区首期工程;广东华立城市学院已奠基建设。加快“广东禅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广东石艺创意产业园”建设。建设完善了城市规划演示馆、市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展馆。建立健全各项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十)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全面推进农村“六项改革”(建立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广覆盖的涉农保障体系、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建立关爱农村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农村发展“十大工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现代畜牧业发展工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工程、农民创业就业工程、农村经济集聚发展工程、村镇统筹规划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农村福利工程、农村民主自治工程),全力打造国家级畜牧业产业化示范中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市5个县(市、区)合计下放或委托镇级政府行使行政职权达到329项。组建了项目代建服务中心,大力推行项目代建制。
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