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1年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情况
截至2011年年底,广东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110.8万户和348.5万户,分列全国第二、第一位。2011年,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3336.44亿元,增长11.9%。规模以上中型、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为8371亿元和7941亿元,分别增长8.8%和17.7%。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812亿元,增长22.8%。私营企业进出口2168.2亿美元,其中出口1321.7亿美元,增长31.9%。民间投资完成10053亿元,增长37%。
(一)抓政策引导,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
一是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工作分工方案》,明确优化投资环境、缓解融资难等9个方面52项工作任务,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针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问题,由分管副省长亲自带队赴省内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及时对媒体关于“中小企业大量倒闭”的报道进行调查核实,形成多份调研报告报国家和省决策参考。三是对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进行2010年度民营经济工作考核,并设立“扶持民营经济首创政策奖”,鼓励各地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和工作方式方法。
(二)抓结构优化,推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
一是坚持招商引资与转型升级同步谋划,联合全国工商联开展了面向全国知名民营企业的大型招商活动,共达成协议签约项目809个,投资总额11975.56亿元,平均投资额高达14.8亿元,签约项目70%以上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二是坚持就地转型和异地转移相结合,以各类工业园区为载体,组织实施一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扶持一批高成长性民营企业。三是加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资金支持力度。国家对广东中小企业的帮扶资金达2.14亿元,比上年增加3330万元。安排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697亿元。
(三)抓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在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基地、专业镇、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建立省市共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基地。二是出台《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暂行管理办法》,认定20个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三是出台《广东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暂行管理办法》,认定46个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培育了一批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创新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目前已认定和扶持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及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近150个。
(四)抓共性问题,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一是着力缓解融资难问题。出台《关于做好2011年全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省内25家信用担保公司省报国家担保(再担保)业务补助项目,落实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担保补助6590万元。认定24家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示范机构,举办投融资与高成长性民营企业发展论坛,组织创投、基金、证券、担保、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机构与高成长性民营企业开展交流对接活动。二是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研究制定民营骨干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轮训规划,共组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5000多人次参与培训。三是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泰中小企业博览会,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0家中小企业参展,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使用展位数5073个,有超过23万人次进场参观、洽谈和采购;举办了39场丰富多彩的论坛及培训、推介及对接等活动,共邀请到156人次中外高层官员、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前来演讲、交流。
(五)抓服务体系,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认定17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先后与汕头金平、广州花都、佛山南海签订省地共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合作框架协议。组织申报“1+10”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和4个中小企业服务业务项目。二是创新中小企业服务内容和模式。以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信息化、融资服务为主题,省市联动开展了10场服务日推广活动。建立“广东民企之窗”,打造服务中小民营企业门户网站。推动成立广东省南方民营企业发展研究院、省民营企业合作交流协会、省荔枝产业协会,不断壮大服务队伍。三是开展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并认定第二批共17家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引导各地在产业转移园区尤其是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建立小企业创业基地。全省已形成覆盖率超88%的省、市、县(区)的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网络体系。
二、2012年工作思路
(一)以建设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体系为重点,提升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
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研究出台省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制定落实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公共服务为引导、公益性服务为基础、商业性服务为支撑,省、市、县三级贯通的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体系。一是优化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构建“展览+交流+推介+培训”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对接平台,整合各类优质社会服务资源,进一步完善对科技型、创业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服务。二是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按照“政府扶持中介(平台、下同)、中介服务企业”的理念和方式,大力培育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为广大小微型企业提供普遍性和个性化服务。继续推进省地共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综合服务机构。支持各类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大力引进、培养人才,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较高、服务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三是强化服务手段建设。加快基础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民企之窗的建设与推广。四是提升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开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单位、平台认定,通过发挥先进单位的带动作用,引领各类服务机构不断提升水平,在整合和规范社会服务资源的同时,不断充实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内涵。五是继续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推动创业辅导队伍和创业辅导中心建设。六是办好第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二)以加大民企招商项目跟踪落实为重点,改善中小企业投资环境
不断加大民企招商用地、财政、金融服务、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努力探索建立招商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