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1)

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 第一章 财 政

信息来源: 时间:2012-12-13 09:14: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0年全省财政工作情况

  2010年,广东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财理念,狠抓增收节支和结构优化。主要做法是坚持以下“六个注重”:

  (一)注重保重点,认真抓好增收节支工作

  一是财政收入规模创新高。2010年,广东财政收入完成118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16亿元,增长23.8%,总量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省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63亿元,增长18.8%。二是财政收入增长更加全面协调。省、市、县各级财政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8.8%26.6%22.1%;粤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分别比珠三角地区高35.3个百分点。三是财政收入结构优、质量高。保持了以税收收入为主体,非税收入为辅的多元化财政收入结构。2010年,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4.2%。四是财政支出结构优化。2010年全省民生支出达到3099亿元,占全省一般预算支出的57.2%。省级预算用于维持政权运转的经费支出比重从2006年的25%下降到20109.1%,转移财力占省级财力比重已超七成。五是压缩一般性支出取得明显效果。继续开展省直单位行政经费节约考核,并建立“三公”费用在线监督制度,全省和省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均为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二)注重调结构,集中财力投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领域

  2010年省财政用于促转变和调结构的支出达156.2亿元。一是突出支持扩内需保增长。截至2010年年底,累计拨付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资金29.32亿元,拉动城乡消费313.07亿元。积极落实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政策。二是突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省财政以竞争择优配置的形式预拨2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抓紧研究制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综合性政策措施。三是突出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省财政安排25亿元资金,从促进产业集聚、鼓励产业转移、行政鼓励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支持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四是突出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省财政投入近20亿元推进产学研省部合作、支持产业技术研发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等;新增设专项资金实施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和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五是突出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省财政全年投入2.83亿元支持淘汰落后炼钢、炼铁和水泥产能;安排节能减排及可再生能源等支出2.21亿元,加快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调整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生态发展区域实施以生态发展为基本导向的激励型财政机制。

  (三)注重惠民生,认真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

  认真贯彻实施《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2010年省财政预算安排民生投入达448亿元,占省级一般预算支出的60.8%。加上省对市县转移支付后,省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改善民生和均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的支出达1.202亿元,占省级财政总支出的76.87%。在公共教育方面,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标准;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舍维修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公共卫生方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级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15元;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行政村驻村医务人员进行补贴,对乡镇卫生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给予转移支付补助。在公共文化体育方面,研究出台财政支持文化强省建设的政策体系,全省财政五年计划投入250亿元;省财政安排6.75亿元支持亚运会省级体育场馆建设和维修,落实大型运动会补助经费。在公共交通方面,落实省级客运站场建设专项资金,大力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工作。生活保障方面,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36个县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覆盖全省1283万农民;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补助标准,对全省224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在就业保障方面,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对70.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行职业培训;省财政投入9.6亿元完善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在医疗保障方面,进一步提高各级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20元,参保人数达5844万人。在住房保障方面,省财政投入2亿元支持东西两翼和山区建设廉租住房,使8746户城镇困难家庭受益;省财政五年投入54.15亿元全部解决农村贫困户泥砖房和茅草房改造问题。同时,围绕加大强农惠农和财政扶贫力度,我省出台实施了多项重大民生政策和支农措施,省财政三年投入7亿元,采取以奖代补、分类帮扶的方式,支持14个欠发达地市“规划到户、责任到人”自身对口帮扶工作;统筹农口资金支持高寒山区居民移居安居试点工作;一次性安排救灾复产重建资金14.9亿元支持粤西救灾复产重建工作。

  (四)注重促协调,探索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

  一是调整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将省级与市县“四税”分享比例由“四六”调整为“五五”。二是建立县以下政权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三是建立生态激励型财政机制。建立一套由17项指标组成的生态环境衡量指标体系,建立激励与保障相结合的转移支付机制。四是稳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201071日起对顺德区实行省直管财政体制;101日起在南雄市、紫金县、兴宁市和封开县开展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五是探索建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

  (五)注重推改革,积极推动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坚持公共财政改革方向,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在部门预算方面,进一步完善省级部门预算项目编制体系,做好省级预算公开工作。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面,将省级所有财政支出、预拨资金、部分省对下级专项补助资金纳入集中支付范围,推进省级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改革,省一级预算单位100%纳入改革范围。在政府采购方面,从201031日起实施《广东省实施〈政府采购法〉办法》,抓好我省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落实。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推进非税收入征管电子信息化建设。在绩效评价改革方面,起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绩效考评办法,完善部门预算专项支出目标审核工作机制。在资产管理方面,加大资产收益监管力度,规范各单位资产配置行为。在财政监督方面,强化省级财政资金垂直监督,拓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范围和内容,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编制工作,不断提高预算编制完整性和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竞争性财政分配机制,以竞争性方式分配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4项,分配的资金量超过100亿元。更加重视财政“两基”建设工作。

  二、2011年全省财政工作思路

  2011年,全省将以建设“法治财政、民生财政、绿色财政、绩效财政、阳光财政”为目标,突出“促进转型、改善民生、深化改革”三大任务,重点落实“六个着力”:

  (一)着力抓好财政收支管理,确保完成全年收支任务

  及早抓好收入工作,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加强非税管理。把好预算编制关,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确保2011年公务接待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