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1)

第三部分 产业经济 第一章 农 业

信息来源: 时间:2012-12-13 14:01: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0年,我省经受住了干旱、台风、暴雨洪涝、低温冻害等严重自然灾害的侵袭,经受住了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巨大冲击,经受住了举办亚运会对农业质量安全和卫生保障工作的严峻挑战,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三农”决策部署,科学应对各种不利因素,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绩。

  (一)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民增收速度加快

  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56亿元,农业增加值22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4.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90元,增长14.2%。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共落实中央和省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资金24.85亿元。

  (二)粮食和“菜篮子”生产稳定,市场供应有保障

  全面落实粮食考评责任制,将生产任务分解到各市。加强产粮大县、重点生猪养殖场建设,开展粮油糖高产创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实施规模养殖场改扩建,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冬种生产和规模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重点生猪养殖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冷库等设施建设,增强了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增产2万吨,总产1317万吨,是去年华南地区唯一的粮食增产省份。主要“菜篮子”产品全面增产,蔬菜、糖蔗、油料、水果、肉类产量分别增长6%2.6%4.3%9.8%2.8%,有力地保障了市场供给。

  (三)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明显加强,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升

  推进水稻、生猪、岭南水果、花卉和特色蔬菜5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建设20个超级杂交稻高产示范点,建立16个省级良种示范区;22个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暨省农业科技示范县建设成效显著;遴选了67个农业主导品种和28项主推技术,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20多个;培训农技员、农村劳动力13万多人。全省新增13个部、省级水稻机插秧示范县和20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增农机动力155万千瓦,农机总动力达2345万千瓦。

  (四)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创建江门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新建粤西、粤北农业现代化示范区8个,全省新增现代农业园区39个。建设现代农业100强,目前73%的项目已开工,完成投资40亿元。加快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完成125万亩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实施面积达4501万亩,建设了省、部共建“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区。耕地产出效益显著提高,我省以占全国1.5%的耕地产出占全国6%以上的农业增加值,是全国农业效益最高的省份之一。加快发展农村沼气,建成360多宗100立方米以上的畜禽场沼气工程,发电装机容量达1300千瓦。

  (五)农产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名牌带动战略,全省新评省农业名牌产品215个,累计达499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62个,产品102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562个,有机农产品498个。全面落实重大动植物疫病各项防控措施,亚运期间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实现了“零事故、零投诉、零断供”,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建成亚洲首个国际认可的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结束了大陆马匹不能出口欧盟的历史。

  (六)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

  推进农业产业化“132强龙工程”,新增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61家。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省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608个。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新增97家合作社与超市对接,直供农产品金额4.6亿元,全省累计251家合作社直供超市农产品总额超过8亿元;有10家合作社与高校食堂对接,直供农产品金额3025万元。

  (七)农业交流合作更加紧密,农业对外开放日益深化

  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和2010广东种业博览会。组织参加了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香港美食博览会、泛珠洽谈会等多项经贸活动,合作项目资金达200多亿元。加快推进粤台农业合作,新增了梅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和广东省(江门)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成立广东省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组织参加“台湾·广东周”活动,签订了粤台农业合作框架协议,举办了台湾农产品现场采购会。农产品对外贸易连年强劲增长,出口额达56.7亿美元,增长16.8%,连续11年居全国第二。

  (八)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出台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珠三角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指导意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全省4家农信联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全省承保能繁母猪118.9万头,保额达11.9亿元,开展了10个水稻政策性保险试点。在3个县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制度。加快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改革,新增20个县实行农业综合执法,累计达49个,4个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综合执法示范县。

  (九)农业防灾减灾有力有效,大灾之年增产增效

  积极应对干旱、台风和暴雨洪涝等严重自然灾害,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应急值守,深入基层指导服务,迅速组织抢修设施、改种补种和灾后管理,落实农业救灾资金4900万元,有效降低了灾害损失。

  (十)扶贫开发“双到”全面开展,贫困地区脱贫步伐加快

  举全省之力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全面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严格落实考评问责。完成了3409条贫困村、70多万贫困户、300多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落实到贫困村的帮扶资金达37亿多元。开展了首个“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筹集善款30亿元。

  二、2011年农业农村经济展望

  2011年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将以建设现代农业强省为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紧紧围绕“强基础、保供给、保安全、促增收、促转型、促协调”的总体思路,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强基础

  加快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田整治和综合开发,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完善补贴政策,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和园艺产业机械化、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扶持建设30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和50家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重点健全农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服务体系。

  (二)保供给

  重点抓好40个产粮大县、300家省重点生猪养殖场和81个全国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等农业重点产区和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菜篮子”工程建设,强化粮食工作考评责任制,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广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冬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