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粮食工作情况
2010年,面对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国内外市场粮油价格持续上涨的复杂形势,我省一手抓粮食市场稳定,一手抓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全省粮油市场保供稳价目标顺利实现,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粮油供应得到保障,地方粮油储备明显增加,粮食工作一体化和争当全国军粮供应管理排头兵工作有序推进,粮食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督检查工作不断加强,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一)保供稳价
在多项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下,粮油市场保供稳价目标得到实现。一是成立工作小组并落实措施。省成立了以分管省领导为组长的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领导小组,各地相应成立了工作小组并落实工作措施。二是认真做好监测分析工作。全省认真开展了社会粮食、食用油以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坚持实行粮油市场形势每日监测和每旬一报制度。三是切实稳定市场供应。各地粮食部门认真抓好夏粮和秋粮收购工作,开展粮食经营者最低最高库存量标准核查,防止粮食经营者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与吉林省签订粮食产销合作协议,涉及粮食数量216万吨、金额43亿元。组织全省企业采购东北玉米135.6万吨、东北粳稻(米)47.5万吨。四是提升粮食流通监管水平。全省共出动1万多人次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有效维护了粮食流通秩序。五是保障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粮油供应。省粮食局制定了专项保障预案,检查了广州市粮油供应保障情况。广州以及相关赛区粮食部门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应急准备工作,为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顺利举行提供可靠的粮油保障。2010年,全省粮食流通顺畅、供需平衡、价格稳定,2700多万吨的产需缺口得到有效解决;粮食价格指数上涨7.5%,比全国低4.3个百分点。
(二)优化机制
继续发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先行地的作用,着力完善粮食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一是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届满前考核工作有序开展。考核检查覆盖了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二是《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和各市举行了《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宣传月活动。三是粮食工作一体化有序推进。省粮食局制定了关于推进全省粮食工作一体化的意见,各地也积极推进区域粮食工作一体化。四是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广东省粮食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广东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广东省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规划(2010—2015年)》以及各地粮食行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完成。
(三)夯实基础
切实加强粮油储备应急体系以及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夯实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一是地方粮油储备明显增加。年末与年初相比,全省地方储备粮库存增加15%,储备油库存增加约3倍。二是粮油储备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广东省省级储备食用植物油管理实施细则》、《省直属储备粮库仓储管理考评办法》出台实施。省级储备粮包干轮换和质量检测费用标准调整,延期轮换制度建立。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已有13个地级以上市开展了粮食应急演练。三是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仓储管理工作。全省启动了一批粮油仓储设施和物流项目建设。省油脂储备配送中心项目一期1万吨储油罐工程已竣工。省粮食应急加工动员基地湛江加工厂已投产,东莞加工厂已奠基。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粮食仓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军粮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部署争当全国军粮供应管理工作排头兵,并出台年度考评办法。
二、2011年粮食工作展望
全省粮食系统将进一步落实粮食工作各级政府负责制,“应挑战、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努力应对各种影响粮食市场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强粮食市场调控能力,发展壮大粮食流通产业,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和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全力实现粮油市场保供稳价目标,保障粮食安全。
(一)确保一个“稳”字,全力保持粮油市场稳定
完善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制度,促进各级政府落实好保障辖区粮食安全的责任。着力推进粮油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提高粮油市场形势分析和预警能力。指导各地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促进粮食收购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争取出台加强粮食产销合作的意见,巩固和发展与粮食产区的产销合作。扶持粮食应急网点发展,提高跨地区、跨部门处理粮食市场突发事件的能力。按照每届政府任期内至少举行一次粮食应急演练的要求,推动未开展演练的地区抓紧举行粮食应急演练。修订《广东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进一步规范粮食统计工作。开展全省粮食、食用油以及油料供需平衡年度调查,为粮食市场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二)坚持一个“实”字,切实做好粮油储备管理工作
推进落实地方储备粮规模。抓好新收储省级储备食用植物油管理和省级储备粮延期轮换管理工作,规范承储管理。推进省级储备粮代储库点数据库建设,进一步促进省级储备粮代储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动态化。督促加快落实食用植物油储备,全面完成全省食用油储备任务。制定落实成品粮油储备规模指导意见,推进各地落实好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制定储备粮油动态轮换指导意见,推进省级储备粮油动态轮换试点,提高储备运作效率和效益。争取调增省和各市粮食风险基金规模,适应增加储备粮油规模后的实际需要。
(三)突出一个“强”字,增强粮食产业发展能力和军粮供应保障能力
加大对全省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研究培育粮食产业园区、产业带和物流节点,扶持粮食仓储、加工、物流、销售一体化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具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国有和民营大型油脂加工经营企业发展。发挥好国有粮食企业联系点制度的作用,增强国有粮食企业市场竞争力。推进争当全国军粮供应管理工作的排头兵,组织做好第一年的考评工作,不断提高军粮供应保障能力。
(四)围绕一个“优”字,不断优化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和粮油仓储管理工作
推进实施全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分期分批落实建设项目。加强部门协调沟通,着力推进省储备粮直属东莞库码头工程和库区扩建工程以及汕头库建设,不断优化“珠江粮食走廊”功能。强化对各地粮油库建设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各地粮油库建设和管理水平。继续开展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评价活动,争创更多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优秀企业。推广绿色低碳和节能环保技术,推进科学储粮、绿色储粮。按计划完成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任务。
(五)确保一个“好”字,着力保障粮食流通秩序
做好政策性食用植物油库存专项检查和春秋两季粮食库存检查,确保在库粮油真实可靠、储存安全。继续做好对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的监督检查,确保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加强联合执法,强化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重点对粮食经营者最低和最高库存量制度落实情况、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社会粮油质量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加大涉粮案件查处力度,规范案件查办程序,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推动基层粮食监督检查机构建设,完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体系。组织开展执法培训,进一步提高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水平。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