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水利工作情况
2010年,台风暴雨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全省水利建设和管理任务十分繁重。水利系统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防汛工作为重点,突出抓了以下几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突出做好台风洪涝灾害防御和灾后水利设施修复工作
入汛以来,广东天气异常,接连遭遇了十几场强降雨过程,全省因台风、洪涝灾害造成21个市共98个县(市、区)1130个乡镇693万人次受灾,倒塌房屋5.45万间,死亡162人,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155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8.9亿元)。其中强台风“凡亚比”造成了54.3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死亡128人。为加快“9·21”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工作,水利厅成立了水毁水利工程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派出水利水毁核查工作督导组和水利设计专家进驻灾区,对高州马贵河、信宜钱排河、双合河和阳春潭水河等受灾严重的中小河流修复及除险加固工程进行勘测、设计,并编制修复方案;及时爆破拆除信宜钱丰水电站出险大坝,加强对受灾地区水库、河流水质监测,组织对全省水库、水电站、尾矿坝进行地毯式排查,并组织清除高州水库漂浮物,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同时,积极落实修复资金,组织珠江三角洲五市建立对口帮扶机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突出抓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水利重点项目建设
全省293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项目逾半数完工,在建项目普遍完成了七到八成建设任务,特别是试行BT模式(即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解决地方配套资金问题取得良好效果。列入全省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建设的76宗大中型病险水库全部开工建设,1241宗小型病险水库有1140宗开工建设。湾头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完成,乐昌峡水利枢纽、竹银水源工程、鉴江供水枢纽、雷州青年运河改造工程、江新联围、景丰联围及韩江梅江沿岸重点堤围加固达标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三)突出抓好水资源配置和保护工作
一方面,以总量控制为核心,抓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东江分水方案深入实施,为珠三角以及香港、澳门的用水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实施了亚运会水资源保障方案,确保亚运城市供水、涉水赛事赛场用水和水环境保障要求。颁布实施了鉴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韩江水资源分配方案编制工作抓紧进行。另一方面,以水功能区管理为载体,加强以水库水资源保护为重点的水资源保护工作。组织完成了水资源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工作和21世纪前10年地表水功能区评价工作。建设“广东省水库蓝藻水华防治中心”,推进水库蓝藻水华防治的基础研究与技术推广,加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应急备用水源的规划建设。
(四)突出抓好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水利设施建设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方面,全年解决338.8702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累计解决1040.933万农村居民和18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了“村村通自来水”试点工作,并按期完成了试点建设任务。水库移民工作方面,已改建移民住房12.54万户、55.64万人,有64%的移民完成住房改造,约17.25万户、76.48万人住上新房。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组织移民进行技能培训,移民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普遍有了新的提高。组织开展了中小灌区改造、机电排灌设施更新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内涝整治以及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以解决水利民生问题为重点的水利试点项目建设。
(五)突出抓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完成16项“十二五”水利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和水利发展“十二五”重大工程等。重点推进全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和珠三角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珠江三角洲、粤西、粤东供水规划,启动了全省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三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六)突出抓好依法治水科技兴水工作
大力开展河道及水库水事违法行为专项清查行动、采砂执法专项行动和水土保持执法监督工作。加强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特别是对存在安全隐患的368宗电站,按照“不漏一宗、不留隐患、不留遗憾”的要求进行了整改。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和信息化建设,广东河口水利国家工程实验室申报工作、中山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试点县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2011年水利工作展望
要以中央一号文件为强大动力,以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着力抓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
一是抓好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特别要加快高州、信宜、阳春等重灾区马贵河、双合河、钱排河、潭水河及分界河等工程修复及除险加固建设,确保汛前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任务,保证工程设施安全度汛。二是抓好汛前防汛检查。按照“宗宗有检查、检查有记录、记录有签名、签名有责任”的要求,督促防汛责任的落实,对有问题的工程做到“宗宗有对策”,做好汛前防汛安全大检查,确保防汛安全。三是组织开展“三防能力建设年”活动,尽快出台全省三防能力建设指导意见,加快省防汛物资区域仓库、北江大堤防汛物资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着力抓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收尾工作
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剩余工程量将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的原则,推行BT建设模式,落实贴息奖补政策,切实解决部分地区配套资金不足问题,防止造成“半拉子”工程。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汛前完成76宗大中型和1218宗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
(三)着力加强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
一是加强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河流的综合治理。完成中央下达的26条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试点任务,启动42条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二是加快新增5座中型病险水库和规划内的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完成中央安排资金实施的39宗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启动78宗地方安排资金实施的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三是启动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作。四是完成18个山洪灾害防治县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五是全面实施11宗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建设。
(四)着力加快水利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竹银水源工程、鉴江供水枢纽工程建设,推进雷州青年运河、高州水库灌区、韩江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加快南澳岛供水工程、惠来中东部供水工程等调水工程建设,加快阳江和汕尾海堤建设,确保按计划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五)着力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解决300万农村居民和36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认真总结“村村通自来水”试点工作经验,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建设专项规划。在总结第一批中小型灌区试点的基础上,筛选并启动第二批中小型灌区试点项目建设。同时,开展3宗重点中型灌区和10宗一般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抓好中央财政3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积极开展“五小”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重点县田间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水库移民住房改造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动工建设东源水库移民双转移示范基地,抓好移民村文化信息服务站建设试点。
(六)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继续做好东江、鉴江水资源分配方案实施工作,加快编制北江、韩江等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建成东江水量水质监控系统。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深圳市和东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加强用水定额管理,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推进主要流域和区域纳污总量核定工作,提出限制排污的意见。抓好河涌整治修复,重点开展珠江三角洲河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