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发展情况
(一)着力化解“就业难”和“招工难”,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6.3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4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2%。组织“南粤春暖”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共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10097场,直接帮助102万多名劳动力实现就业。组织实施南粤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6.93%,提高0.65个百分点。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全年共培训农村劳动力84.7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47.1万人,分别增长2.8%和14.5%。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评选表彰20名大学生创业先进个人,全省成功创业10.2万人,带动就业51万人。率先出台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办法,共帮助10.8万名农民工入户城镇。积极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全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5.2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5.9万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5.2%和198.8%。落实“五缓四减三补贴”援企稳岗政策,共为企业减负86.76亿元。
(二)着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出台了我省新农保三年全覆盖方案,全省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达945万人,增长174%。率先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费用列入征地成本单列计提,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并入新农保。巩固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实现市级统筹;有序推进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全面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年度调整工作,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达到1577元,较调整前增长11%。加快推进全民医保,全省医保总体参保率达92%,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突破3000万人,基本解决105.5万名困难企业人员参保问题,19个市实施门诊统筹,13个市实现城乡统筹,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实现市级统筹。全面实现失业保险市级统筹,15个市开展失业保险基金扩大使用范围试点。实施开展工伤预防试点和工伤康复“关爱行动”二期,基本建成国家级工伤康复综合基地一期工程。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各项险种参保总人数和基金结余总量分别占全国的1/8和1/7强,均居全国首位。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达70.1%。
(三)着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开展领军人才评审工作,评选出第一批领军人才15名,基本完成第二批领军人才评审工作。在德国法兰克福和柏林举办高层次人才现场招聘洽谈会。成功举办第二届“百名海外专家南粤行”活动,来自12个国家的103名专家与我省32个单位达成人才科技合作协议49项。新增“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5家,均居全国第二。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368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4.7万人。出台省外来粤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确认政策。率先推行工业设计资格评价试点,考核认定全国首批高级工业设计师31名。建成并启用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省部共建东莞松山湖留学人员创业园。
(四)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全民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
开展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全省630万人次参赛,选拔出广东技术能手2788人;联合省经信委成功举办第五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评出第二批工业设计师技能称号74人。出台加快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全省技工学校共招生28.2万人,比上年增长5.5%;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举办“百校千企”合作活动,近百家优质技校与1205家企业签约项目3223个;新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9家,培养高技能人才29万人;组织各类技能培训620多万人次,完成省政府下达计划的103%;率先开发人力资源职业开发评价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职业技能鉴定业务规程,全省168.1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130.4万人次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均居全国首位。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首期建成开学,首批招生200人。
(五)着力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
积极稳妥处置了富士康、南海本田等突发事件,出台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引等政策文件,组织专项检查,举办加强人文关怀咨询和巡回宣讲活动。及时调整发布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平均提高21.1%。率先出台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意见,完成100家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评比。扎实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试点和标准化建设,全省共检查用人单位27.4万户,涉及劳动者1928.1万人。加强争议调处和信访维稳工作,全省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1.2万宗,累计结案率达92%,受理群众电话咨询999万人次,接待群众信访事项46.28万宗72.93万人次。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农民工合同签订率达97.7%,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为广州亚运会等重要活动营造了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六)着力完善考录、管理与培训机制,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创新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圆满完成全省公务员四级联考,共招录公务员10097名。首次开展从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中公开考录基层公务员、从乡镇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从基层遴选公务员到省直和市直机关等部门工作。积极开展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试点工作。大规模轮训公务员,全年共培训公务员101.5万人次,完成全年任务156%。
(七)着力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激发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完成率、聘用制度实行率和聘用合同签订率均超过80%。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全省共发布招聘岗位3万多个,报名人数超过30万人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14个市出台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办法。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规范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管理和野外界定等职称政策。完成2653名军转干部安置任务。
(八)统筹推进各项业务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编制印发《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才发展规划》,出台实施《规划纲要》“四年大发展”方案和标志性重点工程建设意见。建立“绩效优先”资金分配制度,全年下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专项资金、社保调剂金分别增长25%和101%。完成《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修订工作,积极推进广东省实施劳动合同法若干规定、工资集体协商规定等立法工作。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创新型人才向企业聚集等13项重大课题调研和71项专题调研。率先开通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平台,实现社保卡省内跨市使用,全年新增社保卡594万张,持卡人数达1714万人。
二、2011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展望
(一)全面落实促进就业政策,推动就业和创业工作实现新突破<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