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文化工作总体情况
2010年,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对文化强省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并出台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组织编制《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起草《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等文件。推动珠三角地区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友谊剧院改造项目、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首期工程竣工启用,省博物馆新馆落成开馆,广东演艺中心(含群众艺术馆)、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演艺大楼等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开展公共文化配送活动和公共文化流动服务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元旦、春节期间全省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5万多场次,参与群众超过3000万人次。牵头在上海世博会举行“广东周”系列文化活动。圆满完成文化部第十五届“群星奖”的承办和参赛工作,我省获“群星奖”38个,总成绩名列全国第一。组织举办2010中国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岭南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围绕亚运会等重大节会活动,大力繁荣文艺舞台,组织艺术、体育、人文方面的主题展览。启动国民艺术教育普及工程,以星海音乐厅和广东美术馆等省直文化单位为示范点,定期为市民免费举行一定场次的音乐会和音乐美术讲座。
(二)艺术创演水平不断提升
围绕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简称“九艺节”)和亚运会等大型文化活动,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广州芭蕾舞团芭蕾舞剧《风雪夜归人》荣获“文华大奖”,广东歌舞剧院舞剧《骑楼晚风》等八部作品荣获“文华大奖特别奖”或“文华优秀剧目奖”,这是我省参与历届“文华奖”评比以来获奖最多的一届,在全国名列前茅。广东话剧院推出新创作话剧《与妻书》、动漫音乐剧《朋友总动员》和粤语都市情感剧《单身公寓》,广东粤剧院进行“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演出和新编大型粤剧《南海一号》首演。星海演艺集团在亚运会前夕和期间成功举办了“亚洲音乐节”。承办第八届全国杂技(魔术)大赛。
(三)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部署开展“创平安,保亚运”文化市场专项行动。部署开展元旦、春节期间文化市场执法检查工作、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演出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打击非法音像制品活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的监管力度。加大对中小学校园周边的网吧、歌舞和游艺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的巡查频率和查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出动文化行政执法人员63.48万人次,检查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场所32.24万家次,行政处罚违法违规文化经营单位2640家次,依法取缔各类无证照文化市场经营场所2383家。编制《关于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成交金额创历届新高。组织举办东莞国际影视动漫博览会、中山国际游戏游艺博览交易会等会展活动。打造广州、深圳、中山动漫和网络游戏游艺产业集群以及云浮禅文化、潮州陶艺等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加大“广州北岸文化码头”和“广东动漫城”的建设推进力度。
(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加强
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查漏补缺和验收工作,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8万多处,其中新发现2.8万多处,位居全国前列。组织评选并命名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49处。推进“南澳I号”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完成省内全部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和入库工作。成功举办2010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暨省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加快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流动博物馆网络覆盖全省,广东流动博物馆在全省举办展览205场次,总参观人数达570多万人次。评选首批39家文化旅游示范单位。向文化部推荐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项目8项、扩展项目14项,22个保护单位入选公示名单。组织全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报、评选工作。加强粤港澳三地联合保护粤剧合作。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和“世界遗产日”开展宣传、教育、展览、演示等活动。开展全省古籍普查、首批《广东省珍贵古籍名录》和广东古籍保护重点单位申报、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古籍数字化工作、古籍整理出版和队伍培训等工作,全省共有57种古籍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五)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入拓展
全年开展对外、对港澳台双向文化交流合作项目共771批13598人次,规模继续居全国之首。组织广东艺术团赴比利时等国参加艺术节和开展文化交流演出活动;组织完成省政府代表团在港澳春茗活动的演出任务,签订《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示范点工作协议书》,确定了在三地共同设立32个交流合作示范点,联合举办了“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活动。牵头组织广东代表团文化交流分团赴台开展了“台湾·广东周”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在台湾举办专题文艺活动近20场次,签订合作交流意向1项。组织广州交响乐团将赴罗马进行“意大利中国年”活动开幕式演出,赴瑞士进行“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开幕演出。
(六)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实施《广东省文化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完成厅属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及广东歌舞剧院、南方歌舞团和广东话剧院等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工作。启动厅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鼓励引导大型企业、集团、机构成为重大文化艺术活动“赞助商”或直接参与承办,如吸引品牌企业支持赞助上海世博会广东周文化活动,与著名景区联合承办第八届全国杂技(魔术)比赛等。
二、2011年文化工作展望
(一)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用好省财政设立的“文化民生实事”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基层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完成广东演艺中心、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演艺大楼工程并投入使用,启动广东美术馆改扩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一批省级重点文化项目的立项或前期筹建,推动全省各地加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举办首届广东省社区文化节、百歌颂中华歌咏比赛等重大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群众艺术精品百场巡回演出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村入户”。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丰富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形式和载体。组织实施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面免费开放和提升服务质量。推动音乐厅等公共文化场所低票价提供服务,增加“广场音乐会”等免费高水平文化产品。
(二)着力提升文艺精品创作水平
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主题,以及表现广东历史文化、名人名家、改革开放等重要内容,促进新剧目创作和优秀剧目修改提高工作,争取推出若干部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作品。推进全省重点剧目评审选拔,确定全新的一批重点剧目。集中全省优秀文艺创作资源,积极筹备和办好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探索创新办节模式和评奖机制。认真组织参与重大文艺展演和赛事,积极办好在北京举办的“广东文化系列活动”。
(三)不断强化文化市场监管
进一步清理文化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形成游戏游艺机型机种内容审核工作的常态化,促进游戏游艺产业集群发展。继续推进网吧连锁工作,加快建设全省网吧监管平台。抓紧建立适应我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各项制度,加强对全省文化市场检查指导,规范文化市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大明察暗访频率,抓好大要案查办。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管平台,建立完善组织协调、案件督办、执法监督和考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考评、执法案卷评查等工作。
(四)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推动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重点扶持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和园区,努力形成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园区和品牌会展,支持各地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重点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和网络文化产业。以广东星海演艺集团为龙头,推动演出院线建设,培育一批演艺经营实体和经纪机构。办好第七届深圳“文博会”、2011年中山“游博会”等重点品牌会展活动。
<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