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1)

第四部分 社会发展 第七章 卫 生

信息来源: 时间:2012-12-13 15:08: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0年卫生发展情况

  (一)医改五项重点改革扎实推进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显著提高。全省农村居民参合率达99.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人均筹资达150元以上。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县外医院住院费用平均实际补偿比例达45%,住院医药总费用实际报销补偿比例达45%以上,住院补偿封顶线从上年5万元提高到6万元以上。二是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强。截止2010年年底,全省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240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5所,社区卫生服务覆盖所有街道。三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顺利。2010年中央和省财政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5.2亿元、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1.5亿元。截止2010年年底,全省已完成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9000例,对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489.92万人;对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74.8万人,增补叶酸74.6万人,宫颈癌检查51.9万人,乳腺癌检查28.4万人;对 65岁以上老年人实施健康管理312万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305万人;对孕产妇实施产前检查112万人,产后访视111万人。四是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积极推行省级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工作。确定全省第二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政策。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果。确定深圳市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试点城市,珠海市、东莞市作为省级试点城市,推进试点工作并总结推广经验。

  (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卫生应急体系内涵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共5个,总投资8187万元。二是食品安全协调和卫生监督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开展问题奶粉、地沟油及餐厨废弃物、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清查等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有毒有害化学品专项治理行动以及粉尘和高毒物品专项行动。妥善处置北江铊污染事件和广州从化太平镇水厂水源水污染事件。完成广州亚运会、第十三届省运会、广交会等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卫生监督保障工作。三是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明显。艾滋病防治工作不断深入,全面落实结核病防治策略,顺利完成全省麻疹疫苗强化工作,碘缺乏病、血吸虫病防治成果进一步巩固。四是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加强了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质控和监管,启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子宫内膜癌防治、妇女感染性疾病防治第二批项目。孕产妇死亡率为13.14/10万,婴儿死亡率为4.83‰。五是爱国卫生运动有新进展。全省共补助23.635万农户改厕。对全省93个主要涉农县(区)开展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六是科学防控重大疫情。推动广州、东莞、佛山、汕尾等亚运会举办城市加强落实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各项防控措施。提高全省手足口病防控能力,积极稳妥地开展重点人群甲流疫苗接种工作。七是医疗保障和救治水平明显提升。广州亚运会全省赛区城市共设立了38家亚运定点医院,全省涉亚医疗站点累计就诊人数11912人(境外人员3523人),定点医院涉亚人员累计收入院62人。加强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努力提高重症病例抢救成功率。派出临床专家组支援广西、江西省的救治工作。

  (三)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重新启动全省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推选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等12家医院60余专科上报卫生部作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候选专科。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大学南方医院等14家医院18个专科获评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高州市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获评全国务院公开示范候选单位。全部三级医院和57%的二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建立我省活体器官移植申请、审核制度。启动器官捐献试点工作。

  (四)中医药强省建设得到纵深发展

  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一批地市和县级中医院纳入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全省80%以上的乡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90%的县级综合医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农村中医先进县(市、区)和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进展良好。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进展顺利。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稳步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强。

  (五)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

  启动开展全省卫生系统近3300个基层党组织、7.8万名党员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审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及领导干部决策的监督检查。推行政务、院务公开,药品“阳光采购”进一步规范。开展医德考评,规范医务人员诊疗服务行为,深化医德医风建设。

  二、2011年卫生工作展望

  (一)继续深入推进医改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1年新农合参合率要保持99%以上,各级财政对经济欠发地区新农合补助标准每人每年200元,珠江三角洲地区达到260元以上。新农合镇、县、县外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不低于70%、60%、45%,累计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10万元。二是逐步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确保10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率销售的医改目标。三是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中央新增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进度,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力度。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2011年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人均25元以上。五是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二)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扎实做好基孔肯雅热病例或疑似病例的监测和治疗工作,认真实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完成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抓好乙肝、脊髓灰质炎等计划免疫和地方病、寄生虫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推进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碘缺乏病考核验收工作及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推进麻风病院村的整合和改造建设工作。二是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议事机构和工作机制,建立覆盖省市县(区)并逐步延伸到乡镇一级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三是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工作。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全面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继续开展饮用水水质和水性疾病监测,健全传染病防治和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放射诊疗监督。四是深入开展妇幼安康工程和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依法加强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深入实施妇幼安康工程。切实做好基本和重大妇幼相关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项目的实施力度,规范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服务。五是大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做好深圳等6个国家卫生城市、东莞市长安镇等46个国家卫生镇复查和资料上报工作,指导梅州、云浮力争通过全国爱卫会技术评估。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完成国家2011年度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建造任务。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做好农村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

  (三)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一是开展医院等级评审。继续开展全省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推动医院实现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二是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大型医院巡查工作。三是加强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做好第二、三类医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