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人口计生工作情况
2010年,全省出生123.7万人,政策生育率为95.16%,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省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实现新的跨越,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10年基本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的目标任务。
(一)领导重视,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目标更明确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年初,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分别专题研究人口计生工作,确定年度工作大政方针。3月18日,召开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黄华华省长与各地级以上市及人口计生委兼职委员单位代表签订了年度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书。汪洋要求,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人口计生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各地党委、政府在具体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二)狠抓“两无”,低生育水平更稳定
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例会制度的意见(试行)》,规范了县、镇、村三级例会制度。在工作调研中,加强对例会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促进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进一步落实,推动了“两无”活动的深入开展。截至2010年9月,全省实现无政策外多孩出生的乡(镇、街)有1199个,占全部乡(镇、街)的 73.83%;实现无政策外出生的村(居)委有14567个,占全部村(居)委的56.82%。
(三)挂钩帮扶,转化升类更有效
挂钩帮扶制度不断深化并取得实效。截至2010年年底,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20多位领导亲自带队到挂钩市、县(市、区)调研,省直帮扶单位领导到挂钩点调研237人次,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到镇、村两级调研1421人次,全省已形成省帮后进县、市帮后进镇、县帮后进村、镇关心到户、村(居)服务到人的工作新格局。全省挂钩帮扶专项经费累计超过6.73亿元,推动后进转化速度不断加快,到2010年年底三类地区已实现全面升类转化目标,全省整体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争先创优,优质服务更深入
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目前我省已有55个“国优”单位、86个“省优”单位,全省优质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稳步推进优生促进工程,积极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出生缺陷一级干预模式。2010年4月,国家人口计生委在我省召开东部地区人口计生优质服务提质提速现场会,向全国推介广东经验。11月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将目标人群从农村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扩大到涵盖城镇户籍人口;二是结合我省实际,增加了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症两项免费检查项目;三是省级财政补贴比例提高,远远超过了以往标准。
(五)宣传倡导,出生人口性别比更趋平衡
积极开展创建“全国宣教创新示范省”工作,成功举办第八届“全国(广州)性文化节”、“广东人口文化国际摄影节”,组织纪念《公开信》发表3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在推进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门机构的设立、“两非”查处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2+42”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进一步的遏制,目前已降至112左右。
(六)区域合作,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更完善
省内“一盘棋”不断深化。加强流动人口专项服务管理活动和流出地、流入地“双向考核”,目前珠三角内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片区协作格局基本形成。泛珠区域“一盘棋”协作框架基本建立。2010年3月,泛珠三角10省区在福州市签订了《泛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协议书》;10月底,泛珠区域协作“一盘棋”工作座谈会在清远市召开,成立区域协作领导小组,负责区域协作的沟通、协调和决策。全国“一盘棋”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我省已与广西、江西、四川、重庆、湖北、湖南、云南、贵州、福建、海南等省(市、区)签订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区域协作协议。
(七)利益导向,计生家庭更实惠
2010年初,出台《广东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关于妥善解决城镇居民计划生育奖励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办法》和《意见》将城镇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统筹考虑,“一揽子”解决,充分体现了政策的延续性和公平性。10月,出台《广东省农村计划生育节育奖励办法》,通过建立全省统一的“节育奖”制度,规范各地在奖励对象、奖励方式、奖励标准等方面的做法,提高奖励政策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并便于跨地区迁移人员的政策衔接。
(八)抓信息化,管理手段更科学
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工作快速推进,较好地完成了数据采集录入工作。截至2010年10月,全省已录入户籍人口信息8180多万条,省外流入人口信息2000多万条,覆盖率达96%,实现预期目标,并及时向国家人口计生委报送了全员人口个案数据。目前,大部分地区已进入数据质量审核阶段,为我省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实现向大人口服务管理转型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基础。据统计,每月我省提交的三类重点人群协查信息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0%,避孕节育信息通报数量超过了全国总量的50%,有力推动了省际网络化协作。
(九)综合改革,工作创新更扎实
在推荐惠州市、韶关市为第一批全国综合改革示范市的基础上,2010年选取从化市等10个县(市、区)为省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县试点,同时指导各地开展示范乡(镇、街)、示范村(居)创建活动。示范市和试点县(市、区)在工作实践中大胆创新,及时总结提升好经验、好做法,已形成了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创新成果。广州、阳江两市被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市。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一是人口基数大,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艰巨。当前,我省正处于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十一五”期末常住总人口已达到1.04亿人左右。预计“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人口将高达130万左右,人口总量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二是流动人口多,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任务繁重。我省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预计今后一个时期内还将持续增长,流动人口少生优生和服务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三是人口计生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工作基础仍然薄弱,有的先进地区出现工作滑坡现象。四是个别地区人口计生机构、队伍不稳定,影响工作开展。针对上述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全力以赴巩固好、发展好来之不易的人口计生工作局面。
二、 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计生事业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人口计生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要紧紧围绕“十二五”期末力争全面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这一奋斗目标,把握“做好人口工作,建设幸福家庭”这一核心任务,针对工作滑坡和工作难度大的重点地区和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积极推进综合改革、信息化建设和例会制度落实等三项工作,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抓好两个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个目标,即“十二五”期末,人口工作全面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我省人口计生工作发展仍不平衡,“十二五”期间将持续加大挂钩帮扶力度,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全面进入全国先进水平行列。两个重点,即认真抓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人口计生工作。重点地区是指工作严重滑坡的一、二类地区和部分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强化管理,加大帮扶力度,加快转化步伐。重点人群是流动人口,要按照“全国一盘棋”、“三年三步走”战略目标,进一步完善双向考核制度,深化省内“一盘棋”,不断拓展区域协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流动人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