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1)

第六部分 地区发展 第四章 汕 头

信息来源: 时间:2012-12-13 16:24: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010年,汕头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3.25亿元,增长13.7%,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678.14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461.11亿元,增长11.5%。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农村经济稳定向好

  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17.38亿元,增长5.2%。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8.51万亩,粮食总产量49.03万吨;蔬菜播种面积66.33万亩,总产量143.12万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新增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7个。农业园区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扎实推进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642.15亿元,增长1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87.4亿元,增长17.8%;完成工业增加值629.2亿元,增长16.8%。工业产品销售同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814.2亿元,增长17.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持续攀升,利润总额大幅度提高。支柱产业支撑作用突出,机械装备、化工塑料等产业增幅超20%以上。民营企业保持快速增长,所占比重高达62%。工业用电稳中趋快,全市工业用电量83.36亿千瓦时,增长14.7%,增幅提高7个百分点。全市、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0.44%,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国家级高新企业增至115家,比2009年增加34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1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6.8%。国家专利申请、国家专利授权分别为9592件和5718件,分别增长43.6%54.9%。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广东省著名商标”23件,商标注册量、驰(著)名商标拥有量继续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

  (三)消费需求保持旺盛,内外源经济齐头并进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0.41亿元,增长25.8%。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四行业全面增长,其中零售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高达88.9%,增长25.8%。完成货物周转量101.98亿吨公里,增长27.7%。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3509.5万吨、93.5万标箱,分别增长13.2%14%。机场旅客年吞吐量172.8万人次,增长36.4%。接待过夜旅游者782.2万人次,增长15%。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3.1%,与全省平均涨幅持平,低于全国平均涨幅0.2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3.64亿美元,增长22.2%。外贸出口49.35亿美元,增长22.9%;进口24.30亿美元,增长20.8%。传统优势产品出口增长幅度加大,服装及衣着附件、玩具、电线电缆等增长幅度继续保持在两位数,高新、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6.1%26.3%。对香港、美国、欧盟和东盟的出口仍保持在较高增长水平,合计出口占同期全市出口总值比重超过六成。“走出去”战略取得新成效。2010年,全市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8家,投资总额1.53亿美元,是2009年投资总额的10倍多。

  (四)社会投资持续升温,重点建设有效推进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1.68亿元,增长23.9%,提高12.2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有所改善,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81.09 亿元,增长34.8%。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完成投资49.31亿元,增长29.4%。全市实际吸收外资金额2.56亿美元,增长25.2%。新增上市企业9家,累计达到16家,总数列全省第3位。

  全市125项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9.1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01.8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56.3%。其中,华能南澳东岛风电、潮阳区城市防洪工程、粤东环境应急监控中心等14个项目竣工投产。新津河口治理及综合开发、华能海门电厂34号机组等项目强势推进。汕头港广澳港区联检大楼等项目开工建设。汕头至揭西高速公路、粤东煤炭中转基地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五)财政收入再创新高,金融存贷稳定增长

  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65亿元,增长24.1%。其中,税收收入51.77亿元,增长24.3%,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71.3%。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公共安全、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以及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惠及民生民安方面的支出力度加大,占全部支出的53.15%。金融市场运作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873.03亿元和661.5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5.4%16.0%。信贷资金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加大,城市建设、重点企业生产、工业等领域贷款规模明显增加。

  (六)民生建设有序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中心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79元,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18元,增长16.6%。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29 万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5%;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04万人,转移就业7.5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覆盖率分别为39.8%86.6%。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5.3%,同比提高14.2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7.56%,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7%。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25.36万人,参合率达99.02%,每万人口医师数达13人,增长22%。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9.54‰和4.77‰。

  (七)重点改革继续深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行政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初步形成大部制政府组织架构。开展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省、市、区(县)和部分街道(镇)四级联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南澳县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争取按60%覆盖面逐步向全市推开。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