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1)

第六部分 地区发展 第五章 韶 关

信息来源: 时间:2012-12-13 16:27: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高出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4%。人均生产总值2.3万元,增长12.1%,基本与经济增长同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8亿元,增长17.5%,高出预期目标8.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3.7亿元,增长21.7 %,高出预期目标1.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60元,增长10.1%,高出预期目标2.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17元,增长18.3%,高出预期目标10.3个百分点。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2.9%,城镇登记失业率2.99%,人口自然增长率6.94‰。“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胜利实现。主要特点如下: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16.1%,钢铁、电力等七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15.8%。服务业发展趋势良好。丹霞山申遗成功,带动了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较快发展,全市接待旅游者人数15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6.8亿元,分别增长29%49.7%。农业平稳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47.2万亩,增长3.7%,粮食产量91.5万吨,增长6.4%;肉类总产量16.9万吨,增长19%;水产品产量6.8万吨,增长4.3%。农村消费41.5亿元,增长17.5%

  (二)投资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3.7亿,增长21.7%。产业园区、工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工业投资增长19.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7%,民营经济投资增长42%。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9.7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07.6%,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列入省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的29个项目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市场消费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亿元,增长18.8%,比预期目标高3.8个百分点。

  (三)外经贸稳中向好,“双转移”工作跃上新台阶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12亿美元,增长12.1%,比2005年翻了一番。引进世界500强工业项目有新突破,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在韶关投资合作经营汽车铝箔项目。对外贸易维持高位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5.7亿美元,增长31.6%。其中出口6.6亿美元,增长13.9%,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5.9%。口岸通关便捷顺畅。全市口岸通关货运量556万吨,增长22%,比2005年翻了一番。承接产业转移有新成效。全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440个,产业转移园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10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37.5%。转移就业9.5万人。在全省2009年度“双转移”考核中名列前茅。

  (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2010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1.71吨标煤,五年累计下降20.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24.1%9.4%,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已关停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95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十一五”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53万吨的任务;关停小火电机组73.2万千瓦;关停落后钢铁产能83.3万吨;建成火电脱硫142.5万千瓦;县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9.9%。通过竞评,始兴县、乳源县成为省南岭山地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发展试点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1.5%

  (五)县域经济不断壮大,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成果

  县域生产总值增长13.7%7个县(市)的增速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24亿元,增长19.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县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达25.7%10个县(市、区)中9个超过全市平均水平,5个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完成列入中央和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专项计划的15宗工程、列入省专项规划的142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任务。

  (六)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新进步

  顺利完成了市、县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政府职能得到进一步转变,执行力和行政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颁布实施了《韶关市县域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办法》、《乳源县党政机构改革方案》、《韶关市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实施意见》、《韶关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方案》和《韶关市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规划》。对全市281个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进行了年检,年检率达100%。实施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建立市重点项目并联审批制度。开展第二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面向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小额贷款公司。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七)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新医改方案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89%。全市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6%,实现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标;义务教育各项指标均符合省的要求并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普职比协调,优质学位率达97.5%。全市技工院校招生人数突破4.5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丹霞山申遗成功,成功承办全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城镇新增就业5.5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1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按照积极可行、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5%(工业增加值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力争突破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