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1)

第六部分 地区发展 第八章 惠 州

信息来源: 时间:2012-12-14 09:02: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大幅提升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1730亿元,增长18%,增速创近15年来新高;人均生产总值4.34万元,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6亿元,增长27.4%。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全市税收总收入466亿元,增长33.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1亿元,增长29.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93.6%,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完成23565元和8872元,增长10.7%17%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步伐加快

  三大产业结构由6.455.837.8调整为65935,产业结构高级化、适度重型化进程加快。工业结构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6.1亿元,增长27.4%。中海壳牌南海石化、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两大龙头项目建成投产。TCL高清晰液晶模组一体化等项目建成投产,仲恺高新区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通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旅游业发展“3510”工程深入实施,全年接待游客25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0.8亿元,分别增长15.2%22.3%。现代农业加快发展。“5511”工程扎实推进,八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95万亩,实现农业增加值103.6亿元,增长5.5%

  (三)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成效明显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市118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0.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6.4%。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投资额894亿元,增长17.8%。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开展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活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3亿元,增长19%。外贸出口恢复性增长。全市外贸出口总额202亿美元,增长18%。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一般贸易出口29亿美元,增长59.6%

  (四)自主创新与体制改革加速推进

  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7家,获得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9项,省级立项78项。全市专利申请量2889件、授权量1628件,分别增长64.1%65.3%。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市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行;第5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减少20%;全市212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收费;仲恺高新区挂牌成立,被赋予“县级行政管理权限和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五)统筹城乡与区域合作全面加强

  城乡统筹发展顺利推进。惠州市小金口街道柏岗村核发农村住宅“两证”的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千村家园绿化”工程大力实施。完成通自然村道硬底化改造850公里。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3宗,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3394户。《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等5个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实施跨界河流域综合整治,完成淡澳河惠阳段综合整治工程。惠深沿海高速公路、潮莞高速惠州段建成通车。与东莞合作建设的两个产业转移园建设进展顺利。《惠州市落实粤港合作2010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惠州被省定为“粤港合作示范市”。

  (六)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荣获全国首批“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和“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单位”称号。全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9‰,在8‰的控制目标范围内。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5万人,惠东县被省推荐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城乡居民生育保险试点全面启动。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人均月增138元。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新建成保障性住房2014套。

  (七)教育卫生和文化体育事业长足发展

  建成省教育强市,89%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试点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6%,高考上线率38.6%,超过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中职新城建设正式启动,市技师学院招生,全市中职和技校在校生总数达9万人。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建成,“健康惠州”工程实施。市文化馆新馆启用,惠州慈云图书馆、惠阳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惠阳、惠东、龙门三县均被评为“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县,新建成253家“农家书屋”。市县(区)15座现代化高标准省运会体育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举办第13届省运会和第6届省残运会。

  (八)社会管理和生态环保工作继续加强

  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1%14%。荣膺“中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人民满意城市”称号。再度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建成8座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新增处理能力27.5万吨/日。淘汰落后立窑小水泥产能186万吨/年。全市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项目236宗,环保审批否决率达11.2%。在全国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全省第一名。省立绿道惠州段全线贯通。全市森林覆盖率59.6%,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林业生态市”称号。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外贸出口总额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5%;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完成省下达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

  为确保实现上述主要预期目标,将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关注民生,升华“惠民之州”

  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努力实现全年新增就业6万人,培训各类人员9万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和完善全民医保,扩大农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加大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