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综合实力不断加强
1.经济增长加快。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69.99亿元,增长18.1%。人均生产总值15953万元,增长16.5%。三大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7.3∶44.5∶38.2调整为2010年的16.4∶46.5∶37.1。
2.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6.8亿元,增长6.6%。粮食总产量51.5万吨,增长15.5%;渔业经济总产值65.4亿元,增长5.3%。完成水利投资2.3亿元,完成了防灾减灾工程25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4宗,解决10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
3.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11.55亿元,增长2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4.64亿元,增长31.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3%,拉动经济增长10.4个百分点。
4.服务业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74.25亿元,同比增长14.3%。成功举办第14届亚洲帆船锦标赛和协办第16届亚运会帆船赛。旅游总收入42.12亿元,增长65%;全市接待游客330.57万人次,增长36.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2.7亿元,增长18.1%;本外币贷款余额131.11亿元,增长33.0%。房地产销售总额8.75亿元,销售面积35万平方米。
(二)社会需求日趋旺盛
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6.99亿元,增长26.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06亿元,增长25.2%。外贸进出口总额20.5亿美元,增长17.4%,其中出口11.12亿美元,增长17.3%。实际吸收外资达2.845亿美元,增长3.1%。
(三)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重点建设项目快速推进。2010年全市新增中央投资项目73个,开工率为100%,完工38个,完工率为52.1%。2010年,列入省的1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0%,完成进度居全省前列;列入市的36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79.1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4%。深汕合作强势推进。合作区首期建成11栋标准厂房、排洪渠、1号路等基础设施;共签约项目49个,投资总额533亿元,恒兴水产、艾特航模、灏芯微电子、科亮特太阳能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合作区。
(四)三大收入快速增长
2010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23亿元,同比增长3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5元,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6315.5元,实际增长14.0%。消费物价总水平小幅上升,上涨3.1%。
(五)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加强节能降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现了治污减排“砍尾”目标。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1.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及二氧化硫排放量均顺利完成年度及“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六)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大力推行政府预算内投资项目公示制和专家评议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大力推行BOT、BT等投融资方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了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取消了65项行政审批事项。
(七)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17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2010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0.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9.81%。均衡教育实现重大突破,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1.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3.19%,高考入围率达到83.5%,连续六年超过省平均线。全年共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8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76个,已获立项24个,获取科研经费428万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65件,增长160%,增幅居全省前列。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46‰和5.90‰,同比分别下降0.11和0.16个千分点。社会局面平安稳定。各类型刑事案件立案数、每万人刑事发案数均排在全省末位;全市安全事故四项主要指标全面下降。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1年汕尾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农业总产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8%;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完成省下达的指标。
(一)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实力
2011年计划安排重点项目36个,总投资67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6.4亿元。涉及交通通讯、工业物流、农林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领域。确保汕尾电厂3号、4号机组建成发电,全力抓好陆丰核电、华润海丰电厂、垃圾处理场(厂)、品清湖疏浚整治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厦深铁路汕尾段及配套站场建设,全力抓好广汕高铁、潮惠高速、东涌火车站、市区银龙湾隧道、汕尾新港等交通项目开工建设或完成前期工作。继续做好中央扩大内需投资计划项目的续建、收尾工作。
(二)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转变发展方式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扶持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