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1)

第六部分 地区发展 第十二章 江 门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2-12-14 09:13: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0年,江门市实现生产总值1550.37亿元,增长14.3%;人均生产总值3.6万元,增长10.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4.29亿元,增长24.7%。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1.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省首个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地级市,引进绿色(半导体)光源项目超50个,投资总额超200亿元;广东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基地开工;富华重工制造项目进展顺利,以南洋船舶为龙头的船舶制造业加快发展。

  2.优势传统产业明显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积极开展结构调整;食品制造业积极开拓高附加值的新型食品;建材行业通过技术改造、高起点引进优质项目;银洲湖纸业基地实现“热、水、冷”三联供和“集中治污、集中排污、废弃物集中治理”。

  3.服务业稳步增长。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19.7亿元,增长15.07%。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10亿元,增长13.5%。鹤山现代物流中心被纳入全省首批服务业集聚区,大昌现代物流、缤果动漫创作及运营体系建设等项目入选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

  4.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增长3.8%。创建了全省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别达57家和162家。海洋经济实现产值270亿元,增长20%。水产品总产量达67万吨,水产品总产值达73亿元,分别增长2%和10%。

  5.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12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6%。市高新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0亿元,增长20%以上。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认定“高新技术产品”85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6个。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成效,共有19个项目列入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4家企业列入广东省自主创新100强企业。

  (二)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

  1.投资拉动效果明显。通过台山核电、台电二期、广珠城际轻轨、广珠铁路等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带动投资迅速发展。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达332亿元,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631.8亿元,增长28.4%。

  2.消费市场表现活跃。成功举办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暨侨乡旅游节等。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直接拉动内需逾7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5.8亿元,增长17%。

  3.外贸出口大幅回升。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143.40亿美元,增长29.9%。一般贸易出口约占外贸出口总额的57%;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九

  成以上。

  4.民资外资发展并重。全市民营企业户数2.39万户,增长13.6%;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310亿元,增长30.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7.4%。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1.08亿美元,增长6.93%,其中工业外资8.82亿美元,约占79.73%。

  (三)基础设施高效推进

  1.交通运输方式实现新跨越。新增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广珠城际轻轨建成通车,广珠铁路进展顺利,西部沿海铁路、广佛江珠城际线前期工作全面展开;江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江番及江珠北沿线高速公路动工;崖门5000吨级水道、30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规划建设有力推进。

  2.能源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台山电厂6号、7号机组已基本建成并进入试运行,台山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川岛风电首期工程顺利建成投产。电网网架结构继续完善,电力输送能力居全省前列。

  3.城乡安全保障体系得到加强。全市完成水利投资8.1亿元,改善灌溉面积4.6千公顷,治洪治涝面积10.5千公顷,堤围维修加固136公里,渠道维修135公里,大江大堤、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

  (四)体制改革和区域合作迈出新步伐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市政府工作部门由36个精简到32个,市直134个议事协调机构精简到65个。市区实行以属地征收管、税收共享为核心内容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新会区作为全省第一批试点单位之一开展“镇财区管”改革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100%建立乡镇(街道)、社区(居委)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2.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顺利完成市属两家公汽企业的重组工作。市水务集团收购兼并了棠下镇供水经营权,成立了滨江供水有限公司。大力推动优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量子高科成功上市,江粉磁材、科恒实业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申报。引进中信银行、兴业银行、顺德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

  3.区域合作取得新成效。启动了《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编制工作。珠中江通信一体化、饮用水同网工作扎实推进,跨市公交线路继续扩展。潮连大桥收费站对佛山车辆实行免费通行。与香港贸发局联合举办珠中江进出口商品展销会,与澳门贸促局联合设立江门外经贸易投资推广联络点,成功承办粤台经贸交流会。

  (五)民生改善进一步增强

  1.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5元,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634元,增长14.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16.49亿元,比上年增加277.43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2%。

  2.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9%以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4.73万人,转移就业4.56万人。城镇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2.77万人、126.90万人、57.38万人、53.93万人、49.2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9.37%。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

  3.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010年春季学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学生共42.37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1%以上。大力发展职业和成人教育,全年培训人数10万人以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铺开,村卫生站建设全部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5%以上。共建成农家书屋600多家,基本实现了95%以上的社区、80%以上的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