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微信二维码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机版二维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2011)

第六部分 地区发展 第十三章 佛 山

信息来源: 时间:2012-12-14 09:16:00
字体: [大] [中] [小]

  

  一、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0年佛山市生产总值5651.52亿元,增长14.3%,增速在珠三角排名前列;人均生产总值93983元,增长13.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5.96亿元,增长20.13%。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11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2.6%。三大需求协同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9.63亿元,增长1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7.13亿元,增长20.1%;进出口总值516.55亿美元,增长34.7%,实际利用外资19.67亿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增长3.1%

  (二)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显著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4782亿元。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全市备案技改项目208个,投资总额83.5亿元。先进制造业发展较快,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超3000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引进和投产了世纪互联云计算南中国总部基地、彩虹OLED一期等项目。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广东金融高新区已引进41个项目,累计投资额超过120亿元。物流业、创意设计、会展、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提高,60%的耕地和鱼塘已完成标准化改造,建成和在建现代农业园区26个。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院市合作项目300多项,已建成7个专业中心、8个创新平台,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和“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

  (三)现代化城市建设加快

  交通基础设施取得较大突破,广佛轨道、广珠城际通车,广珠西线高速二期、广肇二期、江肇高速等6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海怡大桥、佛陈路快速化改造等一大批市域路桥项目建成通车。北滘港区扩建、乐从杂货码头一期工程完工,顺德水道和东平水道整治基本完成。110千伏平西变电站成为全省首座投产的绿色变电站,500千伏狮五线等重点工程按期投产。新增“三旧”改造项目536个,启动项目面积5.18万亩。数字城管建设迈出新步伐,市和各区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试运行基本完成。

  (四)区域合作不断深入

  广佛同城化69项重点合作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良好。广佛肇经济圈建设37项首批重点合作项目逐步推进,三市实现年票互认。全市2009年度贯彻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考核获优秀等次,出台《珠三角规划纲要》“四年大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工。与香港在现代金融、物流、科技等方面开展广泛对接与合作。佛山—澳门CEPA合作交流会在澳门成功举行,现场签订12个合作项目,涵盖科技、贸易、金融等多个领域。

  (五)统筹城乡发展向纵深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宅基地换房工作有力推进,首批5个试点的首期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全市有76.8万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和“大社保”,占适合参保人数的80%。全市政策性水稻保险参保覆盖率达100%、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率达84.25%。三水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总额4391万元。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市28个试点村居已完成18个。2951个村民小组(经济社)完成“两确权”工作,占集体经济组织总数的2/3。“股权固化到户”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三水区率先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心。

  (六)生态环保工作取得实效

  全市积极落实迎亚运环境升级计划,共关停、转移高耗能、高污染建陶企业220家。电力、玻璃、陶瓷等重点企业基本建有脱硫工程,工业锅炉治理基本完成。2010年佛山被国家环保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亚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完成污水管网铺设299.8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6.2万吨/日,河涌总体水质有所改善,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全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59%,垃圾分类处理已开展试点。“三年促变,绿地佛山”建设全面完成,全市区域(省立)绿道全线贯通。营造主题林102个,完成造林面积3.41万亩。

  (七)民生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45元,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202元,增长1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8‰。财政民生方面支出213.42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9.3%。新增就业10.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6%。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78.5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16.11万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4间,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进一步扩大。五区全部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评估,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大,“智能教育”工程启动。

  (八)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政府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五区大部门制改革全面完成,33个镇街全面推开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事权下放和行政服务向村居延伸工作加快开展。财政绩效管理改革、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推行范围进一步扩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稳步开展。金融发展三项计划推进顺利,新增小额贷款公司3家,新增上市企业5家,成立村镇银行2家。2010年佛山城市可经营项目投资推介洽谈会成功举办,现场签约项目83个,涉及投资额423.31亿元。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预期目标

  2011年佛山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进出口总值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均完成省下达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通过设计数字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等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引进光电、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心培育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延伸发展壮大机械装备、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加快发展服务业。更大规模建设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形成具备较强辐射力的金融资本集聚地。大力发展物流、工业设计、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3)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鼓励社会资本多种形式进入设施农业领域。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涉农龙头企业转制上市融资。(

相关附件:

打印文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