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持续加快增长,各项指标全面完成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40亿元,增长16.8%,高于预期目标4.3个百分点,增速创近15年来新高;人均生产总值26758元,增长16.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6.8亿元,增长32.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3.1%;投资、消费、出口、利用外资、居民收入等年初确定的15项发展目标圆满完成。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一是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235.5亿元,增长20.7%。前50名重点企业实现产值327.4亿元,增长36%;五金刀剪、冶金钢铁、机电等行业增速在20%以上;汉能LED、华润水泥、风电等一批项目投产或试产,广青镍合金、宝马利汽车空调等一批项目动工。二是服务业较快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6亿元,增长21.7%。接待游客72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1.8亿元,分别增长12%和19.1%;南海(阳江)开渔节和阳江国际风筝节成功举办,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通过评审。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64.2亿元,贷款余额283.9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9.1%和26.8%。三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227.1亿元,增长5.5%。粮食播种面积225万亩,总产量71万吨,分别增长2.1%和3.8%。完成了2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6万亩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及一批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好了省级标准果(菜)园4个,培育了3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渔业、林业、畜牧业稳步发展,分别增长6.5%、34.8%和1.7%。
(三)重大项目强势推进,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全年累计完成329.2亿元,增长 37.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3.4亿元,增长30%;工业投资129.7亿元,增长28.2%。重点项目建设成效巨大,4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8.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4.7%,重点项目数量和年度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阳江核电站全年完成投资45.1亿元,1、2号机组加快建设,3号机组正式动工;风电项目完成投资约7亿元,华润阳西、国电海陵等风电实现并网发电;阳西电厂3、4号机组完成初步设计,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抓紧推进;华润(阳春)水泥点火试产,广青镍合金、海螺水泥等项目进展顺利;云阳高速阳阳段建成通车,阳江港4个5万吨码头、移动通讯网络等项目有序推进。118个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全年完成投资9.8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约1.7亿元。
(四)“双转移”工作成效显著,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一是园区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全年完成投资13亿元,累计投入资金37.5亿元,开发土地1.97万亩,投产和在建项目共182个;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园竞得省食品药品专业性园区扶持资金1亿元。二是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在香港、北京等地举办了一系列投资环境推介会,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增长19.3%。劳动力转移取得新发展,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约7.5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约3.3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三是对外贸易实现新提升。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增长27.7%。
(五)城乡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力度,完成漠江路、东风路改造等一批市政工程建设,实施绿化、花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通过省级园林城市评审,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推进漠阳江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一批项目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施建设资金激励机制,开展一批宜居城镇、宜居村庄的试点建设。推进“三旧”改造,盘活一批储备建设用地。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完成绿道网、绿地系统及城市片区等规划。
(六)各项改革继续深化,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市直单位大部制改革顺利完成,市政府工作部门由原来的37个减少为25个。县(市、区)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富县强镇和简政强镇改革深入开展。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保留审批事项212项,撤销审批事项156项,改变管理方式41项。农村集体林权、医药卫生、文化体制改革进展顺利。二是民生保障工作切实加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55元,分别增长12%和19.6%。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民心工程,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出台《阳江市价格调节基金征集管理办法》,建成保障性住房1059套,城乡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三是社会事业水平不断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的70.9%提高到93.1%,高考上线率达72.8%。新增城镇就业约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新农合参保率达99.8%,8万多人纳入低保救济。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成使用,市中医院新院、公共卫生医院建设进展顺利,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第16届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市水上活动中心等项目投入使用。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农业总产值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3%,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一)大力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1)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重点推进阳江核电、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中海油LNG接收站及冷热电联产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着力培育发展LED新光源、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广青镍合金、海螺水泥、嘉吉粮油二期、节能玻璃等项目建设,提升五金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