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湛江市“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实现了“八个翻番”,即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服务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港口货物吞吐量、财政总收入、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比“十五”期末翻了一番以上。
(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
2010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402.77亿元,增长14.2%。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完成工业增加值522.72亿元,增长1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0%。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蔬菜、水产品等产量居全省首位。外贸进出口快速恢复,进出口总额35.32亿美元,增长25.3%,其中出口16.87亿美元,增长23.6%,已超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的水平。地方财力不断增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23亿元,增长25.8%。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05元,增长1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909元,增长17.2%。
(三)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投资需求旺盛,在重点项目带动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6.57亿元,增长33.9%,创历史新高。消费快速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9.79亿元,增长21.8%。
(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十一五”总量控制目标范围内。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78.37亿元,增长18.7%,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4%。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 家,专利授权量增长66%,51项科技成果获奖。服务业发展加快,完成增加值531.65亿元,增长15.2%,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7.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五)民生保障能力增强
全年用于社会民生事业的财政资金107.24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9.8%。就业培训工作深入推进,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6.7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6万人,增长3.6%,城镇登记失业率2.98%。社会保险覆盖面扩大,养老保险参保66.3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医保人数587.5万人,参保率达到98.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5%,提前一年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全市行政村卫生站覆盖率达96%,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8%。保障性住房增加,建成廉租房365套、经济适用房158套。援建工作成绩显著,54个对口支援汶川县龙溪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部完成。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其中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吸收外资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5%;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3‰以内。
(一)全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1)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晨鸣林浆纸一体化、奥里油电厂油改煤项目按计划竣工投产。开工建设湛江市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广东冠豪特种纸及包装纸生产基地等。实施东兴石化系列产品升级项目,扎实做好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各项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做好湛江钢铁基地砂石料码头、原料场、电厂等部分先行工程建设。(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适应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要求,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旅游、商贸服务、养老服务等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广东(湛江)统筹城乡发展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支持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主动对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环北部湾旅游开发,培育湛江海岛风情旅游品牌。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集群。(3)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完善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规划建设,重点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投资融资、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服务体系。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扩大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范围,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水果、冬种外运菜、糖蔗等特色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产品,积极推进农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着力培育优质肉猪、肉牛、肉羊商品基地,加快建设正大农业产业化项目。优化海洋捕捞队伍,建设远洋外海渔业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做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扫尾工作。
(三)进一步推进投资消费协调发展
(1)加大重点项目投资力度。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实施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宜居城乡、绿色生态、民生保障、文化强市等工程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优化投资结构,以存量调结构、增量优结构,促进投资向农业农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细化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重点产业和领域。(2)推动消费升级。认真落实中央、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继续培育汽车、文化、体育、信息服务、旅游等消费热点,扩大“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等品牌效应,提升发展饮食服务业。加强宏观调控,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继续开展家电、汽车、农机、建材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扩大农村消费。积极发挥各级消费者委员会作用,维护消费者权益,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四)以临港产业带为引领提升发展海洋经济
完善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优化布局,大力推进海洋工业、海洋运输、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滨海旅游“六路并进”综合开发,形成“蓝色产业”集聚带,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海洋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争取重大填海造地项目和涉海工程纳入省海洋功能区划统筹开发。加强海岸、海域科学利用和管理,完善海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罗斗沙等无人海岛保护开发。支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创建省级海洋综合开发示范园区。
(五)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强对主要江河、重点水源涵养区及饮用水源、战略性水源保护。落实海洋生态保护总体规划,强化湛江湾、雷州湾、流沙湾、英罗湾和国家中心渔港、一级渔港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建设沿海“绿色生态屏障”。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约束机制、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认真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推进低碳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