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GDP突破千亿元大关,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065.9亿元,增长17.1%,增速在珠三角地区中排名第二,在全省地级市中位居第五。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3%,第二产业增长28.9%,第三产业增长11.8%,三大产业结构优化为17∶42.6∶4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6.8亿元,增长37.36%,增幅居全省第二位,珠三角地区中排名第一。
(二)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突显。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44.81亿元,增长3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8.15亿元,增长33.7%,增幅居全省第三、珠三角第一。(2)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房地产完成投资91.14亿元,增长50.2%,商品房销售额140.31亿元,增长46.1%。旅游品牌形象得到有效提升,实现旅游收入109.23亿元,增长37.5%。港口物流经济发展加快,港口货物吞吐量1596.6万吨,增长41.4%。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57.38亿元,贷款余额642.04亿元,分别增长16.3%和15.8%。(3)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1.29亿元,增长6.3%;珍贵树种种植面积、柑橘产业产值居全省首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三)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区域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1)广佛肇经济圈合作加强。首批37个重点合作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良好,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工程扎实推进,广佛肇城际轨道建设按计划进行,广佛肇高速公路一期已立项,车辆通行费年票实现互通互认,旅游一卡通应用范围扩大,医保定点机构启动对接,教育和就业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已经运作。(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要市GDP突破200亿元,端州区人均GDP达6.6万元,高要市和四会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超13亿元和11亿元、端州区和高新区分别超8亿元,鼎湖区增速达38.1%,怀集县、广宁县财政综合增长率分别跃升至全省考核县的第二位和第七位,山区四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均超40%。
(四)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1)重点项目年度计划超额完成。49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比2009年增加了27个。市安排重点项目122项,年度投资计划224亿元,完成投资244.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5.21亿元,增长35.1%,增幅位居全省第四、珠三角第一。(2)重大项目谋划建设顺利推进。国电大旺热电联产项目已获得国家批复,并已开展前期工作。贵广铁路、南广铁路肇庆段,广佛肇城际轨道交通等项目全面动工建设。二广高速怀集至三水段、珠外环高速高要至江门段、广肇高速二期建成通车,珠外环高速肇庆至花都段、二广高速怀集至连州段动工建设。
(五)招商引资和“双转移”工作上新水平,园区经济不断壮大
(1)招商引资和“双转移”成效显著。全市实际吸收外资9.34亿美元,增长5.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功引进投资总额131.9亿元的中恒(大旺)国际生物医药物流产业基地;成功举办第八届“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39宗,投资总额406亿元。“双转移”加快推进,引进产业转移项目202个,投资总额444.13亿元。(2)园区经济规模日益壮大。肇庆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荣获省“双转移”特别贡献奖,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1.83亿元,增长41.1%。以肇庆高新区为龙头的各类产业园区迅速崛起,园区的开发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六)城乡消费较快增长,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9亿元,增长21.1%,是近五年来的新高。人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城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6832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7524元,增长19.6%,增幅创历史新高。切实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全年CPI涨幅控制在2.8%左右。
(七)民生工程有效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1)“五大民生工程”顺利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成效显著,全市共培训各类人员6.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成绩突出,全面完成28个“教育强镇”创建工作,基本实现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便民廉医工程佳绩显现,普通门诊纳入医保统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7.4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农村常住人口全覆盖。完成了“一行政村一个规范化卫生站”目标,创建省卫生村437个,全省最多。全民安居工程有效推进,全市新建廉租住房278套、经济适用住房346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超额完成,解决了19.33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4.84万人、87.94万人、32.53万人、32.66万人、27.79万人。(2)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强市建设有新成绩,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91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文艺创作精品佳作涌现,《走进肇庆古村落》在“二十一世纪华人音乐奖”全国大型音乐展评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竞技体育成绩突出,肇庆市17名运动员参加亚运会夺6金2银1铜,共34人次夺金,夺金人次全省第一。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0‰。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不断加强。单位GDP能耗下降2.4%,被评为省节能先进市,获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八)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机制体制创新卓有成效
扎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富县强镇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加快实施;全面落实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调整,行政许可事项精减至170项,减少了164项,减幅达到49%。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市属国有企业强化主业整合扩张,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87%;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完善,配合完成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封开试点工作。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
相关附件: